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房屋参与社区一家活动。(图/信义房屋提供)

▲信义房屋积极筹备社区一家活动。(图/信义房屋提供)

记者郭芳如/台北报导

曾有想过手边的零食、干粮是怎么来的吗?而我们大多都吃过的「龙眼」,和与它时常搞混的「荔枝」所做成的「荔枝干」,这个发想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当初位于南投县中寮乡的社区,经历921地震后,慢慢重建、自立、再起,转为学习型社区。而生产荔枝的中寮乡农民,却饱受中盘商不平等的待遇,得不到相对的回馈。最后为制订市场价格的不平等,才会以延长销售期、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就是将荔枝做成「荔枝干」,来实质地提升农民的收入。

玉荷包,荔枝,糯米荔枝,水果,果实,果园,夏天(图/记者谢孟儒摄,荔枝万用图)

荔枝示意图(图/记者谢孟儒摄,荔枝万用图)

南投县中寮乡在经历921地震后,龙眼林福利协会慢慢从重创安置社区,转为近年来的学习型社区迈进。整合社区协调、沟通、照护、教育等多元方向,并期待能结合在地资源。而信义房屋志工,也参与龙眼林社区举办的社区共餐,志工们替阿公阿嬷打菜、盛汤。透过美食开话题,一下子就拉近了年龄上的差距,阿嬷甚至找出自己手绘的画本跟志工们分享,忽然之间他们不仅是忘年之交,更像是祖孙群聚一样,谈天说地、自在相处。

餐后,为了帮助社区农民们永远做不完的农事,志工们话不多说,直接卷起袖子,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一同与社区农民整理洛神花田。志工分成两组,一组除去洛神花植株周边一尺的杂草,另一组则出发龙眼灶,协助烘焙荔枝干。

最后志工到访龙眼林社区的活动,已经进入尾声,在满头大汗却满脸笑容的表情里,龙眼林福利协会专案经理卓才富忍不住感性地说:「感谢信义房屋志工带给社区长老充满欢乐活力的一天,也欢迎志工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走访龙眼林,让大众了解农村、体恤农民,进而带动农村的活力,促使更多青年愿意回乡工作,台湾农村的未来就会更美、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