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假的逻辑

从读财报8我们知道,可以说财务报表中主表就一张,即作为爸爸的资产负债表。简单来看因为:第一,要是没有利润表,可以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期末数与期初数进行比较,计算出当年的利润数额(假设没有股权融资);第二,要是没有现金流量表,可以通过对货币资金的期初期末余额增减变化,计算出当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即上篇的这张表。

【读年报系列9】从三表关系看企业造假 新闻 第1张

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起来的一个动态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含当年新增未分配利润)+收入-费用。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企业造假尤其是上市公司造假,一般是虚增利润(收入-费用),因此要保持等式平衡,那么必须同时虚增资产或虚减负债。在不能虚减负债情况下,企业只能选择虚增资产。

为什么是虚增资产呢,我们看支出、费用及资产的关系。企业所有的支出都会引起现金的增减变化,因此都要记入现金流量表。该支出如果影响企业时间短,即一年内,那么往往直接计入利润表,作为当期成本或者费用,在现金流量表中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出。如果该支出为一年以上,一般就要进行资本化处理,作为资产记入资产负债表,在现金流量表中计入投资现金流量支出。可以说:资产是寿命长的支出,费用是寿命短的支出。

那么企业造假没可能虚减负债,只能虚增资产。

022、资产会计科目的秘密

我们在从审计角度看看资产负债表的科目。流动资产主要是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及存货科目,非流动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科目。

货币资金造假难度较高,需要银行配合,或者伪造银行对账单、询证函等信息。货币资金造假难度五颗星,但是依然存在。

应收账款造假难度比较高,需要对方(第三方)配合,这也是我前文说的应收账款导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差造假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如果是关联方的应收账款,那么造假的可能性直接翻倍。应收账款造假难度三颗星,以前大量存在,现在由于信息的透明度,大大减少。

存货造假难度看存货性质,如果是易于盘点、易于计价的物品,则很难造假,审计师通过盘点等手段可以确认。但是如果是不易盘点计价的物品,则造假比较容易。比如我们的獐子岛同学,扇贝这玩意,配粉丝最好吃了。通过存货造假需要看存货性质,难度三颗星,以前多,现在也比较少。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造假简直是精英手法了,为什么呢?首先,审计时,盘点对于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帮助不大,企业指着这栋楼告诉我,价值1个亿,恩,我也很绝望啊,对于审计师是核查的难点。再次,在现金流量表中影响的是投资现金流出,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因此可以骗过喜欢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朋友。第三,若干年的折旧摊销之后,如果需要,直接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就把造假的账磨平了,美滋滋。通过固定资产造假难度一颗星,发现难度五颗星。其实大家想想,研发支出资本化算不算呢?

总体来看,流动资产造假难度偏高,相对容易核查。因为基本上属于短期资产,使用流动资产造假,现金流量表中已经反应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好看,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会不断变慢(这也是判断是否存在流动资产造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之一)。而是用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们造假难度低,发现还困难,是逐渐多企业采取的方式。

033、简单的两个例子

举两个疑似造假的例子,獐子岛和尔康制药,不深入解说了,初善君以前都写过。

首先是獐子岛的存货余额及存货周转率。

【读年报系列9】从三表关系看企业造假 新闻 第2张

再次看尔康制药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余额及固定资产周转率。

【读年报系列9】从三表关系看企业造假 新闻 第3张

结论:造假的虽然是利润表,但是我们却需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判断。需要关注的几个造假点:一是关联方的应收账款(乐视模式)、二是高额的存货及越来越低的存货周转率(獐子岛模式)、三是高额的长期资产(固定资产等)及越高越低的长期资产周转率(尔康模式)。最后,以上均是必要不充分条件,一定要具体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