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就是自由經濟,自由市場本來就是同義反覆啊。

市場經濟的對立面是指令經濟,指令經濟是沒市場的。例如在一個企業內部,就是通過指令完成分工協作,不需要市場。

「市場是政府的工具」這句話和「自由是政府的工具」是一個意思。

斯密當然是反對政府干預的。

就在「看不見的手」那段著名的論述後面,斯密清晰地表達了他的看法:

......確實,他通常既不打算促進公共的利益,也不知 道他自己是在什麼程度上促進那種利益。由於寧願投資支持國內產業而不支持國外產業, 他只是盤算他自己的安全;由於他管理產業的方式目的在於使其生產物的價值能達到最 大程度,他所盤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這場合,象在其他許多場合一樣,他受著 一隻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儘力達到一個並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也並不因為事非 出於本意,就對社會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於本意的情況下 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那些假裝為公眾幸福而經營貿易的人做 了多少好事。事實上,這種裝模作樣的神態在商人中間並不普遍,用不著多費唇舌去勸 阻他們。

關於可以把資本用在什麼種類的國內產業上面,其生產物能有最大價值這一問題, 每一個人處在他當地的地位,顯然能判斷得比政洽家或立法家好得多。如果政治家企圖 指導私人應如何運用他們的資本,那不僅是自尋煩惱地去注意最不需注意的問題,而且 是僭取一種不能放心地委託給任何個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於任何委員會或參議院的權 力。把這種權力交給一個大言不慚地、荒唐地自認為有資格行使的人,是再危險也沒有 了


看不見的手,就是在現有條件下,自我調節。

那麼政府控制後,條件也變了,看不見的手依然會在新的環境下自我調節,依然會有這隻手


謝邀

亞當史密斯主張的更像是「政府是市場的工具」。政府在行情好的時候應該滾一邊去,而資本家把市場玩爛兜不住的時候,政府就得出來收拾爛攤子了。這就是所謂看不見的手。

看不見的手指的是政府的手,歸根結底是資本家的手


瀉藥。亞當斯密主張自由市場,提出看不見的手。然而他終究沒有說這看不見的手到底是誰的手。

到底是誰的手?是鬼的手嗎?任何手,都必然有其主人。貿易戰是特朗普的手,經濟危機是資本家的手。而滿清末世,那市場的手,就是官商聯合體的手。

亞當斯密的手應該是新興資產階級的手,他主要是對抗教會、扶植君主,即他們的代言人。

自此之後,天主教不斷墮落、瓦解,至今分裂八千教派。資本家和奴隸主終於綁架了教會,西方終於走向了赤裸裸的掠奪之路。當然這種掠奪是對外的。我也覺得比較不錯,總比那黑暗的封建專制強太多。它們強取豪奪,壓榨百姓,專門對內壓榨,對外求饒。它們從來就沒有神,他們不必綁架神,他們說,這就是看不見的手。

其實,哪裡有什麼看不見的神奇之手,所有的手,都一定看得見,都一定是實實在在的手,每一個手,都有它的主子。


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中只提到了一次「看不見的手」,是在第四篇「論政治經濟學體系」中的第二章「論限制進口國內能生產的商品」中有一處論述: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著他去達到一個他無意追求的目的。雖然不是他的本意,可對社會來說並非不好。

從第四篇亞當·斯密論述的其他內容來看,他最強調的是政府的一些法規政策存在的失靈,這些大家以為會有效的政策恰恰不能達到其初衷。我認為他並沒有側重自由市場還是政府調控,而是在論述和推導哪些情況下政策是必須的,於國民有利的,而在哪些情況下政策不是必須的,於國民有害的。


也不算主張「看不見的手」,意思是人們利己的動機,這種動機觸發了自由市場。 就像你說肉好吃,不意味著你主張吃肉,或者你不喜歡吃菜。


我們單位曾經聘請一個北京社科院的老師來給我們講課,大概是3萬塊錢兩個小時,她半賣半送講了兩個半小時。我的感覺是課超所值。那個老師說每個經濟學定律都是有前提的,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推崇的自由市場經濟和政府不干預都是建立在經濟上升期這個前提之下的,就是市場在正常運作通過價格機制有效調節經濟資源分配的時候,政府確實沒必要去干預,至於經濟下降時,也就是市場失靈的時候應不應該政府干預,亞當斯密沒說,因為在他那個年代,可能社會還沒發展到經濟過熱的高度。亞當斯密看到的是市場興興向榮的時候,政府干預造成種種浪費和損失,可能是他不願意說,也可能是沒想到市場還有失靈的時候,因此他沒有看到市場萎靡不振的時候政府干預有效推動經濟,調整市場造成的種種浪費和損失。凱恩斯時代處於經濟危機,他的經濟學理論前提是市場失靈,推導出政府應該採取行政手段進行干預,防止猶如自然災害的破壞進一步擴大。哈耶克更極端,他主張即使在市場失靈的經濟危機時期,政府也不應該干預,因為經濟危機本來就是市場調節的一種較為激烈的方式,今天你把陣痛暫時壓下去了,明天市場會給你更加慘痛的報復。


在凱恩斯之前的經濟學應該都是屬於主張「看不見的手」不然也不會出現1929美國人民手拉手跳樓的現象。


謝邀。

亞當斯密最開始提出「看不見的手」是在《道德情操倫》,描述自由資本家因一己私利的驅使而經營的或大或小的生產活動和勞動分配而無心之中造福了社會公共利益。他強調這並不是一種有意識或善意的行為,因為行為本身的動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和貪慾,但自由資本家像被一隻「看不見的手」來引導去進行生活必需品的分配。

第二次提出是在《國富論》中,當每一個人想要使自有資本在工業中利益最大化時,會引導工業良性發展並擴大化從而可以時自己的產品價值最大化,為了滿足如上目的,人會被「看不見的手」引導去發展一個並不出於本心的目的。

從亞當斯密的理論來看,並沒有獨立主張「看不見的手」,他在其著作中只是基於觀察提出了這個描述(三次好像),甚至沒有詳細解釋這個描述並賦予概念,亞當斯密更多的是主張「自由市場」不應過多受政府干預。做為早期經濟學之父,他生活在一個英國重商主義的時代,他的理論主要是在勞動分工,資源分配,貨幣價值以及賦稅理論方面。私以為亞當斯強調的是讓經濟「順勢而為」「自由發展」。

沒有太多時間看書的話,推薦一個BBC紀錄片《Master of Money》(貨幣大師),介紹了亞當斯密,凱恩斯和哈耶克。經濟學家的理念是有很強的時代印記的。


謝邀,個人理解亞當斯密在經濟形勢大好時主張「看不見的手」,在經濟下行時傾向「政府主導市場」,但其實他只提出了清晰的模型和概念,並沒有解決策略,尤其是在經濟下行的時候他沒有提出可行的策略。


蟹腰政府負責放水,市場自然會導流。導流錯配了,要麼決堤,要麼堰塞,要麼枯水。斯密那個年代還沒有電燈,大家出門都在泥路上駕馬車。當年的72er是想不到現在政府能用稜鏡深入到個人信息空間的。

樓主是不是想問「斯密是強調市場主導還是強調政府主導」?那肯定是主張市場主導。

樓主後半句問「是否強調市場是政府的工具?」,沒太明白怎麼會這麼問。就好像問「蘋果是不是人類的食物?」,那你想把它當成食物他就是食物唄,想當成裝飾就是裝飾唄,想當成玩具就是玩具唄。


他當然是「看不見的手」,信奉市場力量!


亞當斯密主要是支持比較優勢下的重商主義,自由貿易立國。和東印度公司時期的社會價值觀關係比較大,認為政府行為(關稅和quota),會干擾市場機制,造成無效和損失。

感謝評論區的指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