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

  “全球新增綠色1/4來自中國!”今年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引起熱議: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

  今天,小編編輯了以下一組圖片,帶大家從遙感視野來看新增的綠色在哪裏。

  小貼士

  1. “植被葉面積”就是植被綠色葉片表面積的總和。

  2. LAI是指葉面積指數(Leaf Area Index—LAI)。由於葉片一半有正反兩面,LAI指單位面積上植被綠色葉片表面積總和的一半,單位m2/m2。由於植被有一個動態生長過程,一個月中每天的植被葉面積指數並不完全相等,因此用月平均LAI可以表示一個月內植被綠色葉面積的平均值。

  3. FVC是指一定空間範圍內(每平方公里)綠色植被覆蓋的比例。FVC等於1,表示地表全部被綠色植被覆蓋;FVC等於0,表示地表全部是裸露的,沒有綠色植被覆蓋。植樹造林、退耕還林、草地保護等措施可以顯著提高各個地區的植被覆蓋度。由於一年中植被生長有季節性,全國不同氣候區域植被覆蓋度會有不同的季節性差異,因此用MFVC表示一年中最大綠色植被覆蓋度,更有利於不同區域的對比分析。

  --------->>

  2000年以來

  全國植被葉面積顯著增加

  2000年以來植被葉面積顯著增加佔全國區域的40%以上,略有降低區域佔全國面積20%左右。

  a) 2000年

  b) 2018年

  c) 18年LAI變化量(m2/m2)

  --------->>

  2000年以來

  最大植被覆蓋度顯著增加

  我國MFVC(一年中最大綠色植被覆蓋度)變化率增加部分佔所有植被區域的52%,減少的區域佔所有植被區域的43.7%。東北中部和西南部、華北西部和新疆西部部分地區呈現顯著上升趨勢;而內蒙古東南部、江浙滬一帶、青藏高原東南部、新疆西北部部分地區呈現顯著下降趨勢。

  其中23個省份MFVC變化率呈上升趨勢,寧夏平均變化率最高,上升速率達到每年平均1.2%;8個省份MFVC變化率呈下降趨勢,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個城市化顯著的區域MFVC變化率都呈顯著下降趨勢,其中上海平均變化率最大,下降速率爲每年平均0.6%。安徽省平均變化率接近0。

  2001~2014年中國MFVC變化率空間分佈

  2001~2014年各省份MFVC變化率直方圖

  --------->>

  2000年以來

  三北防護林植被葉面積顯著增加

  2018年7月三北防護林地區月平均LAI(葉面積指數)增加部分佔區域植被的66.8%,月平均LAI降低部分佔區域植被的21.7%,其餘11.5%區域未變化。

  --------->>

  2000年以來

  黃河流域植被LAI顯著增加

  2018年7月黃河流域月平均LAI增加部分佔黃河流域植被區域的74.8%,月平均LAI降低部分佔黃河流域植被區域的15.3%,其餘9.9%區域未變化。

  --------->>

  長江流域植被葉面積有增有降

  2018年7月長江流域月平均LAI增加部分佔長江流域植被區域的46.7%,月平均LAI降低部分佔長江流域植被區域的43.5%,其餘9.8%區域未變化。

  a) 2000年7月

  b) 2018年7月

  上述三組圖中,圖(a)表示2000年7月平均植被葉面積指數,圖(b)表示2018年7月平均的葉面積指數。這兩個對比看,綠色增加說明變好了。圖(c)是2018年7月平均的植被葉面積指數與2000年7月相減得到的差值圖。差值爲正值表示葉面積增加了,說明變綠了;差值爲負表示葉面積減少了,用黃褐色表示。

  長江流域綠化在2000年就已經很好,無論是森林、草地和農作物都表現爲綠色。2000年以來,一部分區域由於加強退耕護還林等生態保護措施,變得更綠了,另一方面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以及城市擴張也造成部分地區土地利用類型變更,植被葉面積減少。總體而言,長江流域植被葉面積有升有降,符合實際情況。

  上圖刊發於2019年2月25日《人民日報》,以上圖文由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柳欽火、趙靜提供。

  RECOMM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