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

  “全球新增绿色1/4来自中国!”今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引起热议: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今天,小编编辑了以下一组图片,带大家从遥感视野来看新增的绿色在哪里。

  小贴士

  1. “植被叶面积”就是植被绿色叶片表面积的总和。

  2. LAI是指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由于叶片一半有正反两面,LAI指单位面积上植被绿色叶片表面积总和的一半,单位m2/m2。由于植被有一个动态生长过程,一个月中每天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并不完全相等,因此用月平均LAI可以表示一个月内植被绿色叶面积的平均值。

  3. FVC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每平方公里)绿色植被覆盖的比例。FVC等于1,表示地表全部被绿色植被覆盖;FVC等于0,表示地表全部是裸露的,没有绿色植被覆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地保护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各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由于一年中植被生长有季节性,全国不同气候区域植被覆盖度会有不同的季节性差异,因此用MFVC表示一年中最大绿色植被覆盖度,更有利于不同区域的对比分析。

  --------->>

  2000年以来

  全国植被叶面积显著增加

  2000年以来植被叶面积显著增加占全国区域的40%以上,略有降低区域占全国面积20%左右。

  a) 2000年

  b) 2018年

  c) 18年LAI变化量(m2/m2)

  --------->>

  2000年以来

  最大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

  我国MFVC(一年中最大绿色植被覆盖度)变化率增加部分占所有植被区域的52%,减少的区域占所有植被区域的43.7%。东北中部和西南部、华北西部和新疆西部部分地区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内蒙古东南部、江浙沪一带、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疆西北部部分地区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其中23个省份MFVC变化率呈上升趋势,宁夏平均变化率最高,上升速率达到每年平均1.2%;8个省份MFVC变化率呈下降趋势,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城市化显著的区域MFVC变化率都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上海平均变化率最大,下降速率为每年平均0.6%。安徽省平均变化率接近0。

  2001~2014年中国MFVC变化率空间分布

  2001~2014年各省份MFVC变化率直方图

  --------->>

  2000年以来

  三北防护林植被叶面积显著增加

  2018年7月三北防护林地区月平均LAI(叶面积指数)增加部分占区域植被的66.8%,月平均LAI降低部分占区域植被的21.7%,其余11.5%区域未变化。

  --------->>

  2000年以来

  黄河流域植被LAI显著增加

  2018年7月黄河流域月平均LAI增加部分占黄河流域植被区域的74.8%,月平均LAI降低部分占黄河流域植被区域的15.3%,其余9.9%区域未变化。

  --------->>

  长江流域植被叶面积有增有降

  2018年7月长江流域月平均LAI增加部分占长江流域植被区域的46.7%,月平均LAI降低部分占长江流域植被区域的43.5%,其余9.8%区域未变化。

  a) 2000年7月

  b) 2018年7月

  上述三组图中,图(a)表示2000年7月平均植被叶面积指数,图(b)表示2018年7月平均的叶面积指数。这两个对比看,绿色增加说明变好了。图(c)是2018年7月平均的植被叶面积指数与2000年7月相减得到的差值图。差值为正值表示叶面积增加了,说明变绿了;差值为负表示叶面积减少了,用黄褐色表示。

  长江流域绿化在2000年就已经很好,无论是森林、草地和农作物都表现为绿色。2000年以来,一部分区域由于加强退耕护还林等生态保护措施,变得更绿了,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以及城市扩张也造成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更,植被叶面积减少。总体而言,长江流域植被叶面积有升有降,符合实际情况。

  上图刊发于2019年2月25日《人民日报》,以上图文由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柳钦火、赵静提供。

  RECOMM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