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看到這個問題,結合自己最近感受回答下。

最近搞論文真的人快瘋了,時常就想喵的不幹了,學位不要了愛咋咋地。假設這個時候有人給我1000w讓我休息,找個安逸的工作過下半生,你說我還會不會繼續幹下去?然後我手續辦完了(發出12道金牌),結果有一篇文章已經接收了,還是CNS級別(捷報傳來,趙構其實也想要這近在眼前不世之功)。

這種心態下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要議和。

但是畢竟這種君臣關係不能完全類比到做科研什麼的。所以,殺嶽飛(包括動了殺韓世忠的心思)等自毀長城的心態我還無法理解。


可作以如下推理,趙構是二十歲即位,他十五歲成人禮,禮後共育有一男五女,可謂勤勉。但二十二歲後再不曾生育過,他不缺女人,能點上名的就十多個。他也沒多勤政,醉心藝術的人那受得了案牘之勞形。所以說陽萎不全是捕風捉影,尤其年少就生機勃勃,老了也不甘寂莫,但開花不結果,繼承人都是養子。不好政事,卻有極強的權力欲。綜上所述失去性能力卻不失性慾,內心扭曲致病態的機率是極高的。


轉載

原文作者:莫沃洲

原文地址:

趙構是向金國稱臣?無非是元人的又一次抹黑【兩宋吧】_百度貼吧?

tieba.baidu.com圖標

趙構是向金國稱臣?無非是元人的又一次抹黑【兩宋吧】_百度貼吧

很多人以為趙構是向金國稱臣的,事實上未必是這樣,我們先來看史料.

趙構所謂稱臣文書

  畧曰臣構言:今來畫疆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里並南四十里為界屬鄧四十里外並西南盡屬光化軍為敝邑沿邊州城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毎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嵗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為首毎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早降誓詔庶使敝邑永為慿焉。

  之後趙構和金使蕭毅的事:

  毅辭帝,諭曰:若今嵗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今嵗未也,則誓文為虛設。

  這句話是說,如果今年太后果真回來的話,我就遵守誓約,如果今年沒有,這個誓約就形同虛設了。趙構十一年末說這種話,十二年太后纔回來。

金國給大楚冊文

  維天會五年歲次丁未,二月辛酉朔,二十一日辛巳,皇帝若曰:「先皇帝肇造區夏,務安元元。肆朕纂承,不敢荒怠,夙夜兢兢,思與萬國同格於治。粵惟有宋實乃通鄰,貢歲幣以交歡,馳星軺而講好,期於萬世,永保無窮,蓋我有大造於宋也。不圖變誓渝盟,以怨報德,稱端構亂,反義為仇,譎詐成俗,貪婪不已,加以肆行**,不恤黎元,號令滋張,紀綱弛紊。況所退者非其罪,所進者非其功,賄賂公行,豺狼塞路,天厭其德,民不聊生,尚又姑務責人,罔知省己。父既無道於前,子復無斷於後,以故徵師命將,伐罪弔民,幸賴天高聽卑,神幽燭細,旌旄一舉,都邑立摧,且眷命攸屬,謂之大寶,苟曆數改卜,未獲偷安,故用黜廢,以昭聰鑒。今者國既乏主,民宜混同,然念厥初本非貪土,遂命帥府與眾推賢,僉曰:『太宰張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處位著忠良之譽,居家聞

  孝友之名,實天命之有歸,乃人情之所繫。擇其賢者,非子而誰?』是用遣使特進尚書左僕射、同知樞密院事、監修國史、上柱國、南陽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二百戶韓資政、副使榮祿大夫、行尚書禮部侍郎、提點大理寺、護軍、譙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曹說,持節備禮,以璽紱冊命爾為皇帝,以理斯民,國號大楚,都於金陵。自黃河已外,除西夏新界,疆場仍舊,世輔王室,永作藩臣,貢禮時修。爾勿疲於述職,問音歲致;我無緩於披誠。於戲!天生蒸民,不能自治,故立君以臨之;君不能獨理,故樹官以教之。乃知民非後不治,後非賢不守,其於有位,可不慎與?予懋乃德,嘉乃丕績,日慎一日,雖休勿休。往飲哉!其聽朕命。」

  天會五年三月七日。

  押冊:金紫光祿大夫、左散騎常侍、知御史中丞、上護軍、彭城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劉恩。

  讀冊:樞密院吏房承旨、中散大夫、衛尉寺卿、上輕車都尉、清河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張願恭。

  押寶:中大夫、行中書舍人、上輕車都尉、太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王企中。

  奉寶:樞密院戶房主事、銀青榮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行太常少卿、兼侍御史、輕車都尉、隴西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李忠翊。

  貝勒呼喇呼充傳宣。

  又有各人人從,並樞密院差。

  賜物:

  玉冊,冊匣,冊牀,行馬一對,金印寶匣,寶牀,行馬一對,紅羅窄襖子,平面玉御帶,銀褐中單,烏紗襆頭,衣匣,衣牀,行馬全。

給趙構的冊文

「皇帝若曰:諮爾宋康王趙構。不弔,天降喪於爾邦,亟瀆齊盟,自貽顛覆,俾爾越在江表。用勤我師旅,蓋十有八年於茲。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禍,誕誘爾衷,封奏狎至,願身列於籓輔。今遣光祿大夫、左宣徽使劉筈等持節冊命爾為帝,國號宋,世服臣職,永為屏翰。嗚呼欽哉,其恭聽朕命。 」

己酉大金賀正旦使副左金吾衛上將軍右宣徽使完顏曄、祕書少監馬諤見於紫宸殿,金主遺上金酒器六,事色綾羅紗縠三百叚馬六匹,自是正旦率如此例。曄金主大父行也,故事北使跪進書於殿下,自通好後,金使每入見捧書升殿跪進,上起立受書以授內侍,金使道其主語問上起居,上復問其主畢乃坐。曄等既見

  這是金使見趙構的禮儀。  

韓世忠對兩國關係的態度

  初太傅醴泉觀使鹹安郡王韓世忠之罷樞筦也,上命存部曲五百人俸賜如宰執,丙寅,世忠言:兩國講和北使朝正恭順,此乃陛下沉機獨斷,廟堂謀謨之力。

對照大楚的冊文宋冊文就有很多問題

冊文是個很嚴肅的文書,而這個冊文卻很馬虎

一、還沒有給宋國號,就先稱宋康王。

二、一般稱「命爾皇帝」,這裡卻稱帝,一般來講,帝是要比皇帝大的統稱。

三、好歹也是冊封個很重要的國家,但冊文卻這麼短,比張邦昌的不知短多少,簡直兒戲嘛,冊文可是兩國關係的依據,豈能這麼馬虎。

四、 最主要的是,竟然把代理人劉筈寫入了文書中,這既不符合一般法律文書的習慣,也不符號金國所見文書的格式。大楚的押冊人等都是寫在後面的。

據金史, 劉筈是皇統二年三月到宋國的,宋國既紹興十二年三月.然而據《要錄》,直到(紹興十二年八月)戊辰上問宰執曰:界首猶未得皇太后的報。秦檜曰:據王次翁奏九日可到界首,以理揆之此事必不爽約,前蕭毅行陛下明與約言,若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今歲未也,則誓文為虛設,此最切當。上曰:亦以此事卜和議諧否?若還我太后大金亦守和議也。

  這段明顯是秦檜希望趙構不要忘記之前對金史蕭毅說的話,也就是說太后紹興十二年回來的話,那麼皇上就不必遵守稱臣的誓約了。由此可見,趙構和秦檜都沒收到什麼冊文,要不也不會說這種話。

  所以據《要錄》劉筈是在紹興十二月九月前後到宋國,然後去天竺寺上香,這是比較可信的。而金史對劉筈記載就比較模糊。也不合這邊的情況。由此可見,金史對劉筈應是錯誤的。

  再說趙構稱臣,不只受主戰派反對,其實也受秦檜的反對。要錄就記載,紹興九年第一次跟金國和議,金國的詔諭江南的詔書,讓宋國起了喧然大波,朝臣個個反對。

(紹興八年十二月)戊辰,國信計議使王倫言金使作」詔諭江南」四字,名目不正,秦檜曰:須是見得國書,恐封冊事非便.

上曰:朕嗣守太祖太宗基業,豈可受金人封冊,日曆大臣秦檜奏曰:」陛下堅守此兩句,臣謹按不受封冊.

  趙鼎也說 「人主卑微,秦檜以屈辱為憤,」足見秦檜是很反對稱臣的.之後趙鼎重新上臺,也可表明說明秦檜是因這事下臺。估計是不支持和議了。到紹興十二年的這次有關金使蕭毅的記載,也足以說明秦檜是不會讓趙構去稱臣的。或許其它的事可以答應,但稱臣的事是不太可能的。

  再看金使看見趙構是跪著進來的,宋國朝臣見皇帝也是不用跪的,除非像祭祀之類重大的事。這哪像是稱臣的樣子。一般來講,既稱臣看見金使宋國皇帝是要跪的。

  再說也無其它宋國跟金國的文書流傳於世,兩國文書最能知道兩國的關係。估計元人怕知道真相早毀了。當然有人知道南宋稱臣的文書也可告訴我一下。

  趙構雖然對金國說稱臣的事,但條件是紹興十一年底太后回來才答應,事實上是太后是紹興十二年纔回來的,所以趙構未必會答應這麼喫虧的事,況且秦檜也不會支持他稱臣,所以趙構稱臣的事,可能性不大。

還有每年的近四十萬的歲幣恐怕也是假的。可由會要的記載,可以推測大致的情況:

(隆興)三年三月二十七日,淮南運判沈作賓言:「舊例,交割歲帑銀絹了當,共得減九年磨勘,系漕臣及盱眙軍守臣並過淮交割官分受。比年以來,未蒙推賞。竊詳漕臣及盱眙軍守臣即不過淮,其盱眙知縣雖同過淮,止是部押人夫。唯是所遣過淮交割官,每歲自冬涉春,津發交割,僅百來日,每日將帶銀絹萬餘匹兩,自早至暮,過淮冒寒雪,萬一中流忽遇風浪等失陷,寔任其責。又緣歲幣銀絹,北官揀擇沮難,全籍過淮交割官兩員剛柔相濟,酬應合宜,所繫甚重。除臣及盱眙軍守臣、盱眙軍知縣,並乞不推賞外,乞將所差過淮交割官兩員,各

與減二年磨勘。」從之。

這裡交割了當,說明是一次性給完總共才四十萬左右的歲幣的,所以才會賞賜官員,要不以後交割的事還多著呢,用得著賞賜嗎?

至於既然一次性就給了,那麼以後孝宗和寧宗都有接著給歲幣的名義是什麼呢?那都是每次打完仗以後才給的,是以「更增」「復增」的名義給的,也就是說在原來四十萬的歲幣上再加四十萬左右的錢而已。不過到了寧宗,元人就開始攻金國了。寧宗就沒給一分歲幣了。

很顯然,高宗和孝宗近半個世紀才給金國八十萬左右歲幣而,每年也就一萬貫左右的歲幣而已。

這個交割的事應該是,慶元三年,據宋史列傳來看, 沈作賓 ,慶元初,歷官至淮南轉運判官,那麼沈作賓可能為運送孝宗時期的歲幣的官員爭取推恩吧。每日才帶銀絹萬匹,這東西一個從收集,到運送一個來回肯定也要花好些時間,銀絹大概要交二十五萬匹,這樣算來大概四十萬價值的歲幣要運個幾十年。

古代一匹布約十三米,一百匹布,一輛大卡車也未必裝得下,一千匹布就要十輛卡車,一萬匹就一百輛卡車來裝了。由此可見,一年如果運送二十五萬匹布到金國是不可能的。況且運送官也是要編製固定的,不可能弄那麼多人來運。所以二十五萬匹布運送個二十五年,也是應當的,顯然孝宗時的歲幣直到寧宗的慶元時期才給完。但一萬匹銀絹價植也不菲,據會要,一匹紬絹價值是二貫到七貫之間,那麼銀絹的價值會更高一點,應該是紬絹的一倍(具體還沒查到,這應是最大的估量了),也就是銀絹每匹約在四貫到十四貫,那麼南宋給金國每年的歲幣價值應該是在5萬貫到15貫之間 。可見,若每年給二十萬貫錢和二十五萬匹布,南宋也會被折騰夠嗆。那麼南宋每年給金國約一萬貫錢和一萬匹銀絹應是鐵定的事實。這點錢對南宋來說真不算什麼,據李心傳的建炎雜記記載,南宋孝宗時期的錢庫裏錢太多放太久都爛了許多。

修正一下我所說的話,銀絹是指銀子和絹,據會要來看,一兩銀子相當於5貫,絹在2貫到7貫之間,那麼銀絹二十五萬匹兩,就是指25萬兩銀子和25萬匹絹,,這樣算來,銀絹二十五萬匹兩價值高達250萬貫,這可不是小數目啊。紹興時期祕書省最高官,相當於現在廣電局長一個月的工資也就40貫,而米價才二百文一斗,也就十斤左右,而在這裡工作的人員最底收入也是兩百文以上。如果說宋國一年給對方250萬貫是不可能的。光是一萬匹的絹就要動用百輛大卡車了。從集合到運送一年恐怕也運不過去。這要動用多少民力?還不如干一場。

  從減九年磨勘來看,也是官員所做的工作時期太長才會給減九年磨勘,如果五六年就給一次推恩,不可能減九年磨勘,一般官員都是減兩三年磨勘的,宋朝減九年磨勘的幾乎沒有。如果宋朝一直延續下去,還不永世都要每年給這麼多了,當然是一次說好。由此可見宋朝每年給對方,一萬銀絹是比較符合事實的。

史料:高宗紹興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宰執進呈藤州守臣侯彭老進本州島賣鹽寬剩錢一萬貫買到金一

百六十六兩、銀一千八百兩。上曰:「朕意此必刻剝民財,以為鹽息。就使貢是鹽息寬剩,

自當歸之有司。」徐俯曰:「廣西鹽息固有寬剩,自不當進獻。」上曰:「不歸之有司,而

守臣獨御進獻,蓋求媚朝廷,可降一官放罷。」先是,彭老上章進獻,上親批其奏付三省:

「可特降一官,以懲妄作。所進物退還。」至是覆奏訖行出,遂並罷其任


傻不傻不知道,只是極度自私冷血軟弱。做出的舉動遠遠超出常人的認知。


趙構腦子有問題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的命根子是真的有問題。


這個是胡說八道的吧。

當時北宋的行政系統幾乎被新興金國打散了,趙構其實沒有班底,也不算是受寵的皇子。繼位之後幾乎是從零開始,步步為營。最終保留了東南半壁,又延續了宋朝100多年的國祚,算是很有能力的。

相比之下看一看明朝,李自成進京,清朝入關之後,南明幾乎二三十年間就滅亡了。你以為在覆巢之下保存一隻卵很容易?實際上還是很難的。


長年顛沛流離,從開封跑到江南,又跑到海上,一路風聲鶴唳對人肯定是有影響的,加之宋一向重文抑武,在趙構看來逃難之時忠君愛國之士在哪,南宋剛站穩客觀上也不具備北伐實力,況且有南北朝紛亂歷史在前為訓,北伐勝得利的是前方將軍,如劉裕北伐成功代晉稱帝,所以在趙構心裡,在政局統治穩定的時候,他的敵人從金轉變為諸前線軍閥,北伐敗趙氏不保,如陳朝北伐失敗造成江北之地盡失只能眼睜睜被隋統一,由此秦檜挺身而出充當打手,背後撐腰的乃趙構,所作所為符合趙構利益,所以能居宰相高位近二十年不倒


因為崇拜岳武穆,我對宋高宗趙構想有些瞭解,但琢磨不透,怎麼解釋都讀不通他相關的歷史,不知道他是不是變態,但我認為他不傻,但卻是殘忍無情,冷血涼薄的皇帝,極其自私,動搖不定,內心懼金如虎,苟且偷生,不思進取而想過安穩日子,沒骨氣到極點,只想自身享樂而不考慮大宋幾十年後安危,心中更不會有社稷百姓,而且很精明,用秦檜一事上讓秦檜一人承擔兩人的罵名,為他解決心頭憂,他給秦檜富貴好處。而且,他很會裝,尤其需要武將為他穩固住半壁江山的時候,很像明君。穩定後,呵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