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這個問題,很喜悅,因為這也是我也曾問過自己的問題我住過兩幢日本人留下的房子,一幢是我們這裡九十年代一個大工廠的單身宿舍,前後相連的兩幢三層樓房,它的前身是一個日本醫院,整幢樓都簡潔實用,房間里的電線都在整齊的可打開的木板條里走,非常的科學

我住的第二幢是另一個兵工廠的員工宿舍,是當年日本兵工廠的單身員工宿舍,上下兩層,上層有長長的外走廊,二十幾個平房的房間里有卧室廚房衛生間,布局很合理,住在那裡的日子最安寧,隔音好,下水管是水泥的,並沒有現在水管走水的聲音,檐前有峰窩燕子窩,門前有鮮花和蔬菜,很人性

若日本人一直統治中國,中國會會比現在好,經濟比現在更發達,現在我有很明確的答案,這不可能,因為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被同化,經濟只是一方面,更多是文化精神的傳承

這麼美好的品德,連搞殖民不佔地為王的歐美都有沒過,憑什麼想通過侵略吞併他國國土的日本會有?

最簡單的,即使是中國用最「溫和」的方式擴大到今天的面積,去看看越南人怎麼評價中國的,就可以知道被侵略者是怎麼看待侵略者的。

假設題主的提問真的成立,現實中的日本根本就無法在八國聯軍的殖民地盤,搶到歐美一毛錢利益。日本是通過最殘暴的方式搶了歐美的利益,再侵略中國和南亞的領土。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以日本侵略的領土那麼大來說,光是每天的軍費開銷就能嚇死人,加上軍費研發,造武器,如果不用強搶模式在短期內得到龐大的金錢,自己家們都邁不出來。假設這種無聊的意淫前,先去查查,十萬,百萬士兵每天的工資,伙食,生活用品費用,軍備等等要多少錢,要是加上懂知識的軍人會開軍械設備,十萬士兵的工資,他們的設備的費用又是多少。
日本國內近衛師團的少壯派們一看,卧槽中國派遣軍這幫馬鹿拿著國內父老鄉親們節衣縮食省出來的戰爭經費給中國人搞建設?看來我們是時候再來個二二六讓這幫敗家子長長記性了
問題在於日本人當時太狂妄了,不肯和中國本土賣國賊瓜分勝利果實,打發要飯的都比他們大方,他們應該向滿清統治者學習。


謝邀。假設真有這種可能,最後也不會侵華成功。個人分析僅供參考:1、國民政府和八路軍等中國軍隊即便看到日軍「幫助」中國人民建設,也不會同意這件事,一定會出兵攻打日軍,日軍不可能順利帶動老百姓的建設。2、當時中國的國情很亂,各項工作基礎都很差,日本不可能幾年時間將爛攤子建設多麼好,而日本同樣支撐不住持久戰,因此一邊打仗一邊建設難度太大。3、國際上其他大國也會幹涉日本帶動中國建設,一些國家會出於本國利益抵制日本「幫助」中國。

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姑且看作是帶動東北三省吧——拿什麼帶動?

在日本瘋狂走私+瘋狂掠奪中國資源+瘋狂在中國賣鴉片+瘋狂掠奪中國的人力資源等等行為的同時,日本本土經濟還是陷於崩潰;往中國輸血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戰爭的挑費太高了。

和歐美相比,當時的日本就是個「農業法西斯」,這個詞兒真的很貼切——某答主發明的。

PS:中國有句老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民族大義,不是錢不錢的事兒。


這個很難,因為反抗的人太多,就算你建設起來了也會被炸了。

侵略會誕生仇恨,而大部分人不在乎你的好,他只要報仇。

就好像我X你全家,然後又給你找個好工作,難不成你就原諒我了?人類畢竟是動物,感情上的事情用理性來判斷是不科學的。除非能有個六七十年,等這票人都死覺了。

再者日本是軍事類的侵略,不是文化也不是經濟,所以即使有建設也會很畸形,比如說只有工廠,或者和軍事掛鉤的產業。

至於部分人覺得日本侵略時留下了好東西,其實會這麼想是那是因為當時中國真的太弱了。就算不是日本,其他國家隨便留下幾個工廠或建築我們也會覺得好的。

如果打比方的話,

當時的日本就是在縣城上班的打工仔,而且還攢錢買了一輛五菱宏光。

中國則是這輩子第一次進縣城的鄉巴佬,看到打工仔的五菱宏光就覺得碉堡了,久久不能忘懷,並忍不住跪舔。

所以說當時的日本並不能帶動中國的發展,因為他自己也是半桶水。只是咱們連桶子都沒有所以才會誕生出這種無知想法。

(要知道當年打仗時他們連本國人民吃飯的問題都沒解決又怎麼可能帶著你們這群窮老外人上天呢)


想想中國是從黃河流域的小部落變成現在的大公雞的過程,答案大概就出來了。再想想曾經歸附過中國的越南,朝鮮等國,答案就更明確了。

但是!

對於日本人而言,是沒有這種可能性的。

日本從明朝開始就敢叫囂稱霸世界,而且目標明確地要以中國作跳板。作為一個除了地震沒啥特產的國家,自然條件限定了他們自己自足的能力。所以地大物博的中國在發展中可以通過懷柔的方式去征服其他的小國變得更加地大物博,而日本只能通過打家劫舍的方法去得到土地和財產,而且當年的中國也只剩了個空架子,在自己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就算是揣著笑臉來借錢的人都會被看作強盜,何況是拿著槍闖進來的人。

綜上,日本(當時)沒有條件去帶動建設(也帶不起來),更沒有那個意願去帶動,他們從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就註定是強盜的角色


看看現在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