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59071_1790227434335288_54544815_n.jpg

世上的道理到最后都是相通的,而能够感应

到这种共通的至道,便是所谓的「神通」。

 

而我们从通这个字来解析,也可知道通的背

后有:

 

●通达--代表熟悉且能了解前后曲折

●通理--表相看起来不一样但背后本质却一样

            的原则

●畅通--没有矛盾,自成逻辑,自圆其说,没

           有障碍

●神通--因能看出世物表相而能直达核心运作

          规律的能力,例如有透视眼可以看出身体运

           作原理的天眼通,能听出世上各种生物生命

           心声的他心通,and so on.

 

为什么要特别讲到通这个字,就是要告诉各

位考生关于申论题拟答的一些公式规则与

心法。

 

申论题到底要怎么写才能拿到高分,在考试

界一直是众说纷云,而也因为国考不同考科

的特性,因此会有不同的写法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尽管如此,其实法科特有的三段论法

与一般的逻辑三段论,背后的原则都是一样的

 

法学的三段论法通常如下:

大前提: 某某法条是怎么规定的。

 

小前提:今天某甲发生了某件与这个法条相关

的事件。

涵摄: 如果这个事件为这个法条规定的内容所

涵括, 则这个事件的处理方式就应该照这个

法条所规定的内容来执行。

 

说起来也没什么,因为这也是最基础的逻辑学

三段论法

 

●大前提: 人会死

●小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  苏格拉底会死

 

除了这种最基本的三段论写法以外,还有最基本

的起承转合四段式写法,这也是四格漫画最通用

的格式,因为起承转合可以完整描述一段故事的

前因后果,把事情的起因,处理方式与处理结果

以最精简的方式表现出来。

 

起:

这件事的起因与历史,放在某个专有名词上

 就是这个名词是谁在什么时候所提出的,为什

么他会提出这个论点与名词,他是在什么书上提

到的,因此我们为什么要背一些大师的名字与荖

作,就是为了让起因的部份可以完整充实。

 

承:

承就承接的意思,例如行政学一开始由某个行

政学之父提出某种创见,而这个创见通常会遇

到支持与反对的意见,一般而言一个创见之所

以是创见,代表这个见解为学术社群所肯定,

而且有传承,于是就会有弟子把这门学问承接

下来,便延伸这个论点的触脚,或应用在其他

的面向,因此在承的部份只要也会讲这个理论

的优点与应用。

 

转:

转就是转折的意思,成语的急转直下就有这个

意思,而转就是指这个观点与理论得到不同的

反应,例如反对与改良的意见,以行政学的角

度来说就是不同学派会因为反对与改良而兴起

,例如行政分立时期到行政原则时期然后再不

断因为反对意见与改善意见而渐渐有了行政学

政治时期,行政学管理时期,行政学公共行政

时期。

 

合:

合的意思有综合的意思,也就是综合以上的正

反意见,考生要告诉考试委员,在理论与实务

见解不同之下,情理法不同观点的取舍之下,

应该要给委员什么结论或是改善的途径与方法。

从这点来看,为什么国家考的 试的申论题结论

常常会是「双重否定」或是「各打五十大板后

再不得己选择某说」或是「直接选择某个学术界

大老的说法」便是因为合的结构就是如此。

 

而因为起承转合要完整的交待前因后果以及怎么

作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因此只靠背却不了解前因

后果当然说服不了委员就像是数学题目只写出答

案却没有推论过程,当然就拿不到高分,因此各

位考生,你答申论题的时候就要问自己,你有

没有遵守最基本的三段论与四段论原则,如果有

,分数就不会太差。

 

而如果字数不能写太多的情况,例如每小题只有

五分的名词解释,那么以二段论来说明也是可以

的,因为精神都一样,就是原因与结果,不过通

常我会建议不太懂的题目就要转移委员的注意力

,例如委员问的是危机处理的意思是什么,你

如果忘记了你就照字面意思解释一下,然后把重

兵放在你比较懂的「危机处理的应用」,然后你

还可以举一些实例来骗字数,当然,这是兵行险著

,是在没有办法才使用的「下驷对上驷」策略,而

这个方法之所以会有用的原因是因为委员本身彼此

之间的思考模式落差也很大,才有了这种投机的空

间。

 

另外申论题的写作还有一些基本框架的原则,释义

如下:

 

● 前后一致性: 前后文不要互相矛盾,逻辑不要有

跳跃与承接不清的情况。

●内在一致性: 自己的说法不要自打嘴巴,至少要

做到基本的自圆其说。

●阶层明确性: 也就是大原则与中原则小原则的阶层

顺序不要搞混,例如如果主题是在讨论女人,那就

不要写到最后变成讨论人类或母的哺乳类等等不同

阶层的类别上,这代表自己逻辑不清,也没有搞清

楚意思,因此为什么申论题的写法很强调纲举目张

,因为纲举目张才能清楚有序的把重点从大到小一

一罗列呈现,前后因果也才能好说明,这一方面对

委员而言好懂,对考生而言也好梳理脉络,否则写

到后来糊成一团,恐怕考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写

什么。

 

●字与词的基本美观性与结构完整性:

 

   为什么字要大小适中,因为不要让委员看的太辛苦

,为什么字也不要太大,因为不要让委员觉得你在骗

版面,而且委员想要 看到一定程定基本充实的论述,

而为什么字要好看一点,因为委员不是法师,不希望

看到鬼画符,其实这种道理很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你只要想像如果你是委员,你希望看到什么

  考卷,你自己就知道答案为什么会是这样了。

 

●词的结构完整性:

例如有主词就要有动词与受词,才会形成一段有前因

后果的话,但只是写这样不精彩完整,因此你还要加

入副词与形容词,而为了让文句通顺且有感情,就要

再加入连接词,转折词与感叹词,而通常各种词类结

构愈完整的文章,给人的作文印象分数就会高。

  此外,申论题有些基本重点结构例如:人事时地物钱,

道天地将法,优劣机威,等等结构,都是愈完整愈好,

缺一不可,这一点又与阶层明确性互相呼应,因为既然

讲了性别就要分出完整的男性与女性,而不能只写男性

或只写女性,而你写的结构愈完整委员才会觉得你真的

懂,否则如果今天有一个人写关于性别的比较,从头到

尾举例却都是拿佛洛伊德,孙文、华盛顿等男性来举例,

委员会相信这人懂性别的比较才有鬼。

 

而写到这里,其实又呼应到我最前面讲的「通」,通是

四通八达,也是前后呼应的意思,大家如果细心一点,

会发现就连这些申论题结构的背后原则,也是彼此互相

呼应的,有前因后果就会有逻辑,有逻辑就会有阶层与

类别,有类别就会有结构完整的问题,因此世上的道理

都是相通的,而会考上的人就是懂得去抓这些共通的重

点,而不会把心思放在旁门左道与独门暗器上面。

 

( 通理是必要条件,而旁门有时是充分条件,基本上百

分之八十的时间要放在通理上,而百分之二十的时间才

是旁门与独家见解上,便能达到以奇胜以正合的致胜效果)

 

 

而懂得了「通」的原则,你就能去判断什么是申论题会

考的题型,什么结构才会有比较高的配分,然后知道重

点在哪里,要看什么书还有背什么重点。

 

说到底,其实你都早己明白

 

只是今天给我这个机会

提醒你早就明白的事情

 

 

而为何会是这样

 

这就是人与人的因缘

还有你与我的因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