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

形象的分化,不仅在撞球里面有,在很多其他运动项目中是同样存在的,与这相关的有以下两点。

首先,中国人对于撞球的认知与西方世界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俱乐部」的概念。俱乐部在英国,是一种「运动爱好者集会」,而在中国是一种「娱乐设施」,二者有著很大的不同。撞球厅在中国承载著更多的社交功能,而不是提升运动技艺的功能,而打撞球在中国的很多人眼中纯粹是和游戏厅、电影院甚至饭店一样的存在——反正我们去那儿绝对不是为了干正事儿。在英国则更偏向于类似中国的射箭、乒乓球、羽毛球等专业场馆,就是为了打英式、美式8球(英国也并不都打斯诺克)或者斯诺克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

其次,英国人对于「斯诺克电视节目」这一概念,与中国也有著巨大的甚至让人想不到的巨大差别。

巴里·赫恩曾经多次强调改变对于斯诺克的「认知」,让更多的主流赞助商来参与到斯诺克电视节目中,而并不是仅限于现在的博彩公司(主要是英国市场)。和中国赛事本赛季有oppo、恒大等各种高大上赞助商参与不同,英国的斯诺克赛事基本上被博彩业垄断。这是为什么?因为斯诺克在英国吸引的其实是低端市场,是工人阶级,是买彩票的「穷人」们,与高尔夫、网球等运动更吸引中产阶级这样的项目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斯诺克被称为「绅士」运动,并不在于它的流行阶层,只是在于它的部分运动传统显得很「礼让」,很「有体育精神」,与它吸引的人群、市场并没有太大关系。


首先,并不认可网球足够绅士,每一挥拍都牛吼一声,每个压线球都争论一番,我实在不能理解网球有哪方面显示了绅士行为。

个人认为,具有绅士行为的竞技应该是斯诺克,马术,高尔夫和棋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