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华府智库「2049计划研究室」(Project 2049 Institite)研究员易思安(Ian Easton),于去年底出版《中共攻台大解密》并引起广泛讨论后,相关的台海攻防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也成为政论节目的哏,不过很可惜的是大部份批判的人并没有完整的看过这本书。

中共攻台大解密。(图/远流出版提供)

▲(图/远流出版提供)

《中共攻台大解密》一书结构

这本书分为八章,依序是何以中国一定要侵略台湾?为何台湾是火药库、中国攻台警讯、中国攻台计划、攻台计划遭遇的困难、台湾应战方案、如何避面战争与未来情势演变。前面两章论及台海两岸自1949年后的现况,并涵盖到1954年一江山战役与大陈撤退,1958年823砲战,1996年飞弹危机与2016年台湾民选政府等4次危机。

期间并提及二战时期美军攻打台湾所规划的堤路作战(Cuteway Operation)与中国1949年失败的金门战役;二战末期的美军规划以20万陆军、10万名陆战队搭配4000艘船与1000架飞机,希望3个月内稳固占领台湾,并以此反问中国在1949年时,在毫无海空优的状况下,胆敢进犯台湾?第三章为中国攻台警讯,第四章算本书精髓:中国攻台计划。

攻台计划主轴为传统的登陆作战,作战轴心为先攻台北之后肃清各城市再派兵占领全岛;第一阶段的作战主要为空中封锁与轰炸行动,包括引发心理战、飞弹攻击、电磁攻击与太空作战,卫星的作用主要是提早发现美军航舰打击群位置。作战讲求持续的轰炸行动与速战速决,以免外力介入。

第二阶段为两栖登陆作战,中国军将以空机降与两栖登陆方式入侵金门与马祖,之后再攻陷澎湖与台湾,第三阶段为登岛后的岛上作战阶段,主要登陆地点想定为一处大沙滩、附近有机场与港口方便后续梯队跟进,巩固滩头堡后以闪电方式进攻内陆,之后才进行「清乡作战」。

第五章涉及入侵台湾时可能碰到的问题。大环境的考量为美国介入、国内动乱与邻国可能的入侵作战。第六章台湾应战方案主要论述「固安作战计划」并以先前军方在八仙尘爆意外,说明军方快速应变能力。七、八章为美国亚太战略与未来情势演变。除了内文外,书后附表详列台湾与中国涉台攻略的部队作战序列,相当有参考价值,若以此书为底再度思考台海防卫作战的本质,相信有助于我军建军备战。

岛屿防卫作战的优缺点

台湾国防困境是中国军费逐年攀升,能使用的攻击方式趋于多元,台湾难以应付。优点是,台湾地域过于狭窄,能防守的地点容易预测,可集中兵力防守。
第一个缺点为中国军费近年因经济成长而以两位数字增加,使得中国海空军机舰得以大幅度新建或是增补,光是去年机舰的远程训练次数就突破往年,辽宁号航舰也于今年1月再度南下操演。要跟监辽宁号航舰每次远训,所牵涉到的海空军机舰数就相当庞大,每次中国军机穿越岛链飞进防空识别区时,空军也要派遣在空机。

面对中国火箭军的短程弹道飞弹威胁,按照军事常理,防守方需准备复数以上的防空飞弹备用,但中国短程弹道飞弹数量却逐年增长,台湾军方要准备多少枚天弓与爱国者飞弹因应?即使准备了复数以上的防空飞弹因应,虽然飞弹多以飞弹箱的方式制造、保存与运送,但相关的后勤补保作业还是相当庞杂。

最后一个,可能也是最要命的是,台湾三军主战装备服役时间过长,武器性能提升与新购装备未筹获前的空窗期太长,容易为敌可趁。空军三型主力战机服役超过20年,陆军M60战车面临性能提升与否的关卡,海军主战舰艇服役年限也多半超过20年。相对的中国海军舰艇近年却是以「下水饺」般的方式陆续下水服役,台湾海防与海权的维持面临严峻的挑战。

但也由于地域狭小,许多关键地点可以集结重兵设防,加上台湾海峡这道天堑,使得传统的两栖登陆防卫作战变得可能。

▲岸置反舰飞弹阵地通常配置坚固掩体,能以扇形打击方式封锁狭窄海域,目前雄风三型反舰飞弹已有机动载具,可视状况机动至发射阵地。(图/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在常备打击、后备固守的战略指导下,未来台海交战时,这批应召兵员将守住第一线滩岸,固守第一线后再由装甲或其他单位歼敌。(图/军闻社)▲陆军在接装阿帕契直升机后全部配置于601营,应当可以打击登陆台湾北部滩岸的中国部队。(图/中华民国陆军)

▲在常备打击、后备固守的战略指导下,未来台海交战时,这批应召兵员将守住第一线滩岸,固守第一线后再由装甲或其他单位歼敌。(图/军闻社)

两栖登陆作战为所有作战类型中最复杂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影响到登陆作战,例如海底地形、风浪、潮汐、洋流等。偏偏台湾海峡终年平均风速97%不适合登陆,风力4到7级,海峡平均宽度200公里,最近的地点为平潭岛到新竹沿岸。考虑到上述天候因素,可以得知最适合中国遂行两栖登陆作战的月份为:3到4月底以及9到10月底之间-东北季风暂歇,台风尚未生成之际。当然全球气候变异会使得天候有些许变化,但大致的时间点可是可以提供守军参考。而且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能量与载具还是有限,这些都构成入侵军发动登陆作战时的限制因素。

第二是台湾海岸线虽然很长,但最适合登陆的滩岸却限缩于14到18处「红滩」上,有的红滩正面临海岸线侵蚀与流失问题,虽然就国土保育来说这不是好事,但对守军而言就是少了一处该防守的滩岸。这几处滩岸的登陆宽度有限,每个登陆区(LZ)约莫可容纳1营约500人左右的兵力,宽度约3到5公里,守方可集中优势兵力防守。若敌考虑到登陆之后需夺取港口与机场,随即剑指台北的话,那可以断定敌军想在八里─芦竹─大园─观音一线上岸,防守方需固守永安、竹围、南寮渔港与台北商港。若敌登陆后可将有限兵力固守在省4号与66快速道路两处,防止敌军东进夺取桃园国际机场。

▲岸置反舰飞弹阵地通常配置坚固掩体,能以扇形打击方式封锁狭窄海域,目前雄风三型反舰飞弹已有机动载具,可视状况机动至发射阵地。(图/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在常备打击、后备固守的战略指导下,未来台海交战时,这批应召兵员将守住第一线滩岸,固守第一线后再由装甲或其他单位歼敌。(图/军闻社)▲陆军在接装阿帕契直升机后全部配置于601营,应当可以打击登陆台湾北部滩岸的中国部队。(图/中华民国陆军)

▲陆军在接装阿帕契直升机后全部配置于601营,应当可以打击登陆台湾北部滩岸的中国部队。(图/中华民国陆军)

最后则是现代战争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援,因此大军进犯前一定会有一些征状,这些都是攻台前的警讯。首先是备战警讯,这包括党政军要员连续开会、通讯与运输量大增、机场与港口运量增大、民用航班的可能缩减与可能的核子试爆。第二是后勤,中国东南地区的铁公路与基础建设将翻修与扩增。第三是侦察量的提升,在影像与侦察卫星通过台湾的次数提高外,拖网渔船与其他侦察载具的探知行动也会大增。这些迹象都有可能被美军影像卫星侦照,或我方散布在金门、马祖、乌坵等监听站截听,可先行预作动员准备。

台湾应战方案

攻台前,中国可能不以常规方式进行,有可能是以宣传与破坏,包含心理、法律、舆论的新三战开启,之后进行战略上欺敌与战术奇袭,而潜伏在台湾的「第五纵队」也会伺机而动。去年中国机舰频繁绕台除军事意义外,也有部份是心理战因素使然。

台湾高层在接获相关攻台情资后,各级部队接获警讯后,要预备的事项相当多,而且是多方面进行。首先是强化政军高层要员的安全,避免对方发动斩首作战得逞,相关重要军事装备得先做好电磁防护。

在「常备打击、后备守土」的战略指导下,防卫作战第一阶段为动员部队与保有战力,包含反斩首作战与后备动员,三军则遂行战力保存。第二阶段为联合阻绝,主要是打击入侵军在航渡时间的脆弱战力与载具,在无法有效反击的状况下,或许能以部份兵力攻击北京与上海等大都会地区–易思安著书论点为人所诟病之处。第三阶段为国土防卫阶段,偏重地面部队作战。

后备指挥部所辖业务事实上相当庞杂,除各后备部队的人力征用外,物力的征用也是一大列管项次,包含交通运输工具的车、船、机以及各类工厂等。前文14处可能的登陆地点此时可加强滩岸防御工事(100到200公尺),包含高低潮间的障碍物与水雷的布放,而根据易思安引述《工兵学术月刊》的资料,这14处登陆地点只需布放4788枚地雷、构成约150公尺到4公里的雷区即可,这会节省许多防守兵力。

▲岸置反舰飞弹阵地通常配置坚固掩体,能以扇形打击方式封锁狭窄海域,目前雄风三型反舰飞弹已有机动载具,可视状况机动至发射阵地。(图/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在常备打击、后备固守的战略指导下,未来台海交战时,这批应召兵员将守住第一线滩岸,固守第一线后再由装甲或其他单位歼敌。(图/军闻社)▲陆军在接装阿帕契直升机后全部配置于601营,应当可以打击登陆台湾北部滩岸的中国部队。(图/中华民国陆军)

▲岸置反舰飞弹阵地通常配置坚固掩体,能以扇形打击方式封锁狭窄海域,目前雄风三型反舰飞弹已有机动载具,可视状况机动至发射阵地。(图/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

进入战力保存阶段时,部份空军战机将飞往佳山基地,清空台湾海峡空域,让地面防空武器能够发挥效力。陆军机步、装甲、砲兵与工通化群也都进入阵地并保存战力。后续为联合阻绝与国土防卫作战阶段─国防报告书与固安作战计划的想定。

详细计划作为与作战方案可能无法尽如人意,但军队承平的日常就是做这些攻防想定与演训,所有想定的优缺点会在日后研讨时更佳细化与精确。

启发

虽然有人以《1995年闰八月》的2017年版来形容这本书,但这也提醒了大众,其实台湾一直是一个「闪燃点」(Flash Point),台湾军方得随时准备应战,虽然书中有些应战方式太过偏离军队现况,但这也刺激了台湾军方,既然一位老外都能根据公开资料出书论述,那身为台湾的中高阶军官,当然也要更精进各种作战想定,以利未来可能的台海防卫作战。

好文推荐

尤里安/刺针飞弹250枚─例行性军售还是捍卫台海领空?

尤里安/菲国雅米岛驻军 兰屿要塞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尤里安,现任军事战略评论员,淡江战研所毕业。本文转载自《全球防卫杂志》。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