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讀《西遊記》,想起這樣一個問題,覺得很有意思,那就是:既然是為了普度眾生,為什麼觀音不肯直接把三藏經書送到東土大唐,而非要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肯給呢?

杜哥是研究申論的,所以由這個問題一下子就又聯想到了申論學習,也有很多同學問過我,為什麼我們的自由申論三月通課程不上課,不直接告訴我們真理,而非要安排花式繁多的各種練習讓我們自己練呢?

是啊,無論是西天取經也好,還是申論學習也罷,為什麼非要「捨近求遠」「舍易求難」呢?

先說西遊的問題。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讀,但我認為,最根本的是,三藏經書是用來度人間苦難的,而如果傳道者自己不經歷一番苦難,不經歷「一番番酸甜苦難」,又怎能去度別人?那豈不只能是人云亦云?這就好比一個從未談過戀愛的人去教別人怎麼談戀愛一樣,不是完全不靠譜麼?

再好的理論,也必須經歷實踐才能真正懂得。事實上,就所投入的時間精力而言,學習理論可能只需要投入百分之十,而親身實踐則需要投入百分之九十。周星馳《鹿鼎記》中,陳近南曾說道,「這些祕籍,我是看了3年,練了30年,纔有了今天的成就」,由此可見一斑。

再說回申論學習的問題。大多數培訓機構是,一套講義反覆講,老師很輕鬆,學生聽得也很愉快,普遍感受是理論很「硬」、技巧很「實」,覺得這樣學習效果一定很好。然而,真是這樣麼?

如同西天取經一般,這回是把「經書」直接給你了,但你有足夠的實踐去讀懂、弄通、悟透麼?能真正做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麼?在沒有經歷足夠的基本功訓練(看讀聽記寫等等),沒有經歷反覆的做題——批改——反思——修改——再做題這個實踐認識循環的情況下,有了「經書」又如何?(更何況機構給你的還未必是真經呢!)

所以,自由申論三月通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在這條路上,杜哥的「經書」雖不多,甚至和機構的經書相比顯得很不成系統,但依然不會輕易給你,而要你自己親身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花式繁多的基礎練習、分模塊的真題練習和精細化批改、隔幾週一次的階段測評及指導等等——自己去悟!在此過程中,再適時加以點撥,將「經書」分散了給你。這樣的做法雖麻煩一些,艱難一些,但經歷了這樣的磨練,你才能真正讀懂我的經書啊!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