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董建群老師公眾號:譯群飛揚。

我們一起來來聽董建群老師說說口譯的標準。

對於翻譯的標準,名家名說,觀點紛紜。

針對筆譯,嚴復早年在《天演論》中提出「譯事三難:信達雅」。「信」是指對譯文的忠實;「達」要求譯文通順流暢;「雅」是指文字的古雅。當今社會已不再是文言文使用的時代,為此有人也爭議是否還有追求「文字古雅」的必要,提出語言風格與原語風格相似的建議。

傅雷提出「神似」、朱生豪建議「神韻」。錢鍾書在探討翻譯標準中所提出的「化境」的理念亦對翻譯標準增加了新的內涵,指出譯出語與譯入語既不能由於兩種語言差異而暴露出牽強的「刀斧」痕迹,又要保留原有的韻味,即「化境」。也就是說,翻譯後的作品不會讓人讀起來感覺是「翻譯出來」的東西。

林語堂「忠實、通順、美」的標準不再強調「雅」,而是突出了譯文的美。

針對口譯,尤其是會議口譯(包括交傳、同傳)的標準,目前業界仍沒有一個統一權威的標準。

基於我多年從事國際會議口譯的經驗,認為口譯的標準應當遵從以下四個字:「准、暢、怡、氣」。

「准」:是指在會議口譯中,要做到「內容準確」、「信息完整」;在語法、用詞上「準確無誤」。

無論是聯合國機構選拔口譯譯員,還是全國翻譯資格證書考試(CATTI),其評分標準的重心都放在了「准」字上。在CATTI口譯實務賦分體系中,「內容準確、信息完整」佔了整個分數(口譯實務滿分為100分)的70%。可見,「准」乃為口譯的靈魂與命脈。

「暢」:是指在會議口譯中,譯員的表達要通暢自然,有酣暢淋漓之意。

在保證口譯信息完整有準確無誤的同時,譯員要做到表達清晰、自然,自信。克服所有的「哼」、「哈」、「這個……那個……」等口頭禪。

「怡」:是指「怡人」,即譯員的臨場表現讓在場的所有人賞心悅目。

首先,是「怡」講話人。譯員超凡的口譯能力、職業素養和外事外交禮儀就是對講話人尊重,表現在衣著得體、整潔大方,在口譯中從不打斷講話人避免與講話人搶話或同時開口,形成「講話—口譯—講話-再口譯」的良性互動。

同時,要「怡」現場的聽眾。譯員表達清晰、語速適中、中音悅耳,並不時地與觀眾有「eye contact」(若現場交替傳譯);還要注重口譯外交禮節,舉止儒雅,收放自如,讓人賞心悅目。

「氣」:是指譯員要有自信。

儘管譯員是「傳聲筒」,但從口譯的節驟、音質音量上有「底氣」,傳遞出譯員的堅定、自信。會議交替口譯中,譯員在觀眾的視野下更要表現得有一定的「氣場」、「氣勢」,表達「一氣呵成」!

迄今,有關翻譯標準問題,雖然沒有一個標準被所有人接受,嚴復的「信達雅」無疑是影響最深遠的。至於會議口譯的標準,更是「百花奇放」。

口譯標準是指導口譯實踐和口譯教學的基本準則,也是口譯質量評定、指導口譯學生提升口譯質量和臨場表現的的重要尺度。

謹記:學無止境,譯亦如此。

怎麼樣?聽了董建群老師的口譯標準,自檢一下,你的口譯能做到哪幾個字?

董建群老師簡介:

董建群老師是聯合國同聲傳譯譯員,中國外文局教育培訓中心全國高端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基地專家委員會委員,英國《BMI》雜誌特約編審。

曾擔任聯合國同聲傳譯工作多年,為國際會議做同傳近千場,多次為外國元首、黨政界領導、聯合國高層官員及世界知名科學家擔任翻譯或大會口譯,具有豐富的東西方文化經歷和會議口譯實戰經驗。

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

董建群老師來南京上課啦!

2018年的暑假,我們為眾位翻譯和語言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和董建群老師超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他將加入策馬翻譯培訓(南京)今年暑假口譯班630期的強大口譯老師陣營,共同為大家帶來超強口譯指導,助力你的口譯夢。

如有小夥伴對董建群老師的口譯非常感興趣,可關注策馬翻譯培訓(南京)暑假口譯課程:

【點擊查看】

聯合國師資領銜!策馬(南京)暑假口譯集訓班震撼金陵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