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看到这个问题,结合自己最近感受回答下。

最近搞论文真的人快疯了,时常就想喵的不干了,学位不要了爱咋咋地。假设这个时候有人给我1000w让我休息,找个安逸的工作过下半生,你说我还会不会继续干下去?然后我手续办完了(发出12道金牌),结果有一篇文章已经接收了,还是CNS级别(捷报传来,赵构其实也想要这近在眼前不世之功)。

这种心态下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议和。

但是毕竟这种君臣关系不能完全类比到做科研什么的。所以,杀岳飞(包括动了杀韩世忠的心思)等自毁长城的心态我还无法理解。


可作以如下推理,赵构是二十岁即位,他十五岁成人礼,礼后共育有一男五女,可谓勤勉。但二十二岁后再不曾生育过,他不缺女人,能点上名的就十多个。他也没多勤政,醉心艺术的人那受得了案牍之劳形。所以说阳萎不全是捕风捉影,尤其年少就生机勃勃,老了也不甘寂莫,但开花不结果,继承人都是养子。不好政事,却有极强的权力欲。综上所述失去性能力却不失性欲,内心扭曲致病态的机率是极高的。


转载

原文作者:莫沃洲

原文地址:

赵构是向金国称臣?无非是元人的又一次抹黑【两宋吧】_百度贴吧?

tieba.baidu.com图标

赵构是向金国称臣?无非是元人的又一次抹黑【两宋吧】_百度贴吧

很多人以为赵构是向金国称臣的,事实上未必是这样,我们先来看史料.

赵构所谓称臣文书

  畧曰臣构言:今来画疆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敝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毎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毎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早降誓诏庶使敝邑永为慿焉。

  之后赵构和金使萧毅的事:

  毅辞帝,谕曰:若今岁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今岁未也,则誓文为虚设。

  这句话是说,如果今年太后果真回来的话,我就遵守誓约,如果今年没有,这个誓约就形同虚设了。赵构十一年末说这种话,十二年太后才回来。

金国给大楚册文

  维天会五年岁次丁未,二月辛酉朔,二十一日辛巳,皇帝若曰:「先皇帝肇造区夏,务安元元。肆朕纂承,不敢荒怠,夙夜兢兢,思与万国同格于治。粤惟有宋实乃通邻,贡岁币以交欢,驰星轺而讲好,期于万世,永保无穷,盖我有大造于宋也。不图变誓渝盟,以怨报德,称端构乱,反义为仇,谲诈成俗,贪婪不已,加以肆行**,不恤黎元,号令滋张,纪纲弛紊。况所退者非其罪,所进者非其功,贿赂公行,豺狼塞路,天厌其德,民不聊生,尚又姑务责人,罔知省己。父既无道于前,子复无断于后,以故征师命将,伐罪吊民,幸赖天高听卑,神幽烛细,旌旄一举,都邑立摧,且眷命攸属,谓之大宝,苟历数改卜,未获偷安,故用黜废,以昭聪鉴。今者国既乏主,民宜混同,然念厥初本非贪土,遂命帅府与众推贤,佥曰:『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处位著忠良之誉,居家闻

  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系。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遣使特进尚书左仆射、同知枢密院事、监修国史、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二百户韩资政、副使荣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提点大理寺、护军、谯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曹说,持节备礼,以玺绂册命尔为皇帝,以理斯民,国号大楚,都于金陵。自黄河已外,除西夏新界,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贡礼时修。尔勿疲于述职,问音岁致;我无缓于披诚。於戏!天生蒸民,不能自治,故立君以临之;君不能独理,故树官以教之。乃知民非后不治,后非贤不守,其于有位,可不慎与?予懋乃德,嘉乃丕绩,日慎一日,虽休勿休。往饮哉!其听朕命。」

  天会五年三月七日。

  押册:金紫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知御史中丞、上护军、彭城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刘恩。

  读册:枢密院吏房承旨、中散大夫、卫尉寺卿、上轻车都尉、清河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张愿恭。

  押宝:中大夫、行中书舍人、上轻车都尉、太原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王企中。

  奉宝:枢密院户房主事、银青荣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行太常少卿、兼侍御史、轻车都尉、陇西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李忠翊。

  贝勒呼喇呼充传宣。

  又有各人人从,并枢密院差。

  赐物:

  玉册,册匣,册床,行马一对,金印宝匣,宝床,行马一对,红罗窄袄子,平面玉御带,银褐中单,乌纱襆头,衣匣,衣床,行马全。

给赵构的册文

「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诞诱尔衷,封奏狎至,愿身列于籓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

己酉大金贺正旦使副左金吾卫上将军右宣徽使完颜晔、秘书少监马谔见于紫宸殿,金主遗上金酒器六,事色绫罗纱縠三百叚马六匹,自是正旦率如此例。晔金主大父行也,故事北使跪进书于殿下,自通好后,金使每入见捧书升殿跪进,上起立受书以授内侍,金使道其主语问上起居,上复问其主毕乃坐。晔等既见

  这是金使见赵构的礼仪。  

韩世忠对两国关系的态度

  初太傅醴泉观使咸安郡王韩世忠之罢枢筦也,上命存部曲五百人俸赐如宰执,丙寅,世忠言:两国讲和北使朝正恭顺,此乃陛下沉机独断,庙堂谋谟之力。

对照大楚的册文宋册文就有很多问题

册文是个很严肃的文书,而这个册文却很马虎

一、还没有给宋国号,就先称宋康王。

二、一般称「命尔皇帝」,这里却称帝,一般来讲,帝是要比皇帝大的统称。

三、好歹也是册封个很重要的国家,但册文却这么短,比张邦昌的不知短多少,简直儿戏嘛,册文可是两国关系的依据,岂能这么马虎。

四、 最主要的是,竟然把代理人刘筈写入了文书中,这既不符合一般法律文书的习惯,也不符号金国所见文书的格式。大楚的押册人等都是写在后面的。

据金史, 刘筈是皇统二年三月到宋国的,宋国既绍兴十二年三月.然而据《要录》,直到(绍兴十二年八月)戊辰上问宰执曰:界首犹未得皇太后的报。秦桧曰:据王次翁奏九日可到界首,以理揆之此事必不爽约,前萧毅行陛下明与约言,若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今岁未也,则誓文为虚设,此最切当。上曰:亦以此事卜和议谐否?若还我太后大金亦守和议也。

  这段明显是秦桧希望赵构不要忘记之前对金史萧毅说的话,也就是说太后绍兴十二年回来的话,那么皇上就不必遵守称臣的誓约了。由此可见,赵构和秦桧都没收到什么册文,要不也不会说这种话。

  所以据《要录》刘筈是在绍兴十二月九月前后到宋国,然后去天竺寺上香,这是比较可信的。而金史对刘筈记载就比较模糊。也不合这边的情况。由此可见,金史对刘筈应是错误的。

  再说赵构称臣,不只受主战派反对,其实也受秦桧的反对。要录就记载,绍兴九年第一次跟金国和议,金国的诏谕江南的诏书,让宋国起了喧然大波,朝臣个个反对。

(绍兴八年十二月)戊辰,国信计议使王伦言金使作」诏谕江南」四字,名目不正,秦桧曰:须是见得国书,恐封册事非便.

上曰:朕嗣守太祖太宗基业,岂可受金人封册,日历大臣秦桧奏曰:」陛下坚守此两句,臣谨按不受封册.

  赵鼎也说 「人主卑微,秦桧以屈辱为愤,」足见秦桧是很反对称臣的.之后赵鼎重新上台,也可表明说明秦桧是因这事下台。估计是不支持和议了。到绍兴十二年的这次有关金使萧毅的记载,也足以说明秦桧是不会让赵构去称臣的。或许其它的事可以答应,但称臣的事是不太可能的。

  再看金使看见赵构是跪著进来的,宋国朝臣见皇帝也是不用跪的,除非像祭祀之类重大的事。这哪像是称臣的样子。一般来讲,既称臣看见金使宋国皇帝是要跪的。

  再说也无其它宋国跟金国的文书流传于世,两国文书最能知道两国的关系。估计元人怕知道真相早毁了。当然有人知道南宋称臣的文书也可告诉我一下。

  赵构虽然对金国说称臣的事,但条件是绍兴十一年底太后回来才答应,事实上是太后是绍兴十二年才回来的,所以赵构未必会答应这么吃亏的事,况且秦桧也不会支持他称臣,所以赵构称臣的事,可能性不大。

还有每年的近四十万的岁币恐怕也是假的。可由会要的记载,可以推测大致的情况:

(隆兴)三年三月二十七日,淮南运判沈作宾言:「旧例,交割岁帑银绢了当,共得减九年磨勘,系漕臣及盱眙军守臣并过淮交割官分受。比年以来,未蒙推赏。窃详漕臣及盱眙军守臣即不过淮,其盱眙知县虽同过淮,止是部押人夫。唯是所遣过淮交割官,每岁自冬涉春,津发交割,仅百来日,每日将带银绢万余匹两,自早至暮,过淮冒寒雪,万一中流忽遇风浪等失陷,寔任其责。又缘岁币银绢,北官拣择沮难,全籍过淮交割官两员刚柔相济,酬应合宜,所系甚重。除臣及盱眙军守臣、盱眙军知县,并乞不推赏外,乞将所差过淮交割官两员,各

与减二年磨勘。」从之。

这里交割了当,说明是一次性给完总共才四十万左右的岁币的,所以才会赏赐官员,要不以后交割的事还多著呢,用得著赏赐吗?

至于既然一次性就给了,那么以后孝宗和宁宗都有接著给岁币的名义是什么呢?那都是每次打完仗以后才给的,是以「更增」「复增」的名义给的,也就是说在原来四十万的岁币上再加四十万左右的钱而已。不过到了宁宗,元人就开始攻金国了。宁宗就没给一分岁币了。

很显然,高宗和孝宗近半个世纪才给金国八十万左右岁币而,每年也就一万贯左右的岁币而已。

这个交割的事应该是,庆元三年,据宋史列传来看, 沈作宾 ,庆元初,历官至淮南转运判官,那么沈作宾可能为运送孝宗时期的岁币的官员争取推恩吧。每日才带银绢万匹,这东西一个从收集,到运送一个来回肯定也要花好些时间,银绢大概要交二十五万匹,这样算来大概四十万价值的岁币要运个几十年。

古代一匹布约十三米,一百匹布,一辆大卡车也未必装得下,一千匹布就要十辆卡车,一万匹就一百辆卡车来装了。由此可见,一年如果运送二十五万匹布到金国是不可能的。况且运送官也是要编制固定的,不可能弄那么多人来运。所以二十五万匹布运送个二十五年,也是应当的,显然孝宗时的岁币直到宁宗的庆元时期才给完。但一万匹银绢价植也不菲,据会要,一匹䌷绢价值是二贯到七贯之间,那么银绢的价值会更高一点,应该是䌷绢的一倍(具体还没查到,这应是最大的估量了),也就是银绢每匹约在四贯到十四贯,那么南宋给金国每年的岁币价值应该是在5万贯到15贯之间 。可见,若每年给二十万贯钱和二十五万匹布,南宋也会被折腾够呛。那么南宋每年给金国约一万贯钱和一万匹银绢应是铁定的事实。这点钱对南宋来说真不算什么,据李心传的建炎杂记记载,南宋孝宗时期的钱库里钱太多放太久都烂了许多。

修正一下我所说的话,银绢是指银子和绢,据会要来看,一两银子相当于5贯,绢在2贯到7贯之间,那么银绢二十五万匹两,就是指25万两银子和25万匹绢,,这样算来,银绢二十五万匹两价值高达250万贯,这可不是小数目啊。绍兴时期秘书省最高官,相当于现在广电局长一个月的工资也就40贯,而米价才二百文一斗,也就十斤左右,而在这里工作的人员最底收入也是两百文以上。如果说宋国一年给对方250万贯是不可能的。光是一万匹的绢就要动用百辆大卡车了。从集合到运送一年恐怕也运不过去。这要动用多少民力?还不如干一场。

  从减九年磨勘来看,也是官员所做的工作时期太长才会给减九年磨勘,如果五六年就给一次推恩,不可能减九年磨勘,一般官员都是减两三年磨勘的,宋朝减九年磨勘的几乎没有。如果宋朝一直延续下去,还不永世都要每年给这么多了,当然是一次说好。由此可见宋朝每年给对方,一万银绢是比较符合事实的。

史料:高宗绍兴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宰执进呈藤州守臣侯彭老进本州岛卖盐宽剩钱一万贯买到金一

百六十六两、银一千八百两。上曰:「朕意此必刻剥民财,以为盐息。就使贡是盐息宽剩,

自当归之有司。」徐俯曰:「广西盐息固有宽剩,自不当进献。」上曰:「不归之有司,而

守臣独御进献,盖求媚朝廷,可降一官放罢。」先是,彭老上章进献,上亲批其奏付三省:

「可特降一官,以惩妄作。所进物退还。」至是覆奏讫行出,遂并罢其任


傻不傻不知道,只是极度自私冷血软弱。做出的举动远远超出常人的认知。


赵构脑子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的命根子是真的有问题。


这个是胡说八道的吧。

当时北宋的行政系统几乎被新兴金国打散了,赵构其实没有班底,也不算是受宠的皇子。继位之后几乎是从零开始,步步为营。最终保留了东南半壁,又延续了宋朝100多年的国祚,算是很有能力的。

相比之下看一看明朝,李自成进京,清朝入关之后,南明几乎二三十年间就灭亡了。你以为在覆巢之下保存一只卵很容易?实际上还是很难的。


长年颠沛流离,从开封跑到江南,又跑到海上,一路风声鹤唳对人肯定是有影响的,加之宋一向重文抑武,在赵构看来逃难之时忠君爱国之士在哪,南宋刚站稳客观上也不具备北伐实力,况且有南北朝纷乱历史在前为训,北伐胜得利的是前方将军,如刘裕北伐成功代晋称帝,所以在赵构心里,在政局统治稳定的时候,他的敌人从金转变为诸前线军阀,北伐败赵氏不保,如陈朝北伐失败造成江北之地尽失只能眼睁睁被隋统一,由此秦桧挺身而出充当打手,背后撑腰的乃赵构,所作所为符合赵构利益,所以能居宰相高位近二十年不倒


因为崇拜岳武穆,我对宋高宗赵构想有些了解,但琢磨不透,怎么解释都读不通他相关的历史,不知道他是不是变态,但我认为他不傻,但却是残忍无情,冷血凉薄的皇帝,极其自私,动摇不定,内心惧金如虎,苟且偷生,不思进取而想过安稳日子,没骨气到极点,只想自身享乐而不考虑大宋几十年后安危,心中更不会有社稷百姓,而且很精明,用秦桧一事上让秦桧一人承担两人的骂名,为他解决心头忧,他给秦桧富贵好处。而且,他很会装,尤其需要武将为他稳固住半壁江山的时候,很像明君。稳定后,呵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