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阿聯酋的阿提哈德航空公司350訂了62架,787訂了71架,而日本的全日空和日航也訂了大量787和350。中國香港的國泰航空則訂了四十多架A350。但中國大陸的航空公司雖然也有購買這兩款機型的航司,比如海航、國航、南航、東航和廈航等等,但批量相對來說都不是很大。為什麼會這樣?


謝邀

航空公司購買寬體客機有著諸多考量的,並不是簡單的規模或者需求就能帶過的。

首先題主所提到的阿提哈德、阿聯酋航空和國泰航空,均是以國際中轉為主的網路型航空。依託阿布扎比、迪拜和香港高度開放的航權,利用高頻次的航班量和覆蓋面極廣的航點來提高競爭力,此時中型寬體機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此類航司包括但不限於卡達航空、土耳其航空。而日航和全日空大量採購787的原因在於替換767,而之前大量裝備767的原因則是日本國土面積小,機場和航空資源有限,因此要求單機載客量較大,所以青睞於中型寬體機在國內和周邊國際航線上的運用,國際長距離航線原因同阿提哈德等。

咱們中國內地航司並不是不大量買787和350這種中型寬體機,只不過是咱們的寬體機基數本身就遠小於題主說到的航司,787、350和330這種量級的中型寬體機(這裡將77W、747和380稱為重型寬體機)佔寬體機機隊數的比例其實是非常高的。

一方面,中國的經濟還未發展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國際長途航線需求有限。另一方面,受制於中國的一些制度,我們的天空開放程度低於他國或地區,並且民航局對航空公司的機隊引進數量有著嚴格的把控。

以南方航空為例。受制於中美航權一區(北上廣)每週中方170班的限制,南航僅分得約30班的運力,而廣州飛美國航線的需求(含經廣州中轉)卻很大,因此南航在美國航線上儘可能投放77w和380,座位數分別是309(預計年內改裝為370座)和506,而789和78W則為250-290,有些過小。像澳洲對中國則是天空開放,航權不限的,在這裡南航則是大量投放座位數250-290座級的330。330與789、359大致處於同一量級,330航程略短一些且引進較早。

南航訂購的20架789和20架359屬於十三五規劃的寬體機額度的部分,南航根據自身需求,未來的寬體機隊數如下

  • 5架A380-800
  • 18架B777-300ER
  • 20架A350-900
  • 20架B787-9
  • 26架A330-300
  • 10架B787-8
  • 10架A330-200

中型寬體機佔比78%,787+350佔比45%

與阿提哈德航空作對比

  • 10架A380-800
  • 17架B777-9
  • 8架777-8
  • 19架B777-300ER
  • 22架A350-1000
  • 40架A350-900
  • 30架787-10
  • 42架B787-9
  • 6架A330-300
  • 18架A330-200

中型寬體機佔比64%,787+359佔比53%


我iphone7剛用了一年並不想買iphoneX


不是不感興趣,而是根據計劃適合的買。

這個對比還是要看各個航企主要面對的市場、未來規劃,和國內政策。

買飛機不是買最大的,而是買最適合的。比如阿提哈德,他主要是做中轉洲際航線,因為阿聯酋沒太多短途客流,因此是寬體會明顯多一些。旁邊的阿聯酋航空就更明顯,清一色的777和A380。

同理是國泰,國泰有近200條洲際航線(香港一個市場喫不下,需要大量的中轉乘客),因此也會訂購大量的寬體飛機。(國泰沒有窄體,清一色寬體,下面的港龍有一些320、321)

而中國航企目前還是以國內線為主,洲際航線的爆發應該來說只有10年不到的時間,遠程洲際的需要還沒有那麼迫切。即便是國際線最佔優勢的國航,寬體機現在應該是112架,窄體285架,大家可以看出和外國航企的一些區別。

回到寬體機方面,雖然大陸這幾年洲際航線爆發,對寬體的需求增加。

但是需要看到國內的洲際資源相對比較分散,四大航+四大航下面的上海、川農、廈門、天津幾個小弟,目前的寬體飛機數量也不少,總體的787、A350也定了不少。如果按區域對比,國內寬體機數量不少,只不過型號更為分散。

現在除了A350、787,大家還要關注到,國內還有大批的777和A330飛機,這個在很多航線上都是主力。

尤其是A330,價格便宜點,大小國內國際用起來也都合適(A350大,787貴),因此早年間買的不少,現在航企依舊想租一些。

國內寬體機飛的航線大批都是用它,國航有59架A330,比例超過寬體機一半。海航寬體機隊(僅海航)是一半787、一半A330。南航的客運寬體機隊有48架A330,其他飛機加起來30架。足以證明他有多喫香。

另外還有國內政策因素,允許你買啥也不是航企自己說了算的,更多還是看上級分配,這個影響非常大。

而且,國內一些特殊情況也會影響航企定飛機。之前A350國內拿不了證,大家都買了進不來,也不會繼續補訂。今年要拿證了,川航就又定了一批,後面其他航企接到新飛機後,增加訂單用來替代A330、和早期的777還是很有可能的。


海航在試運行了十餘架787-8後宣佈訂購五十架787-9運行洲際航線,我覺得不少了吧。另外350也纔是剛剛進入國內,後續也會逐步增加的,相同機型不可能買的少,航材儲備和人才儲備都是問題。別小看中國民航的購買能力。

感謝邀請

個人感覺330應該是空客非常成功的產品了,他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全能,用在手機圈裡的一個詞叫「水桶機」,退可飛國內幹線,比如說北京到廣州,進可飛洲際幹線,比如說廣州至悉尼,載客量也是剛剛好,不會想747或者777那樣大且費油,也不會像300或者767那樣尷尬,就是一種介於兩種極端之間的中和,剛剛好,不多不少。

330其實不算落伍,畢竟空客的電子化座艙讓他在出生時就領先對手很多,大多數機組也比較喜歡空客系列飛機,畢竟舒服且省事,波音健身房什麼的實在是享受不來。

其實和330同時期出生的340也不錯,可惜四發機現在在環境保護的打壓下是越來越沒市場了,加上早期343的5APU的美譽也讓340系列抬不起頭,雖然346解決了推力不足的問題,可以已經不是四發機的時代了,也只能黯然退出。相反,統一架構出身的330因為其「全能」的特質,受到了廣泛的訂單,畢竟實在是太有性價比了。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原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