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慮合理性,求人工湖面積多大,蓄水量多大?


把長江中下游主要蓄洪區人騰空了就差不多了。

然而現實是,長江中下游主要蓄滯洪區(洪湖調整後總數42個,總容積590億m3)的建設沒完成,已完成圍堤加固達標建設的只有約32個;完成安全建設的只有4個,仍有400萬人需要通過安全區靠後永久安置。

至於把這42個蓄滯洪區的大幾百萬人騰出來,把55.6萬公頃耕地放開來給洪水自然泛濫,這種事情現階段只能想想。


咱大武漢100多個湖,小的就不說了,就說最大的東湖,景區面積80平方公里,水面面積33平方公里。對東湖不熟悉的外地人可以對比一下杭州西湖,6平方公里。武漢說:「一天下15個東湖也不怕」

武漢曾許諾」一天下15個東湖也不怕」??可現在呢??

www.sohu.com圖標

然而,在上有荊州分洪區的情況下,16年該淹還是淹了。武漢人戲稱,下15個東湖不怕,但不小心下了16個。

其後這幾年又在增大排水管道,疏通聯通河道。今年又要進入雨季了,可以看看效果。

反正天要下雨,裝是裝不下的。大禹都知道不能一味修堤堵水,而是挖河排水。要裝下百年的洪水,除非把東湖挖成東海。


很簡單,看看這次洪水淹了那些地方,就把這些地方的人遷走,挖成湖即可。


能啊,

1,就是泄洪區啊,泄洪區就不應該大量住人,本身就是沼澤低窪的地方,人類吧特填平了並且大量繁衍,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2,原來的湖還給湖

3,我們這邊一種垛田,或者叫 淤、墱兒的地形,就是大水經常來,堆個高處蓋房子吧,垛田就是堆個高處種田,因為那時候農業是要靠近水纔是好地段,房子也要靠近水,要不然糧食運家裡不方便。

小時爺爺的老房子住一個墱上,再大的水來也不怕,父輩交通方式變了,都延公路修房子,逐步遷走了,然後把繼承的老房子下的土都賣給窯上去了,爺爺親兄弟4個,父輩兄弟姐妹十幾個,本來都住墱上,規模很大的一個墱。

現在一馬平川,真來洪水就完蛋了


弄一個永久性的超大湖泊,效果遠沒有修三峽沿江各處的分洪蓄洪區好。三峽其它效益不說,只說防洪,它能根據天文水情,削峯平峯泄洪,就象一個巨大的水龍頭,防洪效果遠超只能分洪的湖泊。至於分洪蓄洪區,代價遠比挖個超大湖小。不用移民,不用浪費寶貴土地,在洪水不是特別大的年份,分洪蓄洪區還能發揮出巨大效益。在洪水大的年份,臨時轉移,浪費一季農漁作物,損失不大。需要全面分洪蓄洪的大洪水很少,98年都能咬著牙沒有分洪,現在有三峽,可以保障百年一遇的洪水。

為應付1870年那樣的千年一遇大洪水,而挖一個超大湖泊,實在得不償失。大洪水不是一天形成的,臨時轉移人口,淹掉部分地方,確保部分地方,度過洪水期的代價還是可控的。至於百年一遇洪水,以現有防洪體系,科學調度可以應付,更沒必要挖個大湖


沒用,你想想三峽一攔,整個上游都變成一個巨大水庫,如果這都攢不下長江的水,下游光憑人力能挖多大面積的坑?我沒記錯長江應該是亞馬遜之後全球流量次大的江流,想想這種排名背後隱藏的是多麼可怕的自然偉力


再大也沒有用,得必須配合有貫穿各地的排水管道纔行。但是排水管道是個很悲催的系統,一陣子就會堵起來,需要定期的清理維護。而且關鍵這個項目太不出彩了,典型的做好了沒人知道做不好全世界都知道了。然後有排水管還不夠,特大暴雨情況下排水管仍然會不夠快導致滿水,就是那個經典的數學題一邊放水一遍排水需要多久。但是排水管太大了成本高不說維護也高。


不用在沿岸挖,把洞庭湖、鄱陽湖擴建一下就可以了


還擱這挖呢,他們不填洞庭湖鄱陽湖就不錯了。你這挖著,那邊填著,問什麼時候湖能填完?


我可以把海水抽乾

前提是,你得給我準備一個能裝海水的坑


長江沿岸挖湖?不如怎麼控制降水。簡單來說可以說長江的洪水是上下游或者全流域長時間強降水+長江本身大流量造成的。挖湖補天?不如控制降水範圍,降雨量。洪水過後,那些淹沒地,蓄洪區又成了良(肥)田千萬畝。把他們都挖湖了,老百姓種什麼地呢?糧食怎麼生產,水產養殖怎麼辦?


可以,給當地幾千萬人建造安置房並勸他們搬走的工作就交給你了。


噗╮( ̄▽ ̄)╭,把填掉的湖再挖回來不就好了,又是一波大基建,反正這錢也不落自己口袋,花哪不是花


少圍湖造田造景造房造xx,不比挖人工湖香嗎?


其實就等於把沿岸地勢低的地方的人全部搬走,讓周圍保持自然環境,然後這樣發大水的時候就算淹了也無所謂,畢竟水災就是對人而言的。

但是河流周圍資源比較多,最起碼水源充足啊,適合居住和耕作,文明基本都是發源於河流周圍。讓人為了防止偶爾的洪災全部放棄這些沃土直接是不可能啊。現在有泄洪區,一般都是居住人口比較少的地方或耕地。到迫不得已的時候,就只能淹了泄洪區。


把鄱陽湖挖深蓄水,理論上可行哦,只是得耗費巨大人力財力。鄱陽湖按3000平方公里算,平均挖深10米算,總共是3000*1000*1000*10=30000000000 方 如果一卡車拉10方,要拉3000000000車,若每天有1000輛車,每車每天拉20趟,需150000天(411年)


咱不操這份閑心,你我他又決定不了什麼


曾有人問,怎樣讓梁山泊乾涸,有人答,在旁掘一個同樣大小的湖,將梁山泊的水放進去便了。不知道是否能解決你的問題。


短時間內500-700毫米的降水量加上上游來水那要挖多大的湖?要不要重現雲夢大澤?江漢平原人口稠密往哪裡安置?重要產糧區也不要了?


武漢號稱千湖之城,但是實際上武漢有一百多個湖,為什麼叫千湖之城呢,我猜是因為雨一下大,哪裡地勢稍低,哪裡就變成一個湖,本來好好的民族大道,雨一大,得,積水出來一個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