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趙立新在網上發表的關於「侵略者」的言論引發了巨大的爭議,讓人深感腦子裡沒有東西還要假裝文化人,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3月31日,趙立新在微博上問「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並在網友的評論下面回復:「那紫禁城呢?是忘了還是沒帶打火石?」

(圖源:網路)

趙立新的言下之意應該是,既然圓明園都放火燒了,怎麼不把紫禁城放火也燒了一了百了。他大概是不知道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是怎樣賣國求榮,和西方列強簽訂《北京條約》的了吧。

也許是覺得自己前兩天發的不過癮,4月2日他又開始了自己的思考「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裡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嗎?」隨後又辯駁了幾個網友的評論:

(圖源:網路)

也許是自認為自己的邏輯無懈可擊,他隨後轉發了一篇名為《為什麼日本人不敢用火燒故宮?原來他們有自己的小算盤》一文,並自問自答「謝謝」。

言下之意就是:你們這屆網友不行啊,還是這篇文章說的清楚。謝謝這篇文章的解答。

(圖源:網路)

既然趙立新這麼的自信,並且優越感滿滿的和大家辯論,並且說出自己的「思考」,那咱們就來一個一個的說道說道。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趙立新轉發的這篇滿篇錯誤到可笑的文章。

這篇文章開頭就說:侵華戰爭時期,日軍採取的是「三光」政策,也就是燒光、殺光、搶光。為什麼日本人佔領北京8年,故宮卻完好無損?是日本人善心大發嗎?當然不是。

(圖源:網路)

然而,稍微知道歷史的人就知道,「三光政策」一詞最早見於1941年刊行的《解放日報》。根據現有史料記載,1940年10月2日至11月30日間,日軍在掃蕩八路軍晉冀魯豫邊區的太行區與太岳區時,下令:

這次作戰,與過去完全相異,乃是在於求得完全殲滅八路軍及八路軍根據地。凡是敵人地域內的人,不問男女老幼,應全部殺死;所有房屋,應一律燒毀,所有糧秣,其不能搬運的, 亦一律燒 毀,鍋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

而日本發動「七七事變」佔領平津地區的事件是1937年。(寫這篇文章的人,大概沒有看過《小兵張嘎》)

(圖源:《小兵張嘎》截圖)

隨後這篇文章認為日本人之所以沒有燒毀故宮,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因為日本攻佔北平非常順利,可以說兵不血刃,自然不會有什麼報復心理。

那按照這個邏輯來推斷,南京大屠殺是因為南京軍民奮勇抵抗導致的?難道作為被侵略的一方因為怕「報復心理」就要放棄抵抗嗎?

(圖源:《南京,南京》劇照)

除此之外這篇文章還說到,日本沒有燒故宮和溥儀有關係。然而文中是這樣說的:而紫禁城可是溥儀的家,你把溥儀的老家給搶了、燒了,以後溥儀以及那些滿清遺老們可不好控制了。

(圖源:《末代皇帝》截圖)

這一段話依然有一個常識性錯誤,紫禁城是溥儀的家這話不假,可是紫禁城不是溥儀的老家。我們都知道,清朝又叫滿清,滿清入關之前,就是在我國東北統一的女真各部。嚴格來說,溥儀的老家應該在東北。(當然當時不止於東北)

一個「勤于思考」的演員,竟然不假思索的就相信了一個漏洞滿滿的文章,真的讓人笑話。

(圖源:YouTube)

再來,我們看一下趙立新的言論「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裡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嗎?」他認為,所謂的侵略者必須是燒了故宮並且搶走文物的。

趙立新這個言論,依然暴露了他無知的一面。我們來看日本的對華政策:

1927年,日本召開了「東方會議」探討有關中國的問題,並在會議結束之後,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提出了一份《對支政策綱要》(也就是「對華政策綱領」)。

(圖源:網路)

這份《綱領》打著「大東亞共榮圈」的虛偽面具,提出了許多的意見方針,比如:

在中國內亂政爭之際,應不便與一黨一派,完全尊重民意;中國的和平的經濟發展,乃國內外共同的渴望,需要中國國民的努力和各國友好的協助相結合。

除此之外他們還特別點出了東三省和滿蒙:

東三省有力認識如能尊重我國在滿蒙的特殊地位,認真地探討穩定該政局的辦法,則帝國應予以適當的支持。

東方會議(圖源:網路)

然而現實情況是什麼樣子呢?日本佔領北京之後的第二年,大後方的老舍快到中秋時,作了《兔兒爺》一文:

我可以想像到:那些粉臉綵衣,插旗打傘的泥人們一定還是一行行地擺在街頭,為暴敵粉飾昇平啊!聽說敵人這些日子,正在北平大量地焚書,幾乎凡不是木板的圖書都可以遭到被投入火里的厄運。學校里,人家裡,都沒有了書,而街頭上到處擺出兔兒爺,多麼好的一種布置呢!暴敵要的是傀儡呀!

所以,日本的這個「對華政策綱領」看似是為了我國著想,其實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圖源:《大宅門》截圖)

還有關於文物南遷的事情,1933年1月山海關失陷,2月6日至5月15日,故宮博物院決定將文物分批運往上海,之後又往南走到了四川。這批文物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書畫9000餘幅,瓷器7000餘件,銅器、銅鏡、銅印2600餘件,玉器無數,文獻3773箱。

在文物南遷的過程當中,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情,這些人當中,有些人可能才剛剛結婚,有一些甚至是父子相隨,國難當頭,他們把這些文物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

面對著日軍的追堵,土匪的覬覦,冒著槍林彈雨,毅然決然的踏上了南下的道路,即便知道此去可能會一去不歸,但他們心中有一個信念:

「國家滅亡總有復興之日;文物被毀永遠不可復得」,「只要文物在,中華文化的根就不會斷,中華民族的精神就不會亡,中國人就不會做亡國奴」。

(圖源:網路)

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基本上完好無損的運走這些「國寶」級的文物,已經成為奇蹟。趙立新老師竟然雲淡風輕的說,還有幾百萬件文物沒有運走呢,文物可都有價值。

因為家國破碎,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只運走了國寶中的國寶。趙立新竟然認為這些守護著祖國文脈的人沒有運走全部的文物,並且成為了為侵略者洗地的借口。真的不知道他是怎麼好意思說出口的。

(圖源:網路)

除此以外,剩下的文物真的沒有被日本人搶嗎?

不見得。

日本人佔領了北京之後,就把魔爪伸向了故宮。他們數次闖進故宮,搶走大銅缸66座、元明清所鑄造的鐵炮數尊、銅燈亭91個,運往天津去冶煉屠殺中國人的武器。

趙立新的有關言論開始在網上發酵,並且爭議不斷,甚至也受到了紫光閣的點名批評。

也許是經受不住輿論的壓力,趙立新老師今天凌晨發了一封道歉信:

(圖源:趙立新微博)
(圖源:趙立新微博)

在道歉信中他說,這次的問題,是語境的偏差所帶來了,是自己在和網友的思辨交流過程中產生的歧義造成的。然而,他和網友的「思辨」過程,卻滿滿的透露著無知,和對歷史的踐踏。

人可以有自己不懂的地方,但是千萬不要把「無知」當作自己秀優越感的資本。不懂可以學也可以問,但不要耍小聰明。

正如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序言里所說: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否則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雲對本國史有知識。)

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

(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

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

(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

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

(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當然,趙立新老師早已經加入了瑞典國籍,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不算中國人了。

但是,不管哪國人,在不懂歷史的情況之下千萬不要亂說話,並且評價別國歷史也要客觀中立。千萬不要為了秀自己的智商到最後被狠狠的打臉,有時間還是要多讀讀書,了解了解歷史,千萬不要再去裝文化人了。

source:

〔日〕外務省編:《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書(1840—1945)》下卷,1969 年再版本,《文書》第 101 一 102 頁)

zh.wikipedia.org/wiki/七七事變

zh.wikipedia.org/wiki/東方會議(1927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