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蔡英文大吃卤肉饭。(图/总统府提供)

●钟文荣/科普经济学作家及资深产业分析师。经常四处卧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经济分析转成民众能懂的文章。

前几年大宗物资大涨,我们家对面的传统饭团摊老板贴出告示,「反映物价波动,饭团涨价5元」,我觉得不合理。因我每天的早餐都是简单的传统饭团,我问老板,本来一颗饭团25元,你涨价5元之后涨幅等于20%,但大豆沙拉油即使涨价也没这么多,再者,你的原料中仅有部分有沙拉油,你涨价不合理啊!都怪我太理性,哪个消费者购物时是把Daniel Kahneman讲的「系统二」全开,还会习惯拆解商品的BOM表(Bill of Materials)呢?

(编按:「系统一」代表的是反射性的直觉思考;系统二代则是按部就班分析的理性思考。)

2019年第二天上班,媒体纷纷报导几家餐饮业者因应基本工资调涨,纷纷开始调涨商品售价,因某家卤肉饭招牌太过响亮,以致于媒体与网民们纷纷讨论,卤肉饭涨价太不合理了吧!

这现象,就像我当年系统二全开,和饭团摊老板抱怨饭团涨价不合理的原因一样,但差异的是,媒体与网民现象所讨论的议题,「系统二」全开的比率低到可以忽略,反而是「系统一」全开的比率应该是100,就是贵啊,就是不爽啊!
当年,老板说饭团涨价了,我的决定是少吃饭团,代表经济学上我有「价格弹性」(意即具备价格敏感度),多吃蛋饼。一个月22颗饭团,我的早餐费用增加110元,等于我的早餐购买力降低了20%,少了4.4颗饭团,当然有损及我的福利水准。

所以,卤肉饭涨价了,根据价格机能,定有部分的消费者减少享用,至于会跑掉多少,当然就看这涨价的5到10元,能够影响到多少消费者。这本是很简单的经济现象,经济学管这个现象叫做正常品的价格弹性,再白话说一点是购买力降低了,更白话说就是被「剥夺」了,如果收入不变,再物价调涨后,剥夺感更甚了。只是,每个人会选择消费,一定是价格可以接受,价格为何可以接受,是因为消费者有「消费者剩余」。这个剥夺感就是消费者剩余被剥夺了,对不同人有所差别,弹性愈低剥夺感愈低,弹性愈高,代表对价格愈敏感,当然剥夺感愈高。

接下来我用系统二说明。

以2011年为基础,2017年1月的米食物价指数为100.95,代表涨价了0.95%,然到了2018年11月的指数是105.05,代表涨价了5.05%,所以从去年开始,米食的物价持续涨到去年年底,如果以指数年增率(与去年同期比较)观之,米食物价的年增率在去年的7月达到高点的3.07%,然后滑落三个月(可能是菜价大跌所致),从物价趋势来看,米食的物价确实是愈来愈高。

 

 ▲(图/资料来源:中华民国统计资讯网)

 为什么卤肉饭涨价,有部分消费者觉得受不了?我再以这张统计图来说明,图中两条折线图是米食物价指数年增率与经常性薪资年增率的比较,从趋势来看都是渐增的趋势,然大部分时间却是物价领先薪资,这就是我在上一段文章中说的「剥夺感」——薪资的成长追不上物价成长。

言而总之,为什么消费者对于物价愈来愈有感,显示的是低薪资成长的困境,小小一杯饮料与一碗卤肉饭涨价个几块钱,就让某些消费者跳脚,媒体大肆评论,不就是生活的剥夺感吗?所以,不管是「系统一」还是「系统二」,剥夺感都是存在的,显示,低薪的困境依然存在!

热门文章》
►你有开超跑的自由,为何我该为你的自由买单?
►从食安角度看厨余食物链

►看更多【钟文荣】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