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說了勉強能看懂的德庫寧,講完之後才能理解的波洛克,今天說一個講了之後也看不懂的。

每一個藝術品都是一段對話。如果你能看懂某件作品,說明你能夠進入作品的對話之中,或者作品和你之間能夠產生對話。但藝術作品的對話對象並不總是普通觀眾,而是哲學、社會、生存、環境、藝術史等問題。只有破解了作品的語境,才能理解這段對話。這是絕大多數觀眾無法做到的,這也是為什麼你看不懂某些藝術品。

解讀藝術品,就好比語文考試中的「結合上下文分析某句話、某個詞的意思」。如果你沒有閱讀上下文的話,很難作出合理的答案。藝術作品也是如此,如果你不了解藝術家創作作品時的情境(上下文、語境)的話,同樣無法解讀作品。

湯伯利《黑板》

2015年湯伯利的這張作品拍出7053萬美元(約4.5億人民幣)。很多人都不理解這麼一個在黑板上畫了幾行圈圈的鬼東西,怎麼就這麼值錢。當年的我也不理解。但是,當我了解了作品背後的故事之後,我才恍然明白。

首先,這不是一塊黑板,而是在畫布上畫了一塊黑板。

在說第二個方面之前,要先說幾個關鍵詞,自動主義、詩歌、禪。

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出現了一批利用潛意識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他們希望通過身體的的隨機行動進行繪畫,在創作之前不預設畫面效果,也沒有任何目的。極端者甚至通過酒精和藥物使自己進入迷狂的狀態,這時意識被麻痹,潛意識控制了身體、大腦和行為,使人暴露出那些曾被意識壓抑的思想和感情。這就是自動主義。

湯伯利在黑山學院學習時,曾受到「黑山派」詩歌的影響,「一首詩是詩人自某處得來能量的轉移,而此能量自詩本身投向讀者。詩本身須是一座高能結構,同時也是一個能量發射器。」(奧爾森),簡單說就是當詩人面對事物得到能量時,他要把獲到能量時的感覺迅速的寫下來,然後以詩歌的形式再把能量傳遞給讀者。在寫的過程中,詩人要擺脫頭腦的理性控制,打破語音為基礎的詩歌格律,根據能量強弱變幻導致的心跳、呼吸節奏的變化來控制詩文的停頓、長短,它可以是急促的、隨意延長的、沒有閉合的。(是不是很暈?)

湯伯利通過無意識的隨意的塗鴉來記錄一段情感,這段情感可能來自於生活,也可能來自於對藝術史圖像的解讀,他將所有具體的形象全部抽象成一根線條,而線條的流動、轉折、輕重變化則取決於情感強弱所造成的呼吸和心跳的變化。這就是湯伯利《黑板》的解讀。

《黑板》中的六排圓圈是來自於湯伯利對某個事物的感受,他將這一感受抽象成一根線條,然後根據感受(情感、能量)的強弱描繪出來。

湯伯利《Herodiade》

其次,湯伯利繼承了抽象表現主義的衣缽,但又是對抽線表現主義的反叛。純粹形式主義的抽象不附帶任何情感也沒有內容可言,但湯伯利把在抽象的線條中賦予了強烈的個人情感。在他移居義大利之後的許多作品中,畫面看似只有抽象的線條和濃郁的色彩,其實他是基於美術作品、詩歌的感受,將那些美術形象、詩歌意象抽象成一根根具有充沛情感的線條。

湯伯利《玫瑰》

基於藝術史的上下文(語境)來看,湯伯利的這一反叛是偉大的,他的圓圈也不是隨手亂畫的。

通過對自動主義和先鋒詩歌的了解,我們已經能夠解讀出湯伯利作品中隱藏的意義。第三個關鍵詞「禪」也還是不可或缺,它對於湯伯利很重要,對於這篇文章也很重要。為什麼呢?

下期再見。

更多藝術分享,歡迎關注公共號:不談藝術(ID:butanyishu)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