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板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有一个业务部门,由一位业务经理主管。这个部门有十几个人,其中有两个人业务做得最好,但是这两个人和其他同事关系不太好。关系不好的原因在其他同事看来,是这两个人不合群,而且老抢他们的生意,致使他们的业绩不好。在这两个人看来,是由于别人不像他们那样努力,而嫉妒他们。

部门主管向老板建议,把这两个人赶走,以便重新建立部门的和谐。老板左右为难:是迁就那两个能干的人,还是迁就大家?

我问这位老板:这两个业务好的人在人品上有问题吗?老板说:人品没问题,但个性有问题。我说:那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部门经理,因为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这样的事情在每个企业中天天都在发生。同事间出现矛盾,管理者就做出一个简单的反应:这个人对,那个人错。我们往往把问题归罪于某个人,以为把一个人处理了,我们就万事大吉了。但结果往往是当我们把不听话的和不顺眼的人赶走了,企业缺少了不同的声音和竞争的动力,公司的业绩也就跟著下来了。

正确的做法是:让管理者成为真正的管理者

什么是真正的管理者?

真正的管理者一要「管」,二要「理」。

「管」意味著管理者学会看大局。什么是大局?就是企业的整体、企业的目标,而不仅是部门内部短暂的「和谐」;

「管」意味著管理者自己成为大家的榜样,让大家向自己看齐

「管」意味著和下属打成一片,包括那些你不喜欢的、但人品上没有问题的人;

「管」意味著知人善用,能把像「顺溜」那样难管的人用好,而不是简单地把不好管的人开除;

「管」意味著要学会授权授压,也意味著帮助下属解决问题

「管」意味著学会激励,学会表扬与批评,尤其是批评的艺术;

「管」意味著自己承担自己部门的责任,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看成是下属的责任,自己却高高在上当裁判;

「管」更意味著结果导向,解决部门里出现的问题。

把这些道理运用到前面的例子中,就意味著部门经理要从改变自己的做法来著手解决自己部门的问题,而不是把两难的决定推给老板

通常,「管」的道理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随著时间的推移,一个管理者会越来越熟练地掌握管人的艺术。而管理者真正难于做到的是「理」,因为很多管理者根本不知道这也是自己的职责,而是把管理简单地等同于指挥,等同于命令。

而「理」是什么?「理」就是梳理,就是总结经验,总结教训,就是想办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件事情;「理」就是重新定规则,从规则的角度彻底消灭问题

「管」的著力点在于改变人,改变人的态度,改变人的能力;而「理」的著力点在于改变事,改变流程,改变不合理的做法。

如果管理者只「管」不「理」,即使你「管」的能力再好,以后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就像本文中的例子,如果管理者不敏感地意识到并尽快解决部门内任务分配规则的问题,以后类似的矛盾还是会出现,只不过当部门有个性强的员工时会表现为公开的矛盾,而没有个性强的员工时矛盾会隐藏起来。但这一问题总是存在的,总在影响部门效率。

更多创业经验及思维我会每天在朋友圈分享给大家,目前我自己也有几个团队,我所分享的这些都是自己一步步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谢谢大家,大家可以扫我二维码加我微信,祝大家发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