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工萧予德(左)向花莲慈院吴彬安副院长介绍机构青少年作品。(图/慈济医学中心提供,下同)

青年志工萧予德(左)向花莲慈院吴彬安副院长介绍机构青少年作品。(图/慈济医学中心提供,下同)

记者王兆麟/花莲报导

花莲慈济医院22日举办「伸出援手前,请先了解他」摄影展。摄影展策展人是来自美国青年志工萧予德,他花了一年的时间陪伴十三位高风险青少年透过镜头、文字,叙述他们鲜少人知的内心世界。萧予德表示,对于这十三位孩子来说,每张镜头下的情景都是有意义的,只要愿意倾听,就可以循著照片的声音,走进他们的内心。

22日上午,花莲县卫生局长朱家祥、花莲县北区服务中心主任游煌明,以及花莲慈济医院副院长吴彬安、精神医学部主任沈裕智医师、小儿部朱绍盈医师、精神健康基金会花莲精神健康学苑会长林乔祥医师及萧予德联合为「伸出援手前,请先了解他:倾听高风险青少年的内在发声」摄影展揭幕。摄影展从即日起至四月三十日止,在花莲慈院门诊区展出。

目前就读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系三年级的萧予德,是「伸出援手前,请先了解他:倾听高风险青少年的内在发声」摄影展的策展人。一直很喜欢孩子的他,三年前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经由教会介绍,来到花莲一所青少年安置机构当志工。第一次接触孩子的五天里,机构的孩子给他很深的感触,于是他隔年暑假、寒假,他又陆续来到机构,陪伴这群孩子。甚至在他考上南加大医学系之后,决定向教授提起休学一年到花莲做志工的想法。这也因而获得教授建议进一步做研究,而有了《透过Photovoice了解男性高风险青少年的生活经历》的研究主题。

事实上,萧予德刚到机构时,这群孩子是沉默且对他抱持戒心的。萧予德于是用二个月的时间培训,三个月的时间带领孩子们拍照,再让每个孩子选出最喜欢的十张照片,并针对每张照片写出当时取镜的心情或心得,经过一个月的讨论并确认关键主题,从超过上千张照片里挑选三十五张照片在摄影展展出。

▲青年志工萧予德(左)向花莲慈院吴彬安副院长介绍机构青少年作品。(图/慈济医学中心提供,下同)

让青年志工萧予德印象深刻的作品《软弱的自己》。

萧予德指出,比起绘画、音乐等介入方式,选择以摄影作品作为映见这群孩子内在发声的方法,让孩子更容易上手。摄影展的分享让沈裕智主任收获很大,沈裕智主任说:「萧予德的用心,让我找回当精神科从业人员的初发心,就是希望多了解别人内心,从内心缺憾试著去弥补、帮忙他们」。

因为长时间的陪伴与关怀,萧予德走进这群孩子的内在世界,「伸出援手前,请先了解他:倾听高风险青少年的内在发声」就是萧予德担任机构志工三年来,最深刻心得。吴彬安副院长表示,看到萧予德用爱教导这些高风险青少年,让人很敬佩跟景仰,他现在是医学系三年级的学生,未来不管从事小儿科或精神科都会是位好医师。

▲青年志工萧予德(左)向花莲慈院吴彬安副院长介绍机构青少年作品。(图/慈济医学中心提供,下同)

作品《不应该留下的眼泪》象征少年的爸爸拥抱他时留下的泪珠。

萧予德分享他在陪伴孩子的过程,孩子透过镜头看见真实的自己,其中他最印象深刻的是《软弱的自己》这幅作品。照片中是一只黑白相间的狗,望著镜头,安置机构的少年向萧予德分享,会拍下这张照片,是因为照片中的狗就像他自己,在别人面前很坚强,但其实就像一只瑟缩在自己世界里的狗一样软弱不安。另一幅作品《不应该落下的泪》,是绿叶上的露珠照片,拍摄这张照片的少年想起自己第三次进入少年观护所,爸爸拥抱他时,落在头顶上的泪珠,让他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在Photovoice的课程实作过程,萧予德见到孩子在回溯过去的伤心与无助,但也因为压抑多年的内心情绪得以抒发,而在完成作业后展露开心的笑容。

萧予德表示,这群孩子可能失亲、失养,甚至因为行为偏差被安置在这机构里,但是透过多样性的课程指引,有些孩子学习感恩昔日寄养家庭中的家人、在独轮车环岛挑战中体悟「永不放弃」的精神,甚至看见自己的软弱,走不出黑暗世界的内心困境;有的人希望自己的优点被看见,好比默默在路边吐露著芬芳却不起眼的小花。身为小儿科医师的卫生局局长朱家祥也表示,透过了解他、聆听他,学会听见青少年话语背后内心的心声,同时他也希望有更多人陪伴和引导青少年,特别是高风险的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