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在大雨中對父親喝一聲,「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

噙發,睜目,橫劍,自盡。

大概這是許多孩子,一生中初次見到悲劇,初次見到主角死去,初次看到,有主角跟親人恩斷義絕。

這慘烈的訣別,與另一邊孫猴子花果山上招展的「齊天大聖」,大概就是我小時候,對「叛逆」二字的全部理解了。

本來,故事不用這樣發展的。


我小時候看哪吒系列故事,有三個問題。

其一:哪吒有兩個哥哥,金吒,木吒。按排行,他該叫水吒,為啥叫哪吒?

其二:哪吒的爸爸叫李靖

,按《封神演義》他是商朝人,按《西遊記》他是托塔李天王。唐初名將李衛公也叫李靖啊。重名?

其三:天庭四大天王之外,為啥又多了個李天王呢?

以前寫過這個:

張佳瑋: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有啥關係?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佛家有四大天王:多聞、廣目、持國、增長。

北方多聞天王,是四天王之首,「毗沙門」——懂點兒日本戰國史的同學,此時一定想到了:

「哎呀,那不是日本戰國時上杉謙信的旗子嗎!」

多聞天王=毗沙門天王,白化文先生考證:其早期形象,就是左手持寶塔。多聞天王就是托塔天王。

這個多聞托塔天王,沒成神前叫俱毗羅(Kubera)。按照學者梅爾·沙哈爾(Meir Shahar)的考證,因為唐朝時李靖太有名,印度人把多聞天王和李靖掛了鉤,蹭熱度。

所以在漢語故事裡,唐朝的李靖穿越到商朝去,到《西遊記》里,還成了天王。

而在許多印度古籍,比如《羅摩衍那》里,這個多聞托塔天王俱毗羅,有個兒子叫Nalakūvara,曾經殺死過亞穆納河裡的某種Nāga——Nāga就是天龍八部里的龍。

後來,這個Nalakūvara,慢慢演化成了Nazhajuwaluo。

在中文的翻譯,叫做那吒矩缽羅,或者那吒俱伐羅。

然後,就演化成了我們知道的哪吒。


即:

印度的多聞天王俱毗羅,有個曾殺過龍的兒子那吒俱伐羅。

唐朝鄭還古《開天傳記》就直接說哪吒:

「毗沙門天王子也。」

但在中國流傳久了,俱毗羅逐漸演化成陳塘關總兵李靖、托塔李天王;兒子成了那吒俱伐羅,成了鬧海的哪吒。

這就是哪吒的來由。


接下來,就要看中國人民的力量了。


南宋的《五燈會元

》卷二里說哪吒:

「那叱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

骨肉還了父母,現出本來面目,為父母說法。聽著是個純粹的犧牲故事。

明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就有一個完整的情節了,大概意思歸納一下:

哪吒本是玉皇駕下神仙,三頭九眼八臂,能呼風喚雨。投胎到托塔天王李靖家裡,生出來五天就鬧了東海,殺了九條龍;還在天門下把龍給截殺了;射死了石記娘娘(《封神演義》里的石磯娘娘)的兒子,石記娘娘作為群魔之首不樂意了,起兵鬧事。

於是李靖朝哪吒生氣,哪吒於是割肉刻骨還了父親。

世尊以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讓哪吒重生了,從此縱橫無敵。

——到這裡,哪吒的故事已經完整了。

哪吒的原型,只是一個少年印度神,還殺了條毒龍。

佛教典籍里說他骨肉還父母說法。

後來這一切,就演變成了少年意氣,鬧海殺龍,還骨肉於父親,蓮藕重生,縱橫天下。

這裡頭當然有些佛道混雜。

但這樣的故事,顯然比印度原版動人多了。


這裡有一個關鍵的角色:哪吒的父親,李靖。

原本的印度版故事裡,俱毗羅好像沒太參與。但在漢語哪吒傳奇里,李靖的塑造方向,顯然是個專橫又軟弱的父親:對兒子則嚴,對外力則順。

哪吒慘烈地自盡,並不單是被外力所致,也可說是極盡委屈地,被父親逼死的。

父親朝兒子生氣,於是骨肉相還,是哪吒傳奇的核心,真正的關鍵。

這是原版故事裡沒有的、在中國衍生出來的情節。

唔,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節呢?


神話里,與哪吒同樣三頭六臂的,還有孫悟空。

我們民間另一個戰神,是二郎神。

《西遊記》里,其他神祇經常是靠法術,只有二郎、悟空和哪吒算是真對打過,之後甚至還關係不錯,彼此很幫忙。

說孫猴、二郎、哪吒是中國民間傳說里,三大能打的,好像也沒問題?

他們三位的共同點呢?

猴子無父無母,天生地長,「齊天大聖」。

哪吒割肉還父,蓮藕生成。

二郎是玉帝外甥,然而聽調不聽宣,自保一方百姓,以及「斧劈桃山曾救母」(他和他外甥沉香是不是都要劈山救母?)

悟空一度被壓在山下,終於歸來;哪吒一度死去,然後重生。

比起滿天道貌岸然的神佛,他們三個都是一派蓬勃的少年氣象。

(題外話:《西遊記》里,悟空甚至和哪吒合謀玩了一次「裝天」的把戲;這麼誇張的玩法,其他六丁六甲二十八宿估計不敢跟悟空玩,也就哪吒和悟空一對少年心性,可以折騰這麼神經病的特技)

能打、叛逆、自在。

與專橫的父母、舅舅與天庭,一刀兩斷。


民間故事的情節走向,往往蘊含著人民的潛在願望。

在《五燈會元》里,哪吒骨肉還了父母,是為了傳法。

在民間故事裡,哪吒骨肉還了父母,是為了訣別,再奮然重生,縱橫四海,震懾群魔,報仇雪恨。

後一個故事情節,顯然不夠慈祥柔順,但是,疼痛之中,帶著痛快。

中國文化里,很難出歐洲那樣慘烈的弒父劇情。

哪吒這樣的訣別,是多少少年奮然痛別的必然。

橫劍那一下,有多少被逼迫到極致的痛烈呢?

我一個朋友說,他小時候看那一幕,最解氣的,是哪吒說「我把骨肉還給你」時,李靖暈眩的那一下。

因為,「這一下,知道後悔了吧?」

——當然,人要到自我傷害,才能讓逼迫自己的長輩後悔,那也是無可奈何,委屈到極致了。

孫猴子「齊天大聖」四字旗,對抗的是君。

哪吒橫劍自刎,訣別的是父。

他倆分別對抗著中國古來文化里,最無可抵抗的強大權威。二郎則是既對抗親情(舅舅),又對抗君上(玉帝)。

他們的少年氣與叛逆心,都在這裡了。

許多少年對哪吒那一下感同身受,也許緣由在此?

也許在親子關係里,已經委屈了太久太久,想掙脫出去;但我們這裡的傳統重壓下,掙扎出去,很難。

我是這麼理解的:

哪吒自刎這一下,對父親的訣別,是獨立自我的陣痛。

因為凝聚了人可以受的最大委屈,以及為了自由與自我,必須付出的極限代價。

所以才痛切,所以才痛快。


也因此,哪吒重生,是如此動人的情景: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哪吒重生之後,痛快之極:

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

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轉斗。嚇一聲,天頹地塌;呵一氣,金光罩世。磚一響,龍順虎從;槍一撥,乾旋坤轉。繡球丟起,山崩海裂。故諸魔若牛魔王、獅子魔王、大象魔王、馬頭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頭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鴉,盡為所降,以至於擊赤猴、降孽龍。蓋魔有盡而帥之靈通廣大、變化無窮。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背負的壓力放下了,不用委屈自己了,改頭換面,隨心所欲了,得回自我了。

哪吒從此,成為自由恣肆的少年。

縱橫河海,斗轉星移。天地乾坤,龍虎山海,變化無窮。鎮服群魔,永鎮天門。

少年從困境中獨立,大概就是這樣:

極限的痛切割捨之後,才有極限的自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