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阿联酋的阿提哈德航空公司350订了62架,787订了71架,而日本的全日空和日航也订了大量787和350。中国香港的国泰航空则订了四十多架A350。但中国大陆的航空公司虽然也有购买这两款机型的航司,比如海航、国航、南航、东航和厦航等等,但批量相对来说都不是很大。为什么会这样?


谢邀

航空公司购买宽体客机有著诸多考量的,并不是简单的规模或者需求就能带过的。

首先题主所提到的阿提哈德、阿联酋航空和国泰航空,均是以国际中转为主的网路型航空。依托阿布扎比、迪拜和香港高度开放的航权,利用高频次的航班量和覆盖面极广的航点来提高竞争力,此时中型宽体机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此类航司包括但不限于卡达航空、土耳其航空。而日航和全日空大量采购787的原因在于替换767,而之前大量装备767的原因则是日本国土面积小,机场和航空资源有限,因此要求单机载客量较大,所以青睐于中型宽体机在国内和周边国际航线上的运用,国际长距离航线原因同阿提哈德等。

咱们中国内地航司并不是不大量买787和350这种中型宽体机,只不过是咱们的宽体机基数本身就远小于题主说到的航司,787、350和330这种量级的中型宽体机(这里将77W、747和380称为重型宽体机)占宽体机机队数的比例其实是非常高的。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还未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国际长途航线需求有限。另一方面,受制于中国的一些制度,我们的天空开放程度低于他国或地区,并且民航局对航空公司的机队引进数量有著严格的把控。

以南方航空为例。受制于中美航权一区(北上广)每周中方170班的限制,南航仅分得约30班的运力,而广州飞美国航线的需求(含经广州中转)却很大,因此南航在美国航线上尽可能投放77w和380,座位数分别是309(预计年内改装为370座)和506,而789和78W则为250-290,有些过小。像澳洲对中国则是天空开放,航权不限的,在这里南航则是大量投放座位数250-290座级的330。330与789、359大致处于同一量级,330航程略短一些且引进较早。

南航订购的20架789和20架359属于十三五规划的宽体机额度的部分,南航根据自身需求,未来的宽体机队数如下

  • 5架A380-800
  • 18架B777-300ER
  • 20架A350-900
  • 20架B787-9
  • 26架A330-300
  • 10架B787-8
  • 10架A330-200

中型宽体机占比78%,787+350占比45%

与阿提哈德航空作对比

  • 10架A380-800
  • 17架B777-9
  • 8架777-8
  • 19架B777-300ER
  • 22架A350-1000
  • 40架A350-900
  • 30架787-10
  • 42架B787-9
  • 6架A330-300
  • 18架A330-200

中型宽体机占比64%,787+359占比53%


我iphone7刚用了一年并不想买iphoneX


不是不感兴趣,而是根据计划适合的买。

这个对比还是要看各个航企主要面对的市场、未来规划,和国内政策。

买飞机不是买最大的,而是买最适合的。比如阿提哈德,他主要是做中转洲际航线,因为阿联酋没太多短途客流,因此是宽体会明显多一些。旁边的阿联酋航空就更明显,清一色的777和A380。

同理是国泰,国泰有近200条洲际航线(香港一个市场吃不下,需要大量的中转乘客),因此也会订购大量的宽体飞机。(国泰没有窄体,清一色宽体,下面的港龙有一些320、321)

而中国航企目前还是以国内线为主,洲际航线的爆发应该来说只有10年不到的时间,远程洲际的需要还没有那么迫切。即便是国际线最占优势的国航,宽体机现在应该是112架,窄体285架,大家可以看出和外国航企的一些区别。

回到宽体机方面,虽然大陆这几年洲际航线爆发,对宽体的需求增加。

但是需要看到国内的洲际资源相对比较分散,四大航+四大航下面的上海、川农、厦门、天津几个小弟,目前的宽体飞机数量也不少,总体的787、A350也定了不少。如果按区域对比,国内宽体机数量不少,只不过型号更为分散。

现在除了A350、787,大家还要关注到,国内还有大批的777和A330飞机,这个在很多航线上都是主力。

尤其是A330,价格便宜点,大小国内国际用起来也都合适(A350大,787贵),因此早年间买的不少,现在航企依旧想租一些。

国内宽体机飞的航线大批都是用它,国航有59架A330,比例超过宽体机一半。海航宽体机队(仅海航)是一半787、一半A330。南航的客运宽体机队有48架A330,其他飞机加起来30架。足以证明他有多吃香。

另外还有国内政策因素,允许你买啥也不是航企自己说了算的,更多还是看上级分配,这个影响非常大。

而且,国内一些特殊情况也会影响航企定飞机。之前A350国内拿不了证,大家都买了进不来,也不会继续补订。今年要拿证了,川航就又定了一批,后面其他航企接到新飞机后,增加订单用来替代A330、和早期的777还是很有可能的。


海航在试运行了十余架787-8后宣布订购五十架787-9运行洲际航线,我觉得不少了吧。另外350也才是刚刚进入国内,后续也会逐步增加的,相同机型不可能买的少,航材储备和人才储备都是问题。别小看中国民航的购买能力。

感谢邀请

个人感觉330应该是空客非常成功的产品了,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全能,用在手机圈里的一个词叫「水桶机」,退可飞国内干线,比如说北京到广州,进可飞洲际干线,比如说广州至悉尼,载客量也是刚刚好,不会想747或者777那样大且费油,也不会像300或者767那样尴尬,就是一种介于两种极端之间的中和,刚刚好,不多不少。

330其实不算落伍,毕竟空客的电子化座舱让他在出生时就领先对手很多,大多数机组也比较喜欢空客系列飞机,毕竟舒服且省事,波音健身房什么的实在是享受不来。

其实和330同时期出生的340也不错,可惜四发机现在在环境保护的打压下是越来越没市场了,加上早期343的5APU的美誉也让340系列抬不起头,虽然346解决了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已经不是四发机的时代了,也只能黯然退出。相反,统一架构出身的330因为其「全能」的特质,受到了广泛的订单,毕竟实在是太有性价比了。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原因。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