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記者 勞韻霏

唐帥

34歲的唐帥是目前中國僅有的一個手語律師,從2012年至今,他一直致力於爲聾啞人羣體進行法律訴訟和維權,僅2018年一年間,他累積爲聾啞人提供法律服務5萬多人次。

推進翻譯協會的成立,這是唐帥的新目標。從春節過後,唐帥就爲此開始奔波,他計劃利用半年的時間走訪多個大中城市,尋找每個地方的聾啞人代表和手語翻譯。

唐帥有個願望——不讓自己成爲“唯一”。他希望更多人能參與進來。

點不完的小紅點

“實在不好意思,我有點頭疼,讓我休息一會兒。”唐帥的聲音很輕,帶着疲憊的神色。雖然只有34歲,但唐帥看起來有着超出年齡的成熟和持重,他很少微笑,時不時眉頭緊鎖。

對唐帥的採訪幾次被打斷,突然的頭痛讓他無法繼續。休息的過程中,他靠在椅子上,依然拿着手機不停地回覆着,“微信要隨時看,也許就能救一個聾啞人的生命。”

從2018年4月3日起,唐帥就養成了手機幾乎不離手的習慣。

那天深夜,一名聾啞人在微信羣發來一段視頻:“對不起朋友們,我要自殺了。”唐帥立即把視頻轉到上百個聾啞人羣裏,發動大家一起尋找此人,10多分鐘後,這名來自內蒙古的聾啞人被找到並獲救。

目前,唐帥的微信通訊錄已經加滿了1萬個聾啞人,有上百個聊天羣,每天都有點不完的小紅點。

唐帥微信裏有數不完的“小紅點”

每天,唐帥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微信,微信裏都是聾啞人的各種問題——“唐律師,我被人騙了”;“唐律師,我被人打了”;“唐律師,我被丈夫家暴了”;“唐律師,怎麼離婚?”……

唐帥說,每條信息背後可能都是一個聾啞人無助的眼神,這個羣體大多身處法律的荒原,很少有人知道怎麼通過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作爲全國唯一的手語律師,唐帥是這些無聲者的辯護人。

唐帥是重慶大渡口區鼎聖律師事務所的主任律師,除了日常的法律工作,他還要爲聾啞人提供法律援助。每天,唐帥要從清晨工作到夜裏兩三點,幾乎沒休過節假日。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能幫助到很多聾啞人,這讓唐帥感受到了滿滿的責任感和成就感。

2016年,一位老人找到唐帥,說她的女兒是聾啞人,因爲涉嫌盜竊被檢察院審查起訴。唐帥調取了審訊錄像之後,發現筆錄上寫着:“這個聾啞人‘說’,我承認我在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個地方盜竊了一個什麼樣的手機。”

“但在那個同步的錄音錄像上,這個聾啞人比劃的卻是,我沒偷,我絕對不會承認我偷了。如果我沒接到這個案子,那這個聾啞人的後果將會是怎樣?”

類似的事情,唐帥經歷了很多。唐帥沒有統計過幾年來爲聾啞人服務的數量總和,但僅在2018年間,唐帥就爲聾啞人提供法律服務5萬多人次。

聾啞人的耳朵和嘴巴

爲聾啞人辯護,是因爲唐帥理解聾啞人的無奈和痛苦。

唐帥的父母都是聾啞人,很小的時候,他就被送到外婆家撫養,也不讓他學習手語,“他們讓我遠離聾啞人的世界,覺得這個人羣是社會的底層。”

唐帥4歲時的一天,父親突發闌尾炎,因爲溝通不便,醫生無法在第一時間瞭解父親的病情,看着父親疼得在病牀上翻來覆去地打滾,唐帥突然意識到了手語的重要性。從上學開始,唐帥每天放學都會到父母工作的福利廠裏,跟聾啞人叔叔阿姨學習手語。他學習手語很快,幾乎是過目不忘,經過幾年的學習,他成了爸媽福利廠裏的手語小翻譯。

長大以後,唐帥發現,手語竟然有“方言”。於是,週末的時候,他就跑到重慶的解放碑和朝天門,“那裏人多,只要看見揹着揹包,用手語進行交流的遊客,我就上前去跟他們搭訕,跟他們學習當地的一些手語。”十多年的時間,唐帥幾乎接觸和學習到了全國各個地方的手語方言。

2006年,唐帥大學畢業後考取了手語翻譯證書,在重慶公安局當了一名司法案件的手語翻譯,做手語翻譯的7年中,唐帥熟練運用手語參與訊問取證,成功協助破獲了上千件有關聾啞人的疑難案件。

“在擔任手語翻譯的過程當中我發現,聾啞人溝通不便、溝通不暢,導致他們在訴訟當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甚至是冤假錯案。”唐帥介紹,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聾啞人蔘與訴訟,司法機關應當聘請專業的手語翻譯。但在現實當中,司法機關往往都是到聾啞學校去聘請手語老師到案件中擔任手語翻譯。

學校的手語老師一般會的是普通話手語,但很多涉案人員用的都是方言,這樣就很容易造成翻譯偏差。另外,法律上有很多專有名詞,需要具備法律知識的人向聾啞犯罪嫌疑人解釋,很多使用普通話手語的翻譯人員不是學法律出身,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因此,聾啞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有可能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唐帥至今忘不了一個19歲的廣西男孩。男孩的父母在新疆採棉花,男孩從小沒人管,沒上過學,也不會手語,在村裏,男孩餓得受不了時,爲偷一小袋米殺死了一個老太太。公安部門請唐帥去協助審訊,在看守所,唐帥和男孩同喫同住,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不會說話、不會手語的男孩用最簡單的肢體動作 “重演”了一遍犯罪過程。

最後,男孩閉上眼,握拳伸出雙手,做了一個等着被拷走的動作,唐帥的眼淚突然就掉下來了,“一個生活在封閉環境中的聾啞人,從來沒人教導,也沒人撫慰,但他懂得認罪受罰。”

“普通人會用盡所有語言爲自己辯護,但聾啞人不行,因爲生理缺陷,他們連捍衛自己的清白都變得特別困難,他們的‘發聲’需要跨越太多障礙。” 2012年,唐帥順利通過司法考試,獲得法律執業資格證書,成了一名律師。從此,唐帥走上了爲聾啞人辯護的道路。

不再一個人戰鬥

目前,唐帥是重慶大渡口區鼎聖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事務所現有60多名律師。

目前事務所處理的案件中,聾啞人相關的案子佔到30%。只要聾啞人找上門,唐帥一定會接。“絕大多數聾啞人根本出不起請律師的錢,每四五十個案子裏可能纔會有一個按照正常標準交費。”

爲聾啞人提供法律服務幾乎沒有收入,在處理正常的案件之餘,唐帥只能用業餘時間來幫助聾啞人。

“算起來,我已經有快3年沒有過週末了。”唐帥在聾啞人圈子裏名氣越來越大,不少外省市的聾啞人也慕名找上門來。唐帥手裏的案子很多,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忙起來全天只能喫上一頓飯。

唐帥在講座中

除了爲聾啞人提供法律援助,唐帥還想從根本上幫助聾啞人提高法律意識。近幾年,他每月都會給聾啞人開講座,告訴他們最基礎的法律常識,包括什麼是犯罪,遇到什麼情況可以通過什麼方式尋求法律援助來保護自己……

唐帥的“幫衆法律服務”微信公衆號

2017年,唐帥開通了“幫衆法律服務”微信公衆號,通過線上視頻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法律諮詢和解答。唐帥坦言,爲了律所能正常運營,這個公衆號收取少量的諮詢費,“按照我們重慶市司法局的規定,律師向當事人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收費標準是每小時200到2000元人民幣,我們爲了幫助聾啞人只算了成本費,就是兩個小時39.9元。”

微信公衆號爲聾啞人提供了諮詢便捷,但隨着前來尋求法律援助的聾啞人越來越多,擴充團隊變得越來越急迫,“最開始我試着把我們所裏那些律師、實習律師全部拉去學習手語,但是經過近半年的學習,我一檢驗,發現一點用都沒有,完全不能交流。我覺得,也許只有聾啞人本身才能真正瞭解聾啞人。”

2018年,唐帥向全國各個高校發佈了聾啞人大學生招聘啓事,從近百個聾啞人當中挑選出了五位,組成了一個團隊,對他們進行爲期一年的魔鬼式訓練,教他們法律知識。

五個聾啞人大學生中,兩個人有殘存的聽力,具備一點說話能力,另外三個人則必須通過手語交流。唐帥給五個人買了法律教材,讓他們邊工作邊學習,律所裏的律師便是老師。

五個聾啞人大學生

如今,五個人已經成爲律所的助理,具備了通過視頻幫助聾啞人解答問題的能力。每個助理的手機裏也有上百個聾啞人維權羣,和唐帥一樣,他們也養成了手機不離手的習慣,“遇到急事要趕快回復,有時候下班路上都得回,只能一手舉手機,一手比手語”。

通過網絡可以隨時迴應聾啞人的求助,五個助理也日漸成熟。今年開年,唐帥有了新的計劃——他打算利用半年的時間,走訪多個城市,尋找聾啞人代表和手語翻譯,推進手語翻譯協會的成立。

唐帥解釋,他希望手語翻譯協會能夠吸納會使用自然手語的翻譯人才,再對他們進行法律專業的培訓,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司法部門現在面臨的自然手語翻譯短缺、普通話手語和自然手語翻譯有“隔閡”的問題。同時,唐帥也希望手語翻譯協會能幫助制定手語翻譯行業的標準和規範。

“我想在重慶先成立手語翻譯協會,然後再逐步推向全國。”唐帥說,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一起爲聾啞人解決困難,讓他這個“全國唯一手語律師”不再是唯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