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之一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農曆七月,皇帝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煽惑與挾持下,親自北征瓦剌【蒙元后裔,明代對漠西蒙古各部族的總稱。】。

  本年秋,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朱祁鎮在土木堡(今屬河北張家口)被漠西蒙古部衆生俘。

  農曆八月十八,孫太后詔命郕王朱祁鈺監國。

  孫太后,即明宣宗孝恭孫皇后。據《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一·(明宣宗)孝恭皇后孫氏》載:

  孫氏初爲貴妃,原本無子,她使用陰暗的手段,奪取了宮人之子,養爲己子。此子即後來的明英宗。有了此子之後,恭讓皇后胡氏因無子,被明宣宗朱瞻基廢掉,孫氏遂被冊立爲皇后。朱祁鎮即位後,尊孫氏爲皇太后。

  農曆八月二十二,孫太后下詔,立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爲皇太子(時2歲)。

  農曆九月初六,朱祁鈺即皇帝位,遙尊朱祁鎮爲太上皇帝,以明年(公元1450年)爲景泰元年,是爲明代宗。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夏,農曆五月初二,朱祁鈺廢掉皇太子朱見深(朱祁鈺之侄),貶其爲沂王。

  同時,朱祁鈺立自己的親子——皇子朱見濟爲皇太子。

  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農曆十一月十九,皇太子朱見濟夭亡(時6歲)。

  自此之後,大明王朝就沒有皇儲。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朱祁鎮在奪門之變(公元1457年)中復闢之後,才得以改變。

  奪門之變發生前,也就是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春正月,朱祁鈺病倒。

  此時,因爲皇儲沒有確定,大明朝廷內外,都爲之擔憂恐懼。其實,朝廷內外的擔憂恐懼,並非起於此時。當日,太子朱見濟夭折後,衆臣就開始對立儲一事掛懷於心了。只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面對皇帝病倒,皇儲未定,大家的擔憂恐懼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而已。

  衆人的這種擔憂恐懼,說得冠冕堂皇一點,是對江山社稷延續的用心;說得實在一點,是爲了權力的順利交接。

  歷史一再證明,繼位者不明,往往會引發激烈的權利鬥爭、常常會造成政局的動盪、每每會導致社會的離亂。

  既然朝廷內外爲此擔憂恐懼,那麼,就一定會有人出來爲之發聲。

  據說,時任兵部尚書的于謙,曾與朝中大臣上疏朱祁鈺,祈請確立東宮。

  當時普遍認爲,于謙請立皇儲時,其所認定的人選,就是此前被朱祁鈺廢掉的前太子、皇侄朱見深。

  朱祁鈺病倒之後,關於確立皇儲一事,一時間,朝廷內外,議論紛紛。

  有人說,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王文與太監王誠謀議之後,曾稟告皇太后,計劃迎取襄王【即朱瞻墡,明仁宗朱高熾第五子,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皇叔,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薨】的世子,立爲皇儲。

  因朱祁鈺病倒,農曆正月十一,都御史蕭維楨會同百官,在左順門外向皇帝問安。

  太監興安從宮內出來,說是:

  “你們都是朝廷的大臣,難道就不能爲江山社稷計議嗎?僅僅向陛下問安就行了嗎?”

  看來,當時,朱祁鈺大概病得不輕。

  太監興安之言,大約是在宣示皇帝的意旨。

  衆臣經過商討,認爲當下可爲江山社稷計議者,最最要緊的,應該就是確立皇儲一事。

  於是,衆人在路上議定,一起建言立儲,待朝堂會稿之後,再行上疏。

  隨即,疏進。

  內廷很快就有回覆,道是:

  關於此事,聽候十七日御駕早朝時的諭旨。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