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Talking,为你讲一些文学常识——不能说是最伟大的,但一定是最伟大的之一。有一句「In Bach we trust」,这本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们篡改自「In God we trust」的一句玩笑话,但也足以彰显出巴赫在音乐史上无可撼动的伟大地位。

巴赫于公元1685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音乐世家,卒于公元1750年,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前民主德国(东德)的这枚纪念巴赫逝世225周年的20马克银币发行于1975年,普制币发行量为10万,精制币发行量约为5000。在当时的汇率下,20马克大约相当于10美元,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纪念币来说也算得上是价值不菲。

从图上可以看出,精制币与普制币一眼看上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精制币的乐谱一面为凹陷的阴文,而普制币的乐谱一面则截然相反。它们以此作为区别的原因,是否是因为精制币的工艺所限,难以将线条状凸起的乐谱制成精制币特有的霜面磨砂效果,或是虽能如此但是成本过高?这一点目前尚且不得而知。而精制币在细节方面的锐利程度,尤其是手写字体的笔画边缘,则相较普制币上模糊迟钝的文字细节,质感高出一个台阶。遗憾的是,纵使克劳斯钱币目录上已经明确地在发行量和价格上区分出这款纪念币的精制和普制,PCGS等评级机构似乎并未将这款纪念币的精制和普制在评级上体现出来,而只是笼统地将二者划为一类。

让我们回到钱币本身,彼时正值世界舞台上两大阵营你争我斗的火热时代,反映到钱币的艺术风格上,则体现出了不同的意识形态映射在设计语言上的巨大差别。无边框无边齿无任何多余的修饰和装饰,这种风格虽然不是东德所独创,但在当时也是令人耳目一新。正中央的东德国徽图案,在意识形态指挥棒的驱使下,也替代了广泛用于德意志系列货币上历史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和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的双头鹰。而在人物纪念币上用乐谱这种具有人物鲜明特色的图腾替代了人物的头像,才真正是它含蓄而又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虽然在之前的1972年,东德已经在5马克的勃拉姆斯纪念币上独创性地用乐谱作为硬币的主要图案,然而巴赫这一款纪念币采用的巴赫当年手稿,与勃拉姆斯那一枚干巴巴的五线谱相比,则更具灵动性与历史感。下方的J.S.Bach的签名正是巴赫亲笔,而至于五线谱上的这段乐曲,则是巴赫最具里程碑意义的BWV846十二平均律中No.1的C大调前奏曲(Prelude),巧合而又意料之中的是,它也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古巴发行的巴赫题材纪念币上,在下文中我们还会有所涉及。

有一种较为新颖的说法是,纪念币发行者之所以在钱币上应用了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风格,意图是将其去货币化,淡化它的货币功能,把它变成更加类似于纪念章的存在。总而言之,对于这枚钱币,套用一个现在流行的句式来描述它的特点,那就是——可以,这很社会主义。

----------------------我是1990年的分割线-------------------------------------

东德与西德的政治壁垒在柏林墙推倒后烟消云散,而统一后的德国也改变了世界上之前的传统政治格局。整个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在随后的年间仍然继续著,统一的货币政策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广泛作用于欧盟各国,欧盟各国的货币统一也是大势所趋。而德国于2000年发行的这枚10马克巴赫逝世250周年纪念币,则正是诞生于2002年7月德国马克停止流通退出历史舞台,正式被欧元所取代的前夕。

与二十五年前东德老兄弟社会主义特点十足的巴赫纪念币相比,德国2000年的精制巴赫纪念币则少了几分生硬的工业味道,多了几分厚重的艺术气息。代表德意志的联邦之鹰徽记重新展开双翅飞跃于钱币之上,另一面巴赫头像背后轮回环绕的德文则记述著横跨巴赫音乐生涯各个年代各个风格的代表作——

Die kunst der fuge:BWV1080 赋格的艺术(作者的最爱)

Vor Deinen Thron Tret『ich:BWV668 管风琴众赞歌「我来到你的王座前」

Matthaus-Passion:BWV244 马太受难曲

Johannes-Passion:BWV245 约翰受难曲

然而整个图案被巴赫的大脸挡上的部分,奈何作者实在猜不出是什么文字了……

图:爱默生四重奏——巴赫:赋格的艺术

总的来看,这枚纪念币在德国发行的各类纪念币中算是中规中矩;成为背景的环绕文字作为最突出的特点,使人恍若有一种时间车轮滚滚向前的感觉。

----------------------我是大西洋!---------------------------------------------

跨越大西洋我们来到世界的另外一端,来到古巴这个面积并不大也称不上富裕的国家。1985年正值巴赫诞辰300周年,古巴发行的这枚1比索纪念币虽然面额不大,镍合金的材质也并非珍贵,然而它的图案还是独具特色的。

(这枚纪念币似乎还有盒装的银质版本,作者也只是在论坛的卖家处见过多年前的一条商品信息,具体仍待考证。)

之前提到过东德的巴赫纪念币以巴赫的手稿作为币面的图案,而古巴这枚纪念币则更甚,在巴赫头像的旁边,直接把C大调前奏曲整段的乐章都搬运到了钱币上面。币面虽小,图案却也不乏细节,能比较清晰地分辨出乐谱上的各个元素。

有人可能会注意到,币面下方巴赫姓名的拼写不是英文的John也不是德文Johann,而是古巴的官方语言西班牙语的Juan。西班牙语中的Juan读作胡安,而不同语言中的John/Johann/Juan/Ivan(斯拉夫语系)/Giovanni(义大利语)/Jean(法语)等等,则同是起源于《新约圣经》里的人物 John the Baptist(基督教和合本译为施洗约翰,天主教译为圣若翰洗者)。施洗约翰在约旦河中为人施洗礼,劝人悔改,是基督教的先行者,为耶稣宣讲教义打下了基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乐谱下面古巴特有的钥匙图案。古巴岛是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形似一把钥匙,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表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这枚钥匙便是古巴最重要的象征,在另一面的古巴国徽上,也同样有这枚钥匙的出现。

由于语言和距离等因素,古巴钱币在国内还算是比较小众的一个钱币收藏类别,相关资料也较为缺乏,这里只能就表面的一些内容做比较浅显的介绍,疏漏之处还请多加指正。

--------------------没词儿了,就叫它分隔线吧----------------------------

下面三套纪念币的内容我打算放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发行地——安道尔、圣马利诺、库克群岛,都是人口不足十万的微型国家,甚至不如中国大城市的一个街道的规模,在地图上若不仔细寻找,也是难觅踪影;这么小的国家,发行纪念币的目的——说的好听点儿叫创汇,说得不好听点就叫圈钱了……

从图案上看,巴赫的正面像依然是占据了币面的主要位置,安道尔纪念币以线条勾勒的管风琴和教堂作为背景;库克群岛纪念币背景是弹钢琴的人;圣马利诺纪念币则一分为二,一枚是巴赫的正面像,一枚则配以管风琴演奏者的图像。在整体的风格和图案上,著实是没有什么新意可言。

其实说来最遗憾的是,库克群岛这一枚纪念币发行于1992年,虽说价值不算高,但由于年代也有些久远,作者一直未能寻得一枚真正好品相的此枚纪念币以供收藏,仅有的一枚也是从天津一位藏家手中辗转入手。


? 不是最伟大的,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学钢琴的对巴赫都有一种「复杂」的感情,谁没为几首巴赫曲砸过琴…


是古典音乐的奠基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