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的後代都去哪兒了?

  張良在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在劉邦大殺異姓王的時候,張良的子孫得以保存,這就是“謀聖”的魅力所在。

  張良

  張良的一支後代後來來到了巴蜀,他們後來爲劉邦的後代劉備繼續再戰,這就是蜀漢“小五虎”——張翼這一支。

  張良還有一支後代去了嶺南,後來他們家出了一個名相,就是大唐“開元盛世”的締造者之一,有“嶺南第一人”之稱的張九齡

  而張九齡有個弟弟叫張九皋,張九皋的一個後代後來又成了南宋中興的一代名相,他的名字叫——張浚

  張浚

  沒想到張良的後代還能爲唐、宋兩朝做出重大貢獻,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張浚。

  可以說:曾經大宋的命脈都掌握在張浚手裏,可是張浚一次都沒有把握住,最終功虧一簣。

  好了,來看看張浚搞砸的這3次機會吧:

  1、川陝保衛戰

  不可否定,川陝保衛戰即便失敗了,但張浚仍然功不可沒。因爲他把一盤散沙地的西軍團結了起來,對金軍構成了強大的威脅,緩解了趙構臨安的壓力。後來他還提拔了吳玠,爲大宋築起了西部防線的一道鐵閘,有吳氏兄弟(吳玠、吳璘)在四川,哪怕他金軍金戈鐵馬、踏破秦嶺,也只能望川興嘆。

  吳氏兄弟

  而張浚本有機會守住陝西,甚至奪回河中,當時陝西的軍力還足夠他揮霍。但是志大才疏的張浚在富平一戰完敗於金國“第一戰神”完顏婁室,從此,大宋所謂的“西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煙消雲散。

  2、岳飛的北伐夢

  岳飛要想“驅逐胡虜、痛飲黃龍”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要給他十萬兵。

  冷兵器時代,一個人要有了十萬兵,那他可以天下無敵!韓信不是麼?鐵木真不是麼?常遇春不是麼?

  而岳飛的岳家軍永遠只有5、6萬,因爲宋朝不會讓一個大將領太多兵。

  岳家軍

  可是後來,淮西主將劉光世下課了,趙構頭腦一熱,準備將淮西兵交給才收復襄陽六郡的岳飛。這樣一來,岳飛的岳家軍就將突破十萬了,提師北伐、光復中原,指日可待。

  可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時任右相的張浚卻橫空攔了一把,他想將淮西兵拽在自己手裏,於是向趙構建議防範岳飛,同時進言的,還有秦檜。

  就這樣,淮西兵後來歸了兵部,而且還引發了兵變(淮西兵變),而岳飛的夢想也從此再未有實現的機會。

  3、隆興北伐

  《紹興和議》後,一向主戰的張浚被打壓,一直沉寂了20年。

  20年後,宋孝宗即位,張浚纔再度出山,主持北伐(隆興北伐)。此時虞允文剛打完漂亮的“採石磯之戰”,金國陷於一片內亂之中,大宋兵精糧足,內部空前繁榮,正是北伐的大好時機。

  隆興北伐

  可是這次北伐又因爲他手下的兩個大將邵宏淵李顯忠不和導致大敗,大宋從此再也沒有這樣好的機會光復中原了。

  如果張浚能有他祖上一半的本事,又何至於看到後來的崖山海戰陸秀夫那驚世一跳呢?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