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里经常提到common sense,这个词不太好翻译,很多读者不能理解这个词的具体意思,我打算这篇文章把它讲清楚。

有一段时间「第一性原则」这个词被炒的火热,所有的打著「自我提升」「认知升级」的公众号和app都在反复强调这个词,因为搞火箭的哪个马斯克提了这个词嘛,导致这个词很大程度上烂大街了,其实我个人对这个概念是很认可的,因为在我的自己的知识储备里,有一个和这个词很相近的概念,叫做「元规律」

所谓的第一性原则,就是要从事物最初始存在的逻辑往外推,建立一个很长的但是比较牢固的逻辑链,得到的结论就会更接近真相。

比如说,房价到底会不会涨这个事情,听专家的没有用,各种说法都有。指著网上媒体的专家给你指导只会让自己头晕,他们可以找出无数的理由来从涨跌两个方向分析,我们可以往前往前再往前深推,你得先理解为什么同样建造成本的在不同城市城市之间房价为什么会有价格差,就涉及到城市为什么会存在。

其实非常好理解,城市的本质就是一个大型的赶集,大家为了更方便的交易,把各种资源拿到了有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的地方,这样生活成本就共同降低了,人口越集中,交易成本就越低,进一步导致了城市的马太效应--越是人多的城市,越能吸引更多的人。

举个具体的例子,一个在市区内的三甲医院,可以辐射到的人群是三线城市的医院的几十倍。医院的病人多了,不但赚钱多,医生经验也丰富了,医院也有更多的钱买更多的设备,而拥有了有更多经验更多设备的医院,也吸引了更优秀的医生,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城市,房价就会进一步上涨。

这个「医院」可以替换成任何商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公司,公共单位。所以别责怪小地方病人喜欢往大城市三甲医院,这个是经济上的必然规律,和政令无关,假如放开市场竞争,结果一样是大城市的医院不管是价格还是设备还是医疗经验都更有竞争力。

我们再回到房子的属性上来,很明显,房子产生价差的真正根本原因是房子是「降低人生活交易成本」的工具,越是大城市,降低的交易成本越大,这里面既包括教育的,医疗的,娱乐的,工作的,任何需要大规模协作的事,最终结果一定是大城市交易结果大概率的好于小城市。

房价产生价差的元规律:让你生活交易成本变的更低的房子价格会更高。人口越集中的地方,房价就越高。

那么推回来,什么情况下房价会跌?就很简单:不能实现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房价就不应该涨啊。厦门啊燕郊啊这些地方当初的高房价就是维持不住的,一个人越来越少的地方,房价反而越来越高,这件事就是non sense的。

再进一步说,未来的一线城市房价会不会跌?我认为是会的,首先是中国的总人口会进入下降,其实是各种未来的通信交通的提升,尤其是网路和无人驾驶,有可能让二三线城市的交易成本非常接近一线城市。

在未来十年,有较大的概率在二三线城市甚至偏远地区通过网路实现和一线城市经验丰富医生,教师,各种专业人生实现直接的沟通,虽然比如大型的医疗设备教学设备还有差距,但是信息上的差距是能打破的,无人驾驶,城际高铁,5g都是能极大的降低交易成本的工具,这都是未来十几年有可能普及的,到哪个时候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价差就维持不了那么高了,反过来理解,这两年房价暴涨其实和it这种人力密集型行业爆发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些行业只能在大城市发展。

我可以非常有把握的说,房价波动短期不知道,从十年以上的长周期来说,不管货币政策土地政策如何调整,房价涨幅肯定是要低于于个人生产力的提升的,个人生产力越高,房价越低。

这么说吧,假如未来人能实现光速传输,那个时候房价肯定会低于手机之类的便携设备的价格,因为哪个时候,房子已经没有「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了,地段就毫不重要了。科技越发达,房价越低,这个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实有了这个指导性原则,是完全可以指导你的房地产投资的,房地产投资的元规则是,判断你买的房子在你的持有期间是否能带来交易成本的不断降低。

我不是房地产专家,我答不出你要买的房子会涨还是会跌,但是有了这个第一性思考原则或者说有了关于房地产投资的元规率,花时间调查我是有把握说出每个具体的地段的房子值得不值得投资的。

再比如说,判断一个创业idea是否合理的元规率是什么?关键是看是否所有参与者都能从这个体系受益,也就是要看是否能「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其实共享单车是一个make sense的idea,虽然ofo失败了,共享单车还是有可能成功的。再比如说滴滴打车,这其实就是一个很明显的make sense的 idea,但是顺风车的市场可能很小,b2c市场远大于c2c市场,就好像现在淘宝交易量百倍千倍于闲鱼。因为专业分工的效率更高,滴滴打车未来的方向必然是以网约车拼车为主,通过大数据降低交通成本,顺风车大部分情况下交易成本是大于专业司机的,顺风车最后会变成一个固定的小市场,把大量资源投在顺风车上,我认为是不make sense的,另外,也不要吹什么国外信用体系完善所以不需要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就是未来必然的方向,交易成本比现在有的其他支付方案低太多了,高铁,移动支付是真的是值得自豪的东西,说明了我们整个社会做事make sense的人比较多。你把握了创业的元规律,你可能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看一个制度是否make sense,就得看这个制度下有没有单纯的受害者,如果有,这个制度就是不稳定的。比如说奴隶制,其实奴隶制从经济效率上讲不见得是更低效率的,史蒂夫纳什对此写过一篇详细的论文,基本上说明了美国南方的经济效率是不低于北方的,南北战争输的原因不在于经济原因,而在于奴隶制度下有单纯的受害者,这个制度是不稳定的,奴隶们要么快速被消灭,要么被掀桌子反抗,整个体系是难以为继。你对社会制度有make sense的判断,你可能能做一个革命家。

看一个道德标准是否make sense,也可以这么分析,我是一个激进的反处女情节者,以前写过文章讨论了,我不喜欢讨论这个是因为这个话题会引来一些非常低俗的读者,但是到了现代,在处女情节下女方是单纯的受害者,在古代,通讯科技不发达,生育技术避孕技术dna检测技术一系列技术不发达,男性生产力又远大于女性的时候,要求女孩子保持处女之身这种潜在的社会契约是某种程度上make sense的,是一个有价值的道德标准,但是到了现代,随著男女平权,女性生产力也越来越接近男性,现代各种通信工具,社交工具医学工具越来越发达的时候,还坚持处女情节有价值的男的都是脑子不好使的人, 女人还坚持就更糟糕了,明明自己就是受害者,还要维护这个糟糕的社会契约。假如你对道德标准的判断make sense,你可能可以做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圣人,提出领先时代的道德标准。

分析一个社会事件也可以这么思考。比如说刘强东事件,其实刚传出来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件事不make sense啊,男人强奸这件事是make sense的,动物本能嘛,但是一个社会成功人士为了那点性快感进行强奸,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性价比太低了,那就不make sense了,如果刘强东是个糊涂蛋,整天做不make sense的事,哪这件事可能是make sense的,但是糊涂蛋又是不可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所以真正比较make sense的想法就是刘强东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女方会报警。你对社会事件有make sense的判断,你可能可以做一个...呃,不被媒体忽悠的人?好像没什么用。

由于我的表达能力非常好,我这么随口一说,可能会让人误以为判断一件事是否make sense是容易的事,但这是个误会,其实到具体的应用是非常难的,因为你要对每个细小的细节做判断,错一步就可能全盘皆输。举例来说,股票的本质是一个让所有参与者拿钱投票的游戏,元规律是大部分人持有选票(现金)的参与者觉得股票会涨的时候它就会涨,大部分人觉得会跌的时候它就会跌,很简单吧?但是你来当个股神试试?这需要太久的磨练和太多的知识储备,有数学的,有经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还得赶上好时候。

马云在创建淘宝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太多人都知道互联网购物有很大的优势,还有好多「互联网生存大赛」之类的社会实验,太多人能认识到网路购物大有可为,是未来的方向。但是你来搞个淘宝试试?会发现太多问题上需要做make sense的判断了,所以做一个make sense的判断并不值钱,值钱的是在每个分叉上都做了make sense的选择。有较好的common sense只能保证你在大方向上有个大概合理的判断,并不能保证你一定能成为人生赢家,不然我早就成为一个革命家,一个成功的投资人,一个圣人或者一个成功创业者了。当然,一个比较make sense的想法是我未来还是有较大的概率成为其中之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