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讲 泾师犯阙

一.再筹军费转眼到了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六月,战争进行了到现在,朝廷府库空竭,先前向商人「借钱」的办法也只是杯水车薪,朝廷实在筹措不出高昂的军费了,但叛乱还未平息,战争还要接著打下去,这个月,终于又有人想到了别的办法,判度支赵赞奏请德宗「行税间架,除陌钱法」,这是什么办法呢?所谓税间架:就是对民间房产进行征税,朝廷根据老百姓房子大小不同,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房屋征收税钱二千,中等征收一千,下等征收五百,这样一来手里有很多房子却没有多少现钱的人遭了秧,「出钱动辄数百缗」(《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八),一时又拿不出这么多现钱,而且老百姓都不愿意缴这么大一笔税,纷纷隐瞒房产,官吏们只好带著纸笔和算筹到老百姓家里收税,为防止百姓隐瞒房产,官府又鼓励人们互相告发,如果告发成功,就奖励告发的人五十缗,这些钱都由被告的人出。

所谓除陌钱:就是民间买卖、赠予、借款等都要向朝廷缴税,一缗交五十钱,就是百分之五的税率,同样,老百姓敢隐瞒不报也会受到重罚,官府也鼓励人们互相告发。

这两个政策弄的民间怨声载道,愁怨之声,盈于远近,朝廷征得大量税收,然而这些钱最后并未全部用于前方战事,不久之后就发生了泾原兵变,德宗和宰相们被迫逃离长安,这些钱很多都落入叛军之手,直到后来叛乱平息,钱还没有用完,判度支赵赞的仕途最后也被自己想的的这两个办法彻底毁了。 二.泾原兵变 八月,李希烈率兵三万围哥舒曜于襄城(今河南许昌襄城县),朝廷下令李勉派兵与神策军将领刘德信救援哥舒曜。 九月,刘德信、宣武将唐汉臣与淮宁将李克诚战,败于扈涧。原来之前李勉接到命令,与刘德信救援襄城,李勉上奏德宗:「李希烈精兵都在襄城,现在许州空虚,如果我军去袭击许州,李希烈肯定会回军救援,如此一来,襄城之围自解。」 奏疏上达朝廷后,李勉派唐汉臣和刘德信向许州进发,离许州只有数十里,按说前线在长安千里之外,但不知为何,两路大军突然遇到了朝廷派来的中使,中使责问二将违背天子命令,于是唐汉臣与刘德信只好狼狈而返,途中遇到了李克诚的伏兵,唐军死伤大半,唐汉臣逃往大梁(今河南开封),刘德信逃奔汝州,李希烈游兵甚至剽掠到了伊阙(伊阙在洛阳南,又称龙门),襄城益危,东都洛阳也受到了严峻威胁。

朝廷没料到李希烈这么厉害,周边数道大军都没有将其消灭,反而官军被打的落荒而逃,朝廷只好继续派兵前去增援,之后德宗命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所部五千人救援襄城,泾原节度使下辖泾州(今甘肃平凉泾川县)、原州(今宁夏固原),从这个命令也可看出,朝廷在潼关以东真的无兵可用了,否则为何要调发泾原军千里迢迢到河南前线,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命令竟然引发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叛乱,德宗也成了唐朝第三位逃离长安的皇帝,节度使姚令言的一生也彻底毁了。 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泾原军五千人来到京城,将士们冒雨行军,饥寒交迫,很多人都带著子弟一起来,希望朝廷能赏赐他们,让子弟把赐物带回家,没想到到了长安后,朝廷一无所赐,将士们都有怨言,第二天,泾原军离开长安出发,朝廷让京兆尹王翊犒劳,只有粗茶淡饭,泾原军不满的情绪一下就激发了,将士们将饭菜一脚踢翻,大声喧哗:「我们将要死在战场上,却连饭都吃不饱,怎能以微贱之躯拒白刃呢?听说朝廷的琼林、大盈两座府库金帛盈溢,我们不如一起到那里取钱财吧。」这个提议一呼百应,泾原士兵们都调转方向,向京城而去,这就是要造反了,节度使姚令言此时还在禁中,听闻手下士兵造反,急忙骑马驰至长乐阪,遇到了这些向长安进发的士兵,冲动的士兵连主帅都不认了,张弓搭箭就向姚令言射去,姚令言抱著马脖子突入乱兵之中,大声喊道:「你们太冲动了,东征叛军立功,何患不富贵?何必要造反等著被灭族呢?」泾原将士不听,簇拥著姚令言继续向西走,德宗得知姚令言也压不住乱兵,急忙命令赐予将士每人二匹帛,但为时已晚,将士们不听赏赐,德宗又命中使出城宣慰,叛军这时已经到通化门外了,通化门是长安外城东门,再往前走,叛军就要进城了,中使刚出通化门,就被杀死,德宗又命令以金帛二十车赏赐泾原军,这时叛军已经进城,喧声浩浩,局势已经不可遏制,长安百姓见势四散乱逃,叛军对百姓大呼:「你们不要怕,我们不会抢你们的财物,不会收你们间架税和陌钱。」从叛军这些话,也可看出朝廷税间架除陌钱这两个筹措军费的办法多么让人讨厌。焦头烂额的德宗只好派普王李谊和翰林学士姜公辅出去宣慰乱兵,这时叛军已经到了丹凤门,长安百姓也聚在一旁看热闹。 德宗知道局势已经不可控制,急召禁军护驾,没想到竟然一个士兵都没有,原来神策军使白志贞负责招募禁军,禁军士兵东征战死后,白志贞都隐瞒不报,长安有钱人为了吃禁军粮饷,纷纷贿赂白志贞,冒名顶替上去,这些人名字虽然在禁军名单上,但人都不在军中,每个月白领一份军饷,前泾原节度使、现任司农卿段秀实曾经向德宗进言:「禁兵不精,数量又少,如果以后有危难,该如何是好?」段秀实真是少有的智者,他的话不幸言中,现在泾原乱兵犯阙,仓促之间竟然没人来护驾,而乱兵已经杀进长安了,德宗慌忙之下,只好与王贵妃、韦淑妃、太子、诸王,唐安公主从苑北门逃走,后宫诸王,公主来不及跟随德宗逃走的有十分之七八。德宗一行侍卫单薄,只有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率数百人跟随,普王李谊前驱,太子领兵殿后,郭子仪之子郭曙当时正带著部下数十人在苑中狩猎,听闻德宗要离开长安,也一起跟著皇帝陛下走了,右龙武军使令狐建正在军中教射,闻变,也急忙率麾下四百人跟在德宗后面。 德宗逃出长安后,翰林学士姜公辅突然拦住德宗,对他说:「朱泚先前当过泾原节度使,因为弟弟朱滔的缘故,闲废京城,心中非常不满,臣认为陛下如果不能推心待之,不如杀了他,不要留下后患,如果乱兵奉朱泚为主,那就难以收拾了,请陛下现在派人把朱泚召来一起走。」姜公辅是日后的宰相,从他这番话就不得不佩服他洞察全局的眼力,慌乱之中只有他想到了乱兵可能奉朱泚为主,后来的事情简直和他想的一模一样,而先前一直以忠义自诩的朱泚再也没有顾及君臣之义,直接就造反了。

德宗已经没有时间召朱泚来了,无奈的说:「已经来不及了。」君臣一行一路向西行走,晚上到了咸阳,草草吃了点饭就继续前行,不做停留,这件事发生的十分突然,群臣都不知道皇帝去哪里了,两位宰相卢杞和关播闻乱,翻越中书省的墙逃走,神策军使白志贞、京兆尹王翊、御史大夫于颀、御史中丞刘从一、户部侍郎赵赞、翰林学士陆贽、吴通微等人追到咸阳,赶上了德宗一行。

泾原军真的造反了,乱兵杀入宫中,登上了含元殿,大呼:「天子已经逃走了,大家可以自取富贵。」于是乱兵们欢呼著进入府库,所有人都拼尽全力搬运财物,长安百姓看到局势混乱,也来浑水摸鱼,纷纷到府库搬运财物,通夕不已,由于到府库抢劫的人实在太多,很多人都挤不进去,那些挤不进去的人就在路上暂时当起了强盗抢劫。泾原节度使姚令言被部下害惨了,他知道大错已经铸成,逃离长安的皇帝陛下肯定饶不了自己,为了保命,他只好与叛乱的部下商议,现在将士无主,不能持久,先前当过泾原节度使的太尉朱泚正好赋闲在家,不如奉他为主。乱兵们同意了,派数百骑兵迎接朱泚,半夜时分,朱泚来到宫中,居于含元殿,把宫城戒备起来,自称权知六军。第二天,天亮后,朱泚移居白华殿,贴出告示,称泾原将士久处边陲,不熟悉朝廷礼数,没想到擅自进入宫中,导致皇帝受到惊吓,西出巡幸,太尉朱泚已暂时管理六军,神策军士及文武百官都应该去找皇帝车驾,如果不能去,就到朱泚这里报道,如果过了三天,还有人两边都没去的,就处以斩首。这个告示一贴出,百官们最初以为朱泚是在帮朝廷收拾乱局,纷纷出来见朱泚,有人劝朱泚当务之急是赶紧迎接皇帝陛下还宫,朱泚不高兴,百官们便知道朱泚有异志,稍稍遁去。 源休先前出使回纥,回到长安后被卢杞授予光禄卿,源休对这个官职不满意,心中有怨言,于是主动拜见朱泚,二人密谋许久,源休劝朱泚乘机继位称帝,朱泚大喜,但还是有些担心,不久,长安守军纷纷投降了朱泚,朱泚于是率领归附他的军队夜晚从苑们出,早上从通化门入城,络绎不绝,以示兵多。 德宗离开咸阳后,到了奉天(今陕西咸阳乾县,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之墓--乾陵所在地),原来三年前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六月,有个叫桑道茂的术士对德宗说:「陛下几年后会有暂时离开长安的厄运,臣望见奉天有天子气,应该修筑城墙以备非常。」德宗当时相信了桑道茂的话,派人加固了奉天城墙。此事记载在《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六卷,唐纪第四十二卷。没想到后来的事情真被这个术士说中了,德宗真的被迫离开长安,德宗想起三年前桑道茂的话,就从咸阳来到奉天,文武大臣也陆陆续续来到奉天,德宗到奉天后第二天,左金吾大将军浑瑊率军赶到,浑瑊是当世名将,素有威望,他的到来,让所有人都稍稍放下了心。

长安附近地图

源休劝朱泚封闭城门,不让官员出城,而朝廷官员们很多已经预感到之后的腥风血雨了,纷纷变换衣服逃走,源休又劝朱泚收买不满朝廷的人,为自己效力,前任淮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李忠臣久不带兵,太仆卿张光晟自负其才,二人郁郁不得志,都主动投奔了朱泚。 张光晟在三十年前安史之乱守卫潼关时还只是个小兵,在潼关之战中,意外救下了大将王思礼,后来王思礼出任河东节度使,所辖代州刺史辛云京得罪,张光晟主动帮辛云京向王思礼求情,王思礼念在张光晟救过自己的性命,放了辛云京一马,后来辛云京担任河东节度使,便擢拔张光晟为代州刺史,张光晟从此平步青云,从一个小兵迅速成为地方大员,后来他擅自杀死回纥突董等九百余人,朝廷为了给回纥一个说法,只好把他贬官,至此,对朝廷不满的他最终投靠了朱泚。除了李忠臣和张光晟,工部侍郎蒋镇、都官员外郎彭偃等为时所重的人也都投奔了朱泚。 凤翔、泾原将领张廷芝,段诚谏率数千人先走一步去救援襄城,还没有出潼关,听闻朱泚已经占据长安,便杀了领兵大将陇右兵马使戴兰,率军西返,投靠朱泚,朱泚认为自己众心所归,谋反遂定,任命源休出任京兆尹、判度支,李忠臣为皇城使。 局势扑朔迷离,逃到奉天的唐德宗接著会遭遇什么厄运呢?在长安的官员有没有人挺身赴难呢?请看下集:忠义秀实。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大唐的兴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