續上文“誰讓俄羅斯退出戰爭誰就得政權,和平後即遭到協約國圍攻”“爲制衡日本列強勸中國參戰,美國爲破壞英日同盟不遺餘力”

  面對英國地建議,中國很爲難。

  A.北洋政府的兩難境地

  一方面,在1917年對德宣戰時,北洋政府曾經派出11萬人以上的勞工幫助協約國,主要是做後勤工作。其中有很多人被派往東線參戰,蘇俄成立後,在沙俄的勞工們有3到5萬人,他們都直接加入抵抗“協約國干涉軍”的隊伍。那麼,北洋政府如果參戰將變成什麼?

  另一方,英美雖然強大,但日本近在咫尺,而且對於北洋政府的援助也是越來越多。北洋政府難以拒絕日本的一些無理要求。其實,揹着英美法等國,北洋政府和日本間早有聯絡了。

  1918年2月初,日本參謀次長田中會見中國駐日本公使章宗祥時,便要求中國與日本一起進攻蘇俄,“中日一衣帶水、關係友好”應該採取共同的行動,防止赤色威脅嘛。同時,田中還拿出一份情報給章宗祥,用該情報說明:中國必須參戰。

  B.日本炮製虛假情報

  該情報說:德俘(其實是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西伯利亞一帶不下十餘萬人,一旦解放即成沙俄的勁敵。

  田中說,此時能夠維持東亞和平的國家只有中日兩國,而且東亞是否和平、是否不被赤化的責任全在中日兩國。

  然後,田中又說了一件我們今天匪夷所思地事情,他說,數聞德國已有陰謀,一面從西伯利亞侵入東方,一面在甘肅、新疆一帶鼓動肇事,從而對中國的安全產生威脅。

  最後他說:萬一見諸事實,中國國防吃緊,即日本國防吃緊。中國現爲參戰與國之一,未審有無切實防備。渠意兩國利害關係既如此密切,渠系軍人,從軍事上着想,兩國國防實非迅謀共同行動不可。

  在日本地警告下,北洋軍閥政府派出4000餘政府軍在日軍地領導下,跟隨“協約國”武裝從1918年4月由海參崴發動對蘇俄地進攻。

  然而,“協約國”1918年打得還算可以,1919年則不斷失敗,1920年1月,美國率先撤走了美軍。其他國家也開始紛紛撤軍。

  1921年,大部分國家的軍隊都撤走了,唯有日本就是死也不退。直到1922年10月,日本才撤軍。

  那麼,其中是什麼因素促使日本撤軍呢?

  日本遲遲不撤軍到底是爲什麼呢?

  我們下文就談談這一問題。

  表面上看,“協約國干涉軍”來勢洶洶,二十來個國家幾十萬軍隊。結合俄羅斯國內的各種勢力,裏應外合下蘇維埃政權很危險。其實,1918年、1919年兩年是比較危險的兩年。

  總結詞:“協約國”來勢洶洶但還是失敗了

  但不要忘記:當“侵略國家”進入“被侵略國家”時,如果“被侵略國家”的大部分民衆選擇“反抗”的話,“侵略國家”即使聲勢上、初步戰局上多麼“不可一世”,其結果最終只能是失敗。

  儘管有些人污衊蘇俄的政策有多麼失誤,但不爭的事實是:干涉軍和叛亂者要比蘇俄軍的某些錯誤政策更被人痛恨。這就是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俄羅斯雖然損失慘重但仍是勝利者。嚴重的內戰、嚴重的外敵、嚴重的自然災害、嚴重的錯誤,如果沒有大部分人地支持,怎麼可能會勝利?

  說是沒有任何用處,結果說明一切!

  誰讓俄羅斯退出戰爭誰就得政權,和平後即遭到協約國圍攻

  爲制衡日本列強勸中國參戰,美國爲破壞英日同盟不遺餘力

  葉卡捷琳娜大帝和武則天功績對比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