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春白茶,素來以婀娜多姿的形象示人。

  在沖泡方式得當的情況下,我們能感受到春白茶的鮮爽、嬌嫩、清甜、瑩潤,陽春白雪一般的形象。

  如白牡丹,它在沖泡過後,就可用風情萬種來形容,每一次沖泡,都能帶來全新的喝茶體驗。

  沸水沖泡,趁熱聞,前調是毫香,但很快散去。強勁的花香中調接踵而來,芬芳而清雅,像大觀園裏的蘅蕪院,開滿了不知名的帶着清香的花朵,香氛使人迷醉。尾調裏沉潛着鴛鴦藤似的草藥香,清清淡淡,像夕陽下的太姥餘韻。

  春壽眉,它又有更加成熟的風韻。

  仍舊是沸水沖泡,它所展現出的魅力無限。

  前調,依然是毫香,但很弱,倏忽而逝。中調,是花香,堅韌而堅持,長久地存在。尾調,是草藥般的香氣,似箬竹葉,也猛烈起來,佔據了花香的不少份額。

  花香與新鮮草藥的香氣,帶來了美好的嗅覺體驗。

  加上茶湯柔和,清甜,淳和, 回甘悠長,更讓味蕾來了一次全身放鬆,通體舒暢。

  這些美好的體驗,都是春白茶獨有,不可被替代。

  然,有的茶友卻十分苦惱,“爲什麼我泡的春白茶,沒有你說的花香,還又苦又澀?”

  會導致一杯春白茶從陽春白雪,變成下里巴人,其中的影響因素,很多。

  《2》

  春白茶本身品質不好,是難喝的原罪!

  同樣名爲“春白茶”,但因爲產區的不同,將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有的春白茶,香清甘活,鮮香淳爽,完全挑不出大毛病。

  有的春白茶,茶湯單薄、苦澀,茶香更是寥寥無幾,簡直讓人不想多喝一口。

  而造成這種品質上的差異,源頭在內在物質的配比上。

  茶氨酸含量極高,茶多酚含量適中,咖啡鹼含量不高。其它養分均勻地存在,於是,泡出來的口感,是清新淡雅,鮮爽明快的。

  咖啡鹼含量極高,茶多酚含量極高,茶氨酸含量極低,悶泡之後,大量的咖啡鹼和茶多酚釋放在湯裏,自然就濃了,苦了,澀了。

  影響這些物質含量高低與配比,是白茶的生長環境。

  什麼樣的環境下,才能生出茶氨酸含量極高,茶多酚含量適中,咖啡鹼含量不高的白茶?

  答曰:高山茶園!

  在福鼎地區,高山茶園指的是種植海拔在600-800米之間的地區。

  在高山地區,環境有幾大特點。

  1.溫度相對較低

  隨着海拔的上升,氣溫會下降,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別小瞧這溫度。在600米的海拔地區,比靠近海平面地區的溫度,要低3.6℃。這下降的溫度,對於白茶而言,卻至關重要。

  因溫度相對較低的緣故,可以更大程度上保留茶氨酸的含量,使得白茶保持鮮爽、鮮嫩的特點。

  加上春季氣溫本身不高,又給茶氨酸的大量保留,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故而,高山茶園產的春白茶,鮮爽、鮮甜的特點被放大。

  2.高山雲霧繚繞

  在高山地區,雲霧出現的頻率極高。

  這些雲霧,是出好茶的重要屏障之一。這些雲霧,就像是天然的防曬霜,可以將茶樹很好地保護起來,避免某些有害光線的直接照射。

  這些雲霧,又像是一個過濾器,將有利於茶樹生長光線留下, 將有害的光線排除在外。

  並且,這些雲霧層,還能給茶樹提供充足的水分,從而保持茶樹的嬌嫩特色。

  是以,在雲霧多的地方,茶樹往往更加嬌嫩,茶氨酸物質更爲豐富。

  這也是高山雲霧出好茶的重要依據之一。

  3.高山地區,植被豐富,腐植層充足

  在高山地區,生態系統相對保持完整,有高大的樹木、竹子掩映,爲茶樹生長提供了有利的屏障,使得生態系統趨於穩定。

  並且,這些樹木與竹子的落葉,還是重要的天然的養分。

  落葉歸根,零落成泥碾作塵,這些枯葉形成的腐植層,可是茶樹重要的營養物質,茶樹汲取了其中的能量,爲己所用,又能促使各類物質的積累,從而確保茶葉的品質。

  平地茶,土壤、環境、氣候、溫差,都不如高山茶,茶樹能從土壤裏攝取到的養分,自然也不如高山茶多,這導致了平地茶,相對於高山茶,品質低。

  高山春白茶與平地春白茶,其品質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

  《3》

  高山春白茶,爲何難喝?

  若是確保您手中的春白茶,是根正苗紅的高山茶,而這茶經過沖泡後卻表現的一言難盡,味道苦澀。這時候就要考慮沖泡手法是否到位。

  沖泡,這一環節,直接影響春白茶表現。

  春白茶要好喝,須注意3個細節。

  第一,茶器選擇

  要充分體會村姑陳所描述的春白茶特色,選擇白瓷蓋碗最好。

  其一,白瓷材質的蓋碗,不影響茶香的表現。

  一層透明光亮的釉,是實現白瓷蓋碗不吸香,不吸味的命門。經由沖泡後,春白茶的毫香、花香、草藥香等,能被清晰捕捉。

  其二,蓋碗的器型,方便出湯,可以實現五秒內出水。

  快出水,能避免茶葉中內在物質過度釋放,可預防茶湯苦澀。

  其三,白瓷蓋碗沖泡便捷,清洗乾淨便可沖泡所有春白茶。

  有的茶友在沖泡春白茶時,卻因茶器的選擇錯誤,導致茶湯品質急劇下降,變得苦澀難喝。

  譬如,用紫砂壺沖泡春白茶(當年的新茶),則是對春白茶的一大傷害。

  泥料燒製,毛孔粗大,吸香吸味。吸走茶葉本身的原香原味,卻釋放出曾經吸入的別的茶的香氣和滋味。導致茶湯混雜,喝不到本款茶的原汁原味。

  出水口窄小,水柱狀出水,導致出水慢,茶葉在壺中高溫久悶,新白茶葉嫩芽嬌,悶久了茶湯容易苦澀。

  光是這兩點,就足以讓人拒絕使用紫砂壺沖泡春白茶。

  第二,沖泡水溫選用

  在一部分茶友的觀念裏,春白茶屬於芽葉嬌嫩的類型,在沖泡時,溫度不能太高。生怕沸水沖泡會破壞茶葉的結構,於是用80℃水溫泡茶。

  結果,因爲低溫的狀態下,茶葉無法充分浸溼,接着就選擇悶泡的方法,試圖讓茶葉中的物質釋放更加充足。

  殊不知,這類做法,往往是適得其反。

  經過悶泡後,茶湯反而變得苦澀,不好喝。

  高山茶,生態好,土壤好,只要前3-4衝快出水、不坐杯,用滾水沸水,就能泡得又香又甜。

  大可不必非要用低溫沖泡。

  第三,出水速度控制

  沖泡春白茶,最好的方式是快出水。

  在注水後,馬上蓋上蓋子,倒出茶湯。

  整個注水,出湯的過程,控制在10秒內完成最好。在快出水之下,能有效控制春白茶中物質的釋放,避免茶湯出現苦澀味。

  至於長時間悶泡,於春白茶而言,極爲不利。

  當我們悶泡白茶,悶2分鐘,在1.5分鐘的時候,整泡茶裏面的咖啡鹼,基本上全部浸出到茶湯裏了,這時候你喝它,等於是把餘下七八泡裏的咖啡鹼,在第一衝裏全部喝掉了。

  這咖啡鹼超標,給口腔的直觀感受就是:茶湯苦,不好喝。

  原本陽春白雪,惹人喜愛的春白茶,自然變得苦澀不好喝。

  《4》

  選擇錯誤的茶器,用不當的水溫,悶泡式坐杯沖泡……這些不恰當的沖泡方式,是摧毀春白茶品質的魔鬼。

  要成全春白茶的品質,還需用正確方式沖泡。

  110毫升白瓷蓋碗搭配5克春白茶,100℃沸水沖泡,前五衝快出水,這些細節,一個都少不了。

  是否能泡出高山春白茶的風韻,一切都掌握在茶友手中。

  好茶,還需好泡法。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您手中的春白茶,又是何滋味呢?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