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健豪,湖南人,1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她由母亲辛辛苦苦抚养成人,16岁的时候,按照父亲在世时定下的亲事,嫁给了蔡荣峰,生了三子三女。

  丈夫蔡荣峰是个纨绔子弟,每天就是挥霍祖产,抽鸦片,讨小老婆,本来蔡家家境不错,但他不善经营,导致家境每况愈下。后来连几个子女都相继辍学。

  葛健豪并不希望子女就此放弃学业,她将自己陪嫁当掉,送三儿子蔡和森去长沙读书。不久,蔡荣峰贪图聘礼,将13岁的小女儿蔡畅卖给地主家当童养媳。不论葛健豪怎样反对,小女儿如何哭求,蔡荣峰都无论如何都不肯改变主意。

  好话说不通,葛健豪当机立断,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一手安排,将小女儿也送到了长沙,投奔哥哥去了。

  当时,葛健豪已经年近五十。蔡荣峰见到手的聘礼没了,一怒之下,抛弃了葛健豪。

  葛健豪当了半辈子的家庭主妇,突然家也没了,她并没有气馁,反而带着大女儿蔡庆熙,4岁的外孙女一起来到了长沙。她本来想去考女子教学养成所,这是一所类似师范的学校,毕业后可以当女子学校的老师,但是学校一看,她已经周岁都48了,拒绝她入学。

  葛健豪一怒之下,将学校告上了长沙县衙。县官默默地读了她的呈文,在呈文上批上“奇志可嘉”四字,令学校破格录取。

  就这样,葛健豪考入女子教员养成所,大女儿蔡庆熙入长沙自治女校学缝纫和刺绣,外孙女入幼稚园。祖孙三代同时入学,一时在长沙传为佳话。

  毕业后,葛健豪在女子学校担任校长。但是这所新兴的女子学校,受到种种保守势力的阻挠,最后因缺乏教育经费而失败了。

  1918年,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形成高潮。小女儿蔡畅等人发起“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与新民学会组织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相互呼应。为支持子女的革命事业,葛健豪以55岁的高龄,和女儿蔡畅一起,登上了去法国的轮船。

  法语在世界各种语言中,出名的难学。葛健豪从来没接触过,却硬生生死记硬背,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一遍一遍地记,最终过了语言这道难关。

  除了学习,她还抽空刺绣,一件绣品可卖几十法郎至上百法郎。换来的钱不止是供自己和儿女们的勤工俭学,还资助了不少留学生。

  她曾发起组织了“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队”,曾在1921年参与了向北洋军阀政府驻法公使馆的请愿斗争。

  在法国留学期间,女儿蔡畅生下了孩子,葛健豪还给女儿当保姆,照顾女儿和外孙女。

  葛健豪一生要强,这种坚强的品格也影响了孩子们。六个孩子之中除了两个早夭,剩下四个全参与了革命运动。

  1928年,葛健豪的二儿子蔡麓仙牺牲。随后,三儿媳向警予牺牲。

  1931年,三儿子蔡和森牺牲。葛健豪去世时,尚不知蔡和森牺牲的消息,一直问“和森有信来没有?”

  这个伟大的家庭,出了中共共产革命史上四个中央委员——儿子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中央宣传部第一任部长;儿媳向警予,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女儿蔡畅,共和国第一任妇联主席;女婿李富春,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