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成語叫“宰相肚裏能撐船”,可謂人盡皆知。一般用它來形容一個人具有寬宏大量的品德,旨在倡導爲人處世要豁達,待人處事要仁慈。至於這句成語是怎麼來的,歷來有好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就與宋朝宰相王安石有關。如果你認爲王安石就是這樣的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爲歷史上真實的王安石卻是“宰相肚裏難撐船”。

我們先說一說“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典故:

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中年喪妻後,續娶了一小妾叫姣娘。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門,長得閉月羞花,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婚後,王安石身爲宰相,整天忙於朝中之事,經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齡,獨居空房,便跟府裏的年輕僕人偷情,此事不久就傳到了王安石那兒。爲了求證此事,王安石便使了一計。他謊稱上朝,卻悄然藏在家中。入夜,他潛入臥室外竊聽,果然聽見姣娘與僕人牀上調情。他氣得火冒三丈,舉拳就要砸門捉姦。就在這節骨眼上,"忍"字給他當頭一棒,讓他冷靜下來。他轉念一想,自己是堂堂當朝宰相,爲一個愛妾如此動怒,實在犯不上。他把這口氣嚥了回去,轉身走了。不料,一不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樹。一擡頭,見樹上有個老鴰窩。他靈機一動,隨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鴰窩幾下,老鴰驚叫而飛,屋裏的僕人聞聲慌忙跳後窗而逃。

事後,王安石裝作若無其事。

一晃兒到了中秋節,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賞月。酒過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詩一首:"日出東來還轉東,烏鴉不叫竹竿捅。鮮花摟着棉蠶睡,撇下乾薑門外聽。"姣娘是個才女,不用細講,已品出這首詩的寓意,知道自己跟僕人偷情的事被老爺知道了。想到這兒,她頓感無地自容。隨後,她靈機一動,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轉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裏能撐船。"王安石細細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弱冠年華,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還是來個兩全其美吧!

過了中秋節,王安石贈給姣娘白銀千兩,讓她跟那個僕人成親,一起生活,遠離他鄉。這事很快傳出去,人們對王安石的寬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裏能撐船"這句話,也就成了寬宏大量的代名詞。

這是野史記載的民間段子,真假難辨。歷史上真實的王安石,還真不是“宰相肚裏能撐船”的人。史書記載,同爲“唐宋八大家”的曾鞏與王安石同在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赴京趕考,並相識結爲摯友。王安石成名之前,還是曾鞏將他推薦給了歐陽修。所以,曾鞏對王安石十分了解。曾鞏爲人正直寬厚,襟懷坦蕩。一次,宋神宗召見曾鞏,問他:“你與王安石相交多年,這個人到底如何?”曾鞏不因爲自己與王安石是多年的朋友就隨意擡高他,而是客觀、直率地回答:“王安石的文章和行爲不在漢代楊雄之下。不過,他爲人過吝,終比不上楊雄。”宋神宗聽罷,感到驚異,又問道:“你和他是好朋友,爲什麼這樣說他啊?據我所知,王安石爲人輕視富貴,你怎麼說他‘吝’呢?”

曾鞏說:“雖然我們是好朋友,但朋友並等於沒有毛病。王安石勇於作爲,而‘吝’於改過。我所說的‘吝’,是指他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而改正自己的錯誤,並不是說他貪財!”宋神宗聽後讚道:“此乃公允之論。”

不僅曾鞏說他不是那樣的人,王安石的“吝”還表現在一些工作和生活的小事上。王安石在揚州做籤判(按:籤判是宋代各州府選派京官充當的判官)時,時任揚州知州是參政韓琦。有人問韓琦一個生僻字,韓琦不認得,隨口說:“王安石頗識怪字。”王安石聞知後,認爲韓琦是在嘲笑他,從此對韓琦耿耿於懷。王安石後來在皇帝面前得勢,便立即將已經當了宰相的韓琦貶出汴京。

還有一次上元夜,王安石騎馬跟在聖駕後面入宣德門。按規定,大臣不能乘馬入皇宮。衛士當然上前制止。王安石見一個小衛士敢阻攔自己,大怒,上表要宋神宗“逮治”衛士。最後在其他大臣的勸住下,宋神宗杖打了衛士。可王安石還是不依不饒,認爲責罰太輕。

身爲宰相,與一個小衛士過不去,其心胸可見一斑。這樣的人與“宰相肚裏能撐船”怎麼可以聯繫在一起呢?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