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打開方式,譬如年糕,米飯,刺身(無蘸料)等食物本身沒有味道,口感的軟/硬,黏/滑,綿/筋成為評價的關鍵。相反的高湯,蜂蜜等食物則沒有口感可言,味道是唯一的描述工具。

中餐具有一種神奇的烹飪哲學:調味。

不同於西餐,或者其他的流派。中餐大廚廣泛採用沒有味道的食材:海參、鮑魚、雞爪、豬蹄、熊掌(?阿熊受保護,這個只能YY),牛筋······這些食材本身沒有任何的味道,中餐創造性的採用香料,高湯、發酵等手段,為這些食材注入滋味。這些食物經過烹飪,表現出來的特點是口感和滋味的對立統一。清水煮熟的海參,滋味寡淡,還有點腥;熬煮過頭的豬蹄,即便味道絕頂,稀爛的質地往往讓食客興緻大減。口感和滋味,缺一不可,才能算得上佳餚。

當然,某些情況下,食物的味道和口感會表現出完全對立的表現形式。鮮香菇的口感肥潤,但滋味匱乏;幹香菇在水解的鳥苷酸鹽的幫助下,奇鮮迸發, 口感就差了去了。這個時候就是捨得的學問了,這一點中國人幾千年的菜單文化已經解答的很清楚。

口感和滋味,對立統一。也滲透出不同的人生態度。年輕人偏好筋骨牛排,脣齒之間,堅韌的質地,破碎、拉扯、對抗;上了歲數的人,更鐘愛小火慢燉的軟爛肉質。

兩者之間,偏愛那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喫飽就好 沒有太多感受

以前會將就環境 擺盤

現在越來越覺得沒啥意思 就是果腹用的

可能和心情也有關

沒追求


口感為主,兼考慮味道。


一般水平的食物(非高級飯店大廚水平),味道往往決定下限,口感決定上限。鹹了淡了那基本是沒法喫的,但是調味恰到好處,口感好不好就會影響評價的高度


都追求,如果食物很美味口感又很嫩滑,我會開心到冒泡~


很難說,可能會更加註重口感,畢竟味道還能接近於無,但口感做不行。


味道吧


……我大概是個偽喫貨。味道和口感不一樣嗎?=_=

對我來說食材最重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