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钱学森,没有人不知道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钱学森之问,也一直在拷问着中国的高等教育,我们不知道钱老在问起这个问题时是否想起了他的教师——叶企孙。肯定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但是在中国物理学界,在中国两弹一星的功勋中,说起这个名字,那可是每个人都要深表敬意的。他有多么厉害呢?我们来看一个他的学生,已经说了的钱学森,第一位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林家翘;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戴振铎。第一次获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杨振宁与李政道,也是他的学生。

国内23位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9人是他的学生,有2人是他的学生的学生,还有2人的事业也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整个“两弹一星功勋“中一半以上都和叶先生有师承关系。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他,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不知要推迟到什么时候。有人统计他一共培养了79位院士, 有人说他培养了50多位顶尖科学家。王淦昌、赵九章、彭桓武、 王大珩、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邓稼先、周光召、朱光亚……这些中国科学界的精英,人民的功臣,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师,叶企孙,他无愧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位前清举人,1918年从清华学堂高等科毕业后赴美留学,同年在芝加哥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3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叶先生在在物理学的研究上有两个重要成果:一是用X射线精确地测定普朗克常数h,得出当时用X射线测定h值的最高的精确度,这一数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达16年之久;二是开创性地研究了流体静压力对铁磁性金属的磁导率的影响,这是本世纪20年代在物质铁磁性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地科学界的重视。

他对中国物理学研究、理科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他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1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成立,叶企孙离开南京,北上进入清华大学任教,做副教授。在他27岁那年,叶企孙就创立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物理的有4个人,第二届只有2个人,第三届只有1个人。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到三年级,都是他一个人教的,所有的课都是他一个人开。他执教非常之严,李政道上他的课得了了83。他允许李正道不听自己的课,“因为你看的参考书比我的更高明”,但是“你的实验做得不认真,要扣去25分”。这份试卷叶先生一直留着,他去世后多年,亲人发现了这三张写在泛黄的昆明土纸上的答卷。

他一个人单挑物理系,是因为当时的物理研究还是零基础,没人愿意来。但叶企孙相信只要奋斗,荒漠中一样可以开出花来。1928年,叶企孙完成了创设物理系后的一件大事,邀请到了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吴有训来校任教。虽然他是物理系主任,名气也很大,但叶企孙仍请求学校给予吴有训高过自己的薪水。一年后,清华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物理实验室并投入使用。

后来,叶企孙又推举吴有训担任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自己甘愿成为一名普通的教授。他的努力很快就结出了硕果,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物理系迅速发展,知名教授纷至沓来,校内精英荟萃,已然成为中国物理学学习的圣地,后来的物理学界栋梁多出于此。抗日战争时期,叶企孙积极保护学校内的仪器和实验材料不受损失。后来清华大学被迫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西南联大,后又转至昆明,叶企孙在战火中继续和吴有训等教授培养了一大批物理学人才。

新中国成立前夕,叶企孙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委会主席,主持清华大学的改革工作。而后,国内兴起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多年来坚持学术自主和学术自由的叶企孙不太认可,于是就在思想改造运动中成为后进典型,挨了不少批评。1952年,大专院校院系调整,叶企孙被调往北大物理系任教授,虽然从学校领导降级为普通教授,但只要能在一线教学,发挥自己的能量,这对于叶企孙来讲,已是莫大的幸福了。

这位温润如玉,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终生未娶,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扶持年轻人身上。然而,在晚年却过得非常凄惨。文革期间,叶企孙受到学生牵连被无端指责为特务,教学工作被停止,遭受批斗,被关进牛棚,肉体和精神经历双重折磨,以致出现幻听症,每日需交代罪行,整个人处于崩溃边缘。当时的中关村一带,有不少人都看过他,他穿着一双帮裂头缺的破棉鞋,有时到一家小摊上,向摊主伸手索要一两个小苹果,边走边嚼。如果遇到学生模样的人,他伸手说“你有钱给我几个”。

1986年,叶企孙终于得到彻底平反。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199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校友在清华设立“叶企孙奖”。1992年,包括王淦昌、王大珩、吴健雄等在内的127名海内外著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联名者平均年龄高达72岁,希望叶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卓越贡献能被后人敬仰和学习。1995年,叶企孙铜像在清华大学第三教学楼门厅内揭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