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前,記得先關注【夥計談車】哦!

開在大街上,這台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的回頭率還真不低。夥計覺得有幾個可能的原因:1、阿爾法羅密歐的家族臉太有個性;2、大家還沒見過車牌放在右邊的車;3、大家都想知道這究竟是什麼車。

夥計覺得,第三個可能性更大。其實不單中國人,外國的吃瓜群眾過去都沒有見過阿爾法羅密歐的SUV。阿爾法羅密歐推出Stelvio的意圖相當明顯,就是為了能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吸金。那麼,作為一個擁有濃郁賽車基因的品牌,阿爾法羅密歐還會把良好的性能和操控傳遞給Stelvio嗎?夥計今天就來尋找答案。

動力怎樣?

留意下發動機上方的原廠頂吧,能一定程度地提升操控極限

夥計今天試駕的這台Stelvio,是售價為47.8萬元的2.0T 280HP豪華版,也就是高功率頂配車型。它的賬面數據是,最大馬力280匹,最大扭矩400牛·米,比F-PACE和Macan都要強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台發動機是可以加92號油的,同級別其他車型基本都要吃95號或更高的細糧。

電子擋桿換擋時,電機會發出比較大的響聲

變速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ZF 8HP,具體型號為第二代8HP50,在大量寶馬車型上已經廣泛應用過。不過在匹配上,阿爾法羅密歐的水平是要低於寶馬的。它在低速換擋時會略有頓挫感,在d(動態)模式下尤為明顯。

8擋、74km/h,發動機轉速僅為1300rpm左右

空擋滑行中,發動機轉速處於怠速狀態

在n(正常)模式或者a(經濟)模式下行駛,變速箱的邏輯傾向於燃油經濟性,給人動力平淡之感。特別是在a模式下,發動機轉速還不到2000rpm,變速箱就會主動升擋。所以,剛超過73km/h左右就能用到8擋,發動機轉速僅為1300rpm出頭。而且,如果在行車過程中鬆開油門,離合器自動斷開,進入空擋滑行狀態。這種邏輯,大概相當於寶馬的ECO PRO模式,對省油的慾望接近變態。

左邊為降擋撥片

所以,儘管會略有頓挫,夥計還是更喜歡用d模式來行車,而且還會用上方向盤後面的換擋撥片。這兩塊大撥片金屬質感強,手感特棒,像超跑那樣固定在方向盤後方。而且操作方式也和超跑一樣,左邊降擋,右邊升擋,兩塊一起撥動回到N擋。

駕駛模式切換旋鈕

不同駕駛模式有不同的主體顏色,d模式為紅色,n模式為藍色,a模式為綠色

在d模式下,Stelvio表現出濃厚的戰鬥慾望,發動機轉速基本上能保持2500rpm以上,而且不怎麼主動升擋。而且油門響應更加迅速,踩過前段虛位轉速立馬就上去,加速非常輕快。而且在該模式下,排氣聲浪會變得更加暴躁,音量也會相應提高,似乎在鼓動駕駛者快馬加鞭地飛馳。

操控如何?

Stelvio基於Giulia平台打造,在操控上繼承了Giulia的諸多性格。第一點要說的,必須是它那快到有點「賊」的轉向了。它中間幾乎沒有虛位,隨之而來的就是比正常快不少的轉向比例。與此同時,轉向阻尼感特別小,力度特別地輕,但實際路感又比較貧乏,人車溝通感不算足。

因此,如果想高速變線,把轉向輕輕一打就足夠了。初次上手的人,如果不熟悉這種調校,就很容易因為方向打太多而造成危險。所以夥計建議,大家拿到Stelvio後先慢慢開,花點兒時間熟悉一下轉向。

底盤沒拍,插一張發動機的圖...

第二點要說的就是底盤。Stelvio的底盤調校是非常神的,因為能把舒適和操控做到極致的均衡,目前也就只有它一家。它的路感其實還是比較豐富的,說明底盤對於小振動還是比較敏感。但是呢,當你眼前出現大坑窪,已經做好屁股挨打的心理準備時,懸掛又變得非常柔韌,把大振動柔和地化解為小振動。而且,無論振動是大是小,Stelvio減振器處理振動的效率都出奇地高,一次搞定,絲毫不拖泥帶水。

這讓夥計想起了傳祺GS4。要知道,GS4也是採用阿爾法羅密歐平台的。雖然只是年代比較久遠的166平台,但是底盤能表現出相近的特性,濾振動作柔韌而且高效。當然一分錢一分貨,Stelvio的濾震質感還是比GS4好不少,尤其是面對小振動的時候。而且在激烈操控的時候,Stelvio的側傾程度要更小,極限也來得更晚。

19寸大腳,輪轂造型不錯

隔音方面,夥計也能給Stelvio一個好評。雖然Stelvio腳上的是來自倍耐力的19寸SUV胎,但是日常通勤時的胎噪並不明顯,可見阿爾法羅密歐花了不少功夫在底盤隔音上。發動機和排氣聲相對大點,不過相信駕駛者並不會對此表示不滿。

好不好坐?

作為一款運動型車,夥計並不介意Stelvio偏硬的座椅填充物,但是夥計要批評它的座椅造型。也許是阿爾法羅密歐覺得中國人的腰不好,Stelvio的前排座椅顯然過分追求腰部支撐,坐上去腰部明顯是被頂起來的。然后座椅上方靠背角度收得很快,結果就是基本提供不了任何的肩部支撐。所以,如果想在Stelvio上舒服地開一趟長途,先把壓箱底的頸枕拿出來吧!

腿部空間比Q5還小

後排座椅倒的支撐性倒是不錯,不過還是靠背比較陡、座墊很短、填充物很硬的問題,所以舒適性真心一般。加上阿爾法羅密歐對於空間確實沒啥追求,Stelvio算是同級SUV里後排空間最小的一款了。你看,夥計調好駕駛席位置後,176cm的身材坐在後排也就剩下這麼點兒空間了。好在Stelvio對於後排乘客的照顧還行,有空調出風口,也有兩個USB介面。

好不好用?

Stelvio最讓人不能接受的地方在哪?夥計覺得,就是內飾做工了。其實,Stelvio的內飾材質是對得起價格的,中控、門板上基本都用了軟質材料,中間那塊兒仿木紋塑料板雖然硬但是視覺質感挺不錯。

唯獨是各種縫隙真是辣眼睛,尤其是中控台下方、擋桿前的這塊位置。如果你把銀行卡放這兒,一腳剎車就能讓你享受銀行一日游。

還有這塊中控屏的設計也是比較醉人。一來很多重要的信息居然放在二、三級菜單上,例如胎壓監測,又不是什麼見不得光的東西。

倒車影像質量一般,而且只顯示半個屏幕不到,另外半屏是用來看雷達的,如果可以手動切換的話明顯更好些。

買不買它?

正如標題所講的,Stelvio應該是當前你能買到的最好開的SUV了。經過夥計實際體驗,它確實還是流淌著阿爾法羅密歐賽車血液的車型,無論是動力性能,還是操控手感,都是相當讓人驚喜的。最值得表揚的是它的底盤質感,完全可以給它打一個滿分。如果你極度追求駕控,那麼同級別真的沒有比它更好的選擇。

但是同時,它其實非常偏科,坐起來不舒服,空間實用性也不強,做工還相當粗糙。況且阿爾法羅密歐在國外的可靠性排行榜上常年處於倒數的位置,夥計也不看好它的質量(據說現在已經有不少國內的Giulia車主需要經常性修車了)。如果你想要一款質量靠譜、實用性強的座駕,你可以完全不考慮它。

所以,Stelvio就是熱情洋溢、身材火辣的義大利正妹,偶爾駕馭一下她,你會覺得很爽而且過後還能回味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到頭來還是會發現,過日子還得選賢良淑德、持家有道的全能熟女。至於胸大不大、腿長不長,過得去就行啦!

謝謝您看完本篇文章,看完請記得關注【夥計談車】啦!


測試車輛:2017款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2.0T 280HP豪華版

指導價格:47.80萬元

對於阿爾法·羅密歐品牌,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的朋友會更多一些,作為國際知名的轎車和跑車製造商,早已馳名海外的阿爾法·羅密歐,在國內市場的發展談不上順利,早在2004年旗下156車型便已入華銷售,雖然銷量平平且後期一度退出中國市場,但至少讓國人記住了三角形格柵、側置牌照架以及堪比跑車的出眾操控性,當然,還有它頗具戲劇色彩的名字。

時隔多年,阿爾法·羅密歐品牌再次登錄中國市場,除了轎車之外,該品牌首款SUV車型——Stelvio更是備受關注,濃郁的個性化色彩不禁讓人側目。然而,想要既叫好又叫座,光有駕駛樂趣和新鮮感可遠遠不夠,日常使用是否便利才是重點,本期《實用性測試報告》便請來了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並讓它用實際表現為自己正名。

視野盲區測試環節

在視野盲區測試環節中,我們將集中針對車輛前方視野、內後視鏡視野、左右後視鏡盲區和倒車雷達進行針對性測試。在測試過程中,車內所有座椅均調至到最低,所測量出的數據會與駕駛者正常使用時稍有偏差,數據僅供參考。

在測試前方視野階段,我們採用高70cm的樁桶作為參照物,隨後調整車距,直至在主駕席可以看到樁桶上沿。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最終測得樁桶與車頭的距離為220cm,可見飽滿且頗具動感的車身線條,並未對日常行駛產生滋擾。結合實際駕駛感受,經過優化的引擎蓋不會影響駕駛員視野或造成盲區,與同級車型表現相當。

在車內後視鏡視野範圍測試中,同樣將樁桶固定擺放,隨後車輛向前行駛直至可以觀察到樁桶上沿為止,所測得的距離為2240cm。後風擋玻璃面積稍小,加之後雨刷器仍採用下置式設計,侵佔了駕駛員一部分視野。

對於外後視鏡視野範圍,我們的測量方式為先讓測試人員分別站在左右後視鏡垂直10M處,隨即開始往左右兩側移動,直至出現在兩側後視鏡最外側邊緣為止,測出其橫向距離。隨後通過公式計算,便可以得出後視鏡視野範圍的夾角角度。角度越大則後視鏡視野盲區範圍越小,反之則後視鏡視野盲區越大。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兩側外後視鏡均未裝備雙曲率鏡片,因而該車左右兩側的可視角度在同級中表現並不突出,好在該車裝備了併線輔助功能,可通過燈光提示告知駕駛員盲區內有車輛駛入。

泊車輔助系統測試環節

在測試過程中,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的倒車雷達最遠探測距離為130cm,在車輛逐漸接近障礙物的過程中,車內蜂鳴聲頻率變化較為明顯,且至最高頻時障礙物距車身28cm。在測試標準中,持續蜂鳴階段越接近25cm則越貼近日常使用習慣, Stelvio在該項測試中表現中規中矩,處於同級別車型中上游水平。

不僅如此,該車還同時裝備了前後泊車雷達,以及帶有隨動輔助線的倒車影像系統,只是倒車影像畫面尺寸較小,且並未提供廣角視圖。當然,未提供全景影像系統也讓人略感遺憾。

車內配置測試環節

雖然Stelvio並未提供額外的腿部支撐調節功能,但該車的坐墊長度與包裹性表現均值得肯定。不僅如此,駕駛席三擋記憶功能按鍵位於門板處,日常使用十分便利。

該車的一鍵啟動按鍵位於方向盤左側,融入超跑元素之餘,更避免了新車主落座駕駛席後找不到點火開關的尷尬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該車後排也提供了安全帶未系提醒,並可在儀錶盤內顯示,進一步提升了駕乘人員的出行安全性。此外,前排兩側及後排空調出風口的獨立開關,均採用旋鈕式設計,新穎且兼顧實用性。

中央扶手並不支持調節功能,正常駕駛時難以實現承托效果,好在其高度較為適中,手肘靠在扶手上時能夠觸及方向盤下端,小憩一下沒有問題。

前後排座椅面料稍硬,不過內部填充物較為柔軟,舒適性表現值得肯定。需要說明的是,該車的頭枕偏硬,且無法進行角度調節。

大尺寸跑車化換擋撥片無疑是義大利運動車型的精髓,視覺衝擊力毋庸置疑,不過在操作轉向燈和雨刷撥桿時稍顯不便。而值得一提的是,前排座椅和方向盤加熱功能在該車上均可見到,可謂是冬季禦寒佳品。

不得不說的是,剛看到Stelvio的電子手剎時,小編認為這一定是個「槽點」,但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其順手程度卻遠超預期,且非常符合日常使用習慣,應該給好評。此外,後排空調出風口下方還裝備了兩個USB介面,便於乘客為移動設備充電。

導航系統測試環節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裝備的8.8英寸顯示屏,鑲嵌在黑色梯形透明材質中,界面UI設計也十分簡潔,功能一目了然。不過導航系統僅支持地址輸入,無法直接檢索目的地,拼音輸入只能通過控制面板上的旋鈕進行時過程略顯繁複。手寫功能?不存在的,因而依小編來看旋鈕中間的黑色區域不如換裝手寫板。

完成地點搜索後系統或給出4種路線規劃,且地圖顯示十分清晰,通過控制面板上的旋鈕還可進行比例縮放,而行車電腦中也能夠同步路徑信息,功能性不輸主流豪華品牌車型。美中不足的是,進度條和百分率暴露了其路線載入的速度,是時候進行軟硬體升級了。

空間測試環節

誠然,Stelvio的導航系統有些「不太靈光」,不過在儲物空間方面該車的表現卻超過了小編預期。四車門車窗控制按鍵後均設計有儲物槽,且足夠容納6英寸大屏手機。值得一提的是,下方儲物槽內的「杯架」位於後部,便於取放之餘,前部還可放置錢包等物品。

除駕駛席外,其餘車門在車窗控制按鍵之前也設計有儲物槽,雖然開口面積不大但深度表現突出,放手機?沒問題!此外,駕駛席左側還提供了零錢盒,且內部帶有絲絨襯底,解決了內部物品在行駛中產生異響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Stelvio車內並未專門設計卡槽,好在駕駛席遮陽板背面帶有兩個卡夾,相比主副駕各一個的「傳統設計」,該車的實用性表現更加出色。前排杯架採用雙聯裝設計,並帶有限位裝置,中間還預留有放置手機的槽段,考慮非常周全。

中央扶手箱內部相當規整,並提供了空調出風口和USB介面,不過扶手箱邊緣沒有預留布線槽,關閉扶手後會出現碾壓數據線的情況。

此外,副駕駛側額外提供了置物網兜,提升了車內空間的使用效率。而手套箱內部規整性與容積表現均有提升空間,不過採用絲絨襯底的做法值得肯定。

後排扶手同樣設計有杯架和「手機槽」,後排空調出風口下方的儲物槽邊緣處略帶凸起,雖不足以放置一部手機,但盛放紙巾等小件物品仍易如反掌。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的後備箱內部相當規整,同時開口截面近乎矩形。值得一提的是,後備箱開口邊緣略有下傾,並覆蓋有硬質飾板,不僅規避了重物弄傷車身的現象,也便於取放內部物品。

對於後備箱日常所需的基本數值,我們也進行了測量,開口的最大寬度為115cm;開口長度為106cm;後備箱地台與內部車頂的垂直高度為71cm;後備箱進深為100cm,實際表現可圈可點。

細節方面,該車後備箱內部及後風擋處均提供了遮物簾,且二者均處於展開狀態時,能夠完美銜接以提升內部的私密性。當然,後尾門電動起閉功能不容缺席,加之在車內外均可完成操作,為其實用性增色不少。

另外,常見的掛鉤及錨點等設計在該車上均可見到,右側還提供了額外的儲物槽。而後排座椅放倒開關則位於後備箱兩側。與常見車型略有不同的是,該功能的車內把手設計在後排座椅下方,好在不影響使用便利性,只是需要稍加適應。

總結:

阿爾法·羅密歐的產品往往與個性、運動等元素密不可分,即便對於旗下首款SUV——Stelvio而言也是如此,論駕駛感受該車的表現算得上與眾不同且出類拔萃,甚至可以說看重該方面感受的消費者們,或許對主攻寬大舒適的產品並不「感冒」,當然,這麼說並不代表二者間一定是對立面,只是各有所長亮點不同罷了。

如此說來,Stelvio在強調骨子裡的運動基因之餘,其實用性表現也能夠讓人滿意。反觀本文的測試項目,位於方向盤左側的點火開關、後排安全帶未系提醒、前排座椅和方向盤加熱、後排雙USB介面、駕駛席遮陽板後的雙卡夾、車內外均可操作的電動後尾門,以及規整的後備箱布局,看得出廠家在絞盡腦汁提升Stelvio的實用性表現,達到甚至超過同級水準。當然,未預留布線槽和導航系統稍顯繁瑣等細節,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對於打算購買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的朋友而言,行動吧!


這款車賣點根本就不是性價比,更不上空間、配置和使用成本。阿爾法羅密歐賣點就一個,那就是「個性」!

阿爾法羅密歐作為一款純進口的豪華品牌,自然也不肯放過SUV市場這塊市場的肥肉,它旗下的中型SUV阿爾法羅密歐Srelvio在市場中也有著很強的競爭力,整車的售價區間為39.98萬元96.98萬元,在價格方面與奧迪Q5L也有著很強的競爭力,然而它的操控性比寶馬X3高出一籌,一款車直接PK兩款豪華SUV也僅此一家了。

在外觀方面,它採用了家族式的前臉,熏黑的蜂窩狀進氣格柵與三角形的鍍鉻框相結合,帶來了專屬於它的個性,也使得這款車看起來更加的富有辨識度。下側對稱的蜂窩狀進氣格柵在視覺上帶來了十足的吸睛效果。另外由於它的保有量較少,在街上還是能夠為你帶來很高的逼格。

車身的側面,溜頂式的設計有著時尚動感的元素,貫穿式的腰線設計也讓它看起來更加的硬朗,黑色的輪眉和側裙也帶來了專屬於SUV的身份,大尺寸的五幅式輪轂也在視覺上帶來了運動氛圍。尾部的造型以簡潔為主,下側飾板的拼接帶來了較強的越野范,雙邊雙出的圓筒排氣想必也能夠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喜愛。

內飾方面,黑色的內飾和軟包的材質相結合,無論是在視覺上還是手感上,都帶來了很高的檔次感。炮筒式的儀錶盤、圓筒式的出風口和平底式的方向盤都帶來了很強的駕駛慾望,呈現出了滿滿的運動氣息。鑲嵌式的中控屏幕和簡潔的中控布局都帶來了中規中矩的效果,也讓這款車更加的上檔次。

動力方面,這款車搭載的是高低版本的2.0T和2.9T三款渦輪增壓發動機,其中低功率版本2.0T的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可達280匹馬力,最大的扭矩可達330牛·米;高功率版本2.0T的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可達280匹馬力,最大的扭矩可達400牛·米;而2.9T的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可達510匹馬力,最大的扭矩可達600牛·米,全系匹配的都是一款8檔的手自一體變速箱。


這個價位首選的SUV車型,其實是賓士GLC和奧迪Q5,尤其是賓士GLC,作為賓士的中型SUV新一代接班人,無論是產品力還是銷量表現都很出色。GLC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它不是進口車,沒法滿足題主的要求。

估計Stelvio官圖也是在Stelvio Pass(下圖)上面拍的吧,背景就是雪封的阿爾卑斯山脈。跟我們剛剛提到那台8C 2900B一樣,Stelvio滿身賽場上下來的腱子肉,回頭率特別高的事先不說,底盤調校大家都不用揪心(阿·羅的車不好開,難不成豐田普銳斯好開),絕對配得上這身紅色肌肉(紅肌擅長耐力,白肌擅長爆發,冷知識給到),賣潮汕牛肉和新鮮青椒的阿姨絕對不會跟你啰嗦講價——你可以開台X3去買菜,但Stelvio怎麼可能是買菜車呢兄弟。

如果是今年就要買車的話,那麼捷豹F-PACE和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是一種很好的替代選擇。這兩款車都是新上市不久的車,技術比較新,而且都是運動取向的SUV,駕駛操控性能都比較出色。

照例說說動力參數這些沒生命的沉悶數據吧。Stelvio現在作價41.80-47.80萬,對應200PS和280PS兩款不同調校的2.0T,妥妥的全系四驅,別看汽缸容積加在一起就一瓶可樂家庭裝,這瓶可樂的頂配版本直接就5.8秒破百了好不。新X3剛剛亮相,沒那麼快進口/國產入華,預計40萬左右起步吧,入華之後肯定主打2.0T(3.0T L6一年內一省能賣一台算你贏),184PS和252PS兩款調校,稍遜於Stelvio。

一台Stelvio能讓你成為最有觀點和品位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中的運動派形象;一台新X3嘛,沒脾氣的暖男,挑兒童安全座椅能花上4個小時的細心奶爸。


在Stelvio進入國內之前,以50萬的預算,如果需要一台公路性能出色的SUV,那寶馬X3毫不意外地成為了首選。究其原因不外乎Macan、F-pace超預算,Levante更是高攀不起。直至阿爾法·羅密歐進入國內市場,並把Stelvio也一併帶來,這個問題便變得有意思了。

這樣比喻吧,「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是體育不錯的藝術生,寶馬X3是體育不錯的工科男」,腦補一下這兩個人物設定的性格特點是怎麼樣的,估計就能對這兩台車的性格有大概的了解了。

「體育不錯」講的是它們有著不錯操控,但不是以操控為最大賣點,畢竟它們都是SUV,頂多也只算個「體優生」,而並非真正靠競技謀生的「運動員」。那問題來了,哪家的體育更強?

所以在外觀設計方面:如果你喜歡張揚一些的,那就阿爾法·羅密歐,如果你想低調一些,但也不失運動,那寶馬可能會更適合一些。不過我更喜歡前者,可以被路人注目,認同,感覺很不錯。

正如Giulia那般,Stelvio先由QV版本再到普通版這麼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與我們熟知的M Car、AMG剛好相反。因此同樣基於Giorgio縱置後驅平台而來的Stelvio把碳纖傳動軸、前雙叉臂後多連桿懸掛以及大量鋁合金材料的底盤部件通通納入囊中,而且別忘了還有那接近50:50的配重,加上Q4四驅系統仍屬於全系標配,造就了搭載2.0T高功率發動機的280THP僅需5.8秒便能完成0-100km/h加速,足以比肩搭載3.0T發動機的現款X3 35i,但後者得手持80多萬才能帶回家。


阿爾法羅密歐Stevio,一個比較邊緣化和小眾化的中型SUV。Stevio它是和比如說奧迪Q5、寶馬X3是同一個級別的,它是進口的車型。但是你會發現它雖然是個進口車型,它的整個價格和那些合資的比如說GLC、X3和Q5的價格是差不多的,不到40萬的起步價,然後2.0T最高也才到45萬。另外還有一個四葉草的版本,就是99萬版本高性能的,當然沒有人會買這個車,所以就不說這個車了,主要就是200馬力和280馬力兩個2.0T的車型。

其實這個車它和Giulia是同平台生產的,但是Giulia多少還是有一些情懷,因為阿爾法羅密歐造運動化轎車是有底子和有歷史的。不過到了SUV上來這個車就沒有這麼大情懷的元素可以說了,而且整個外觀它並沒有Giulia看到那麼緊緻和運動,我自己覺得長的略微有一些浮腫,我對Stevio外觀的一個看法。內飾和Giulia也是特別的像。所以其實是因為阿爾法羅密歐這個牌子確實在中國來說是比較新鮮的,再加上SUV並沒有自己非常突出的亮點,雖然價格不貴,所以這個車確實是一個很小眾的車,也是要對阿爾法羅密歐牌子、機器的迷戀才會考慮去買這個車。

2.0T的低功率兩個版本高功率一個版本,其實你要買的話你買最便宜的2.0T低功率的精英版其實就可以了,不到40萬的價格。雖然是低功率,但是有200馬力和330牛米,百公里大概跑七秒多,已經是比較快的發動機了,所以動力沒有什麼可擔心的。然後所有需要的必要的配置它也有,所以你去買它的低功率的版本就行了2017款2.0T 200馬力精英版,賣39.98萬這款。


相比Giulia,SUV車型對中國市場的衝擊力更大,畢竟國內SUV市場的體量相當大,從2016年10月份單月賣出100萬台的SUV就可以看出該市場的火爆。而寶馬X3,老牌的豪華SUV車型了,歷經了一次換代,在國人的心中有一定的地位。

並且這2台車,無論從定位,產品力,和核心人群來看,都非常的相近。

對於Stelvio而言,外形設計算是拿得出手的其中一個方面。有了Giulia的珠玉在前,Stelvio自然也不會落後太多。光是那迷死人的倒三角中網已經令人印象深刻,加上趨於轎跑韻味的C柱設計以及緊湊有力的身材,馬路上獲得回頭率顯然是簡單不過的事情。要知道轎跑味在SUV上可是身價暴漲,看看X4、GLC Coupe就知道了。相對於X3,Stelvio仍有著足夠的新鮮感和辨識度,況且沒有歷史包袱的負累,讓設計師得以在Stelvio上盡情揮灑義大利人那份火辣的激情。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 Quadrifoglio version是目前紐北圈速中的SUV記錄保持者,是目前最能「跑」的SUV;而在國內買到的Stelvio清一色提供的是2.0T引擎,馬力分別是200PS和280PS;而預計引入國內的寶馬X3 2.0T引擎,馬力分別為184PS和252PS,數據上Stelvio是有優勢的。

最後總結一下,X3適合那些想要SUV,同時又希望得到一些淺嘗輒止的操控樂趣的人,算是不會出差錯的穩妥選擇,新款或是即將國產的新一代X3也是如此。而選擇了Stelvio則需要給予它多一點包容,接納它的不完美,但得到的享受將會比X3高出好幾個級別。就好比那妙不可言的排氣聲浪,又豈是短短數行文字能徹底呈現一樣,試過自然便會上癮。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

官方指導價: 41.80萬-47.80萬

「若我擁有一輛阿爾法羅密歐,我會花一半時間來開它,另一半時間停下來欣賞它」

偏執才能造就不平凡,牧馬人是這樣,阿爾法羅密歐又何嘗不是。這個始創於1910年的義大利品牌,總是那麼的與眾不同,讓人詬病的同時卻又讓人無比驚艷,這種情緒複雜難以言喻。若以理性來說,有一萬個理由可以告訴自己,它不該買。可是當它一旦出現在眼前時,卻又心動的不能自已。阿爾法羅密歐是偏執的,它的偏執造就了它藝術品般驚艷的外觀,它會讓你只捨得花一半的時間來開它,另一半時間只想坐下來好好的欣賞它。

其實阿爾法羅密歐的偏執並不只在外觀,其內在也十分驚艷。內飾上皮革、鋼琴烤漆面板讓內部整體顯得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極具美感;動力上, 2.0T的L4發動機動力充沛,再搭配上其獨特的義大利聲浪,駕駛感讓人沉醉。而且,阿爾法的出色調校搭配上輕量化的底盤部件、複雜的前後懸掛設計,讓人開上以後就不捨得放手。這樣的選擇卻也使得Stelvio的後排空間非常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實用性。

它不是完美的,但它的這種不完美更讓人難以割捨那份喜愛之情。

二師兄總結:其實在預算上升到40萬之後,單就買車而言,對於性價比真的無須太過介意,而需要真正的去考慮到底喜歡的是什麼,稀罕的是什麼。若偏愛酷炫帥氣的外觀,二師兄相信賓士GLC和阿爾法羅密歐絕對回頭率滿滿;若喜歡去看更不一樣的世界,選擇jeep牧馬人定能如虎添翼;若想都市越野兩者兼顧,豐田普拉多絕對是不二之選。選車就好比選鞋,並不一定是最貴的就是最好的,只有真正合腳的才是最好的,無關價格。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和寶馬X3都是採用進口渠道入華,在中型SUV中都比較偏向於運動,而且售價也會比較接近,這樣看來這兩台車的定位還是很相近的。其實樓主並不用在這兩台車中糾結,雖然它們的定位接近,但兩者的性格是有明顯的差異。

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相比寶馬整車的線條明顯更加壯碩,加上側掛的牌照框和三葉草式的前臉設計,非常具有設計感,並且阿爾法·羅密歐入華時間不久,所以大家對這樣的設計會感覺更佳的新奇,尤其當你是停留在紅綠燈斑馬線前第一台車的時候,請你接受路人的矚目和回頭吧,彷彿這應該是超跑才有的待遇,不過阿爾法·羅密歐不也一隻宣稱他們的車都是可以平時開的超跑嗎?

回到Stelvio,內飾布局上依然以運動感作為主打,論豪華程度自然有所遜色,好在用料上也對得起50萬級別的身價。況且方向盤上的啟動按鍵以及背後碩大的換擋撥片才是精華所在,專註於駕駛的人,還會在乎內飾的豪華與否么?至於8.8英寸液晶屏、全景天窗等主流配置都一一出現在配置表上,大部分還是標配出現,滿足日常駕駛的需要沒有任何問題。而作為選裝的主動剎車、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這些也算是跟上了主流水平的腳步。

買的時候還需要考慮一點,畢竟Stelvio出身名門望族,也因此有著更高的品牌附加值,但與瑪莎拉蒂共用經銷和維修保養渠道,雖然聽說要比瑪莎拉蒂費用低很多(不然不是坑爹了嘛)。


瑪莎拉蒂體系,你說保養貴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