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走出房间的时候桌子上的物品都摆放整齐,再进来却发现两个杯子不见了,屋里只有娃一人,但无论你怎么问他都不承认是自己拿走了杯子,或者干脆打碎了放在了什么地方,愁人。

亲戚家几个孩子在园子里面疯,横冲直撞,撞到了邻居家的小妹妹,让他们认错却都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谁都不肯低头,承认错误就这么难吗?真让家长难堪啊!

小孩子犯错是非常常见的,大多都是无关痛痒的、微不足道的错误,可是家长却发现让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父母为此感到恼火和无可奈何。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往往会觉得比起孩子犯错,认错更为重要,毕竟犯错是事实差错,而认错则关系到性质问题。如果孩子不认错,一些家长还会逼孩子认错说“对不起”,但越是这样做孩子越不“服软”,亲子矛盾愈演愈烈。

孩子为什么会嘴硬不认错?

站在家长的角度,错就是错了,孩子的错误在大人眼中都是很明显的,容不得半点抵赖。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认错自然有他们“天真”的理由,搞明白了这些原因,家长也不必过于烦恼。

孩子犯错从不说「对不起」,不了解这四个原因,会影响孩子未来 新闻 第1张

1、 不具备同感和移情能力

男孩儿杰米在书房拐角处撞倒了妈妈,妈妈手里拿着的一堆文件撒落满地,对此妈妈非常生气,想让儿子道歉。但杰米却不以为然,他反唇相讥:“在家里为什么要办公呢?你为什么要站在那里被我撞?”

国外一位育儿专家指出,通常在女孩6岁以前,男孩8岁以前,他们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当他们做错了事不会有对不起的感觉,因为他们这个时候还不具备同感和移情的能力,也就是不会站在你的角度来考虑你的心情。

同感,指彼此的感想或感受相同,可视为“感同身受”。移情一词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是指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而在一定年龄段前,孩子们控制情感的这一部分还在发育中,因此会出现拒不认错的现象。

孩子犯错从不说「对不起」,不了解这四个原因,会影响孩子未来 新闻 第2张

2、害怕家长的责罚

小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们知道做错事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特别是那些对孩子严格要求,甚至达到苛责地步的家庭中,家长的一颦一笑孩子都能看出端倪来,发现对自己不利的苗头,为了逃避责罚,他会果断选择“死扛”,拒不认错。

这是因为很多家庭对孩子的错误不分轻重,不问缘由地大加责罚,有的还在孩子承认错误后“家法处置”,不依不饶。这等于变相地告诉孩子,承认错误依然没有“坦白从宽”的特权,相反,如果能死咬住不说,反倒能够逃避惩罚。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宁可撒谎也不愿意面对挨打的后果。家长越是恨铁不成钢,孩子越是显得叛逆、爱说谎,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小心翼翼,还不是因为家长太过严苛。

3、小孩儿也讲“面子文化”

传统观念认为“人前教子,人后相夫”,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家长当面指出孩子的差错,并让他道歉,能显得自己的家庭很有涵养和素质,对孩子教养严格;另一方面,如果是涉及两个孩子的“战争”,人前教子也可以迅速平息对方的怒火,让事态冷却降级。

所以你会经常看到在公共场所有不少“咆哮父母”逼着孩子认错,让娃在大庭广众下接受训斥,其实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自尊心很强,也很容易受到伤害,他们也要“面子”的。为了守好自己的“面子”,有时候家长越是着急让孩子认错,孩子越是不服从,结果就这么僵持着。

所谓“人后相夫”,目的就是为了保全丈夫的面子,但实际上小孩子的“面子”一点儿不比大人少,家长还是要顾及到自家娃的形象和心理需求的,不要动辄就公开打骂孩子,说孩子这错那错的。

孩子犯错从不说「对不起」,不了解这四个原因,会影响孩子未来 新闻 第3张

4、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在很多家长心中,孩子到了青春期才算进入了叛逆期,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儿童有三个叛逆期,分别是2岁、7岁以及12到18岁,孩子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爱和你“对着干”了。

特别是一些家长,总爱用一种质疑的口气来问孩子,比如“这纸是不是你撕的?”“这事除了你还有谁能干?”等于在怀疑孩子,有的时候是孩子做的,有的时候并不是,还有的时候孩子犯错是有不可回避的原因的,但家长这种口气让娃很难接受。

他们会抛开错误本身,觉得父母不爱我了,从而产生了或不屑、或悲伤的情绪。要么拒绝回答,要么故意说谎激怒家长,总之就是不会按照家长的意图来办。

家长该如何教孩子承认错误

知耻而后勇,虽然孩子不愿意认错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也情有可原,但该面对的终究还是要面对的,总当“逃兵”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那么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承认错误呢?

孩子犯错从不说「对不起」,不了解这四个原因,会影响孩子未来 新闻 第4张

1、 阶段性对待孩子的错误

1岁前的娃还不懂什么,口欲期可能会把见到的东西都塞到嘴里,这时需要家长多留意,进行约束和制止。

1到3岁的孩子活力增强,可能会因乱跑乱跳打坏了物品,家长千万不要因此而横加指责,适当的教导就可以了,因噎废食只会限制孩子的行为能力,影响其正常发展。这个时段的孩子自主意识正处于爆棚期,最常见的就是因为争抢玩具发生争执或肢体上的冲突,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和分享。

3到4岁的孩子行动力更加强劲,活动范围也很广了,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有限,很多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意之举会犯错,比如将爸爸重要的资料扔到水里,自己只当是一场游戏。这时候家长要和孩子说清楚厉害关系,并自行隐藏好重要信息。

2、允许孩子试错、犯错

很多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生怕他们会做错事,走弯路,因此样样代劳;有的家长对孩子的错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要么威胁恐吓不许孩子出一点儿差错,要么“秋后算账”对孩子的错误严加指责,这样做反而是倒逼着孩子不认错。

家长要给予孩子试错和犯错的机会,谁都不想犯错,但有时候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孩子长大过程中的必修课。与其整日胆战心惊地怕孩子犯错,不如放手让他自己去试一下、闯一回,孩子试过了,才有经验不再犯错,也有勇气承认错误。

3、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

两个孩子打架,“开明”的家长可能马上会指责自家孩子,并严令孩子向对方道歉,事实却是对方的孩子先动手抢玩具并打了人,被责令道歉的孩子感到很委屈,自然不会说“对不起”三个字,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打孩子,或逼孩子,并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解释机会,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肯说道歉的话,多给孩子几分钟来解释,家长也就少了几分和孩子远离的机会,让亲子关系更亲密、和谐。

4、父母要勇于承认错误

可能不少家长会发现,当孩子做错了事,你让他说“对不起”很难,而一旦你做错了事,比如错过了孩子放学的时间,或不和孩子商量就送走了他的玩具,孩子立刻就指着鼻子让你道歉。

家长觉得孩子这是“反天”了,因而拒不妥协,更别提承认错误了,其实这是给孩子做了一个特别不好的示范。父母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孩子受到渲染,也会学到这一点的。

总之,孩子不认错都是有原因的,家长因势利导才能让娃真正从心底认识到错误,并积极改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