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朱厚熜來個大禮儀?他有朱厚熜聰明嗎?學李世民直接殺了自己的哥哥?他有李世民的魄力嗎?學趙構拋棄于謙,重用徐有貞遷都南京?他有趙構的城府嗎?想生孩子又生不出,唯一的兒子又是短命鬼,大臣又拿捏不住,那他該怎麼辦??


誰繼位無所謂,反正朱祁鎮必須死


很簡單啊,讓朱祁鎮和朱見深父子出點意外就行了。

簡單,直接,一勞永逸!


處於嫡長子繼承製度下,失敗是必然。


廣開後宮,多生兒子。鍛煉身體,爭取活過朱祁鎮。只要活得比他長,他就只能在恥辱中死去。


沒有親兒子,怎麼做都是徒勞。

朱祁鈺沒兒子,那麼朱祁鎮也不能有。但是朱見深被保護的比朱祁鎮還要周全....emm不讓你生總還是做得到的。

再往前倒...絕對不能讓朱祁鎮活著回來。

表面上文章要做到位,希望太上皇回朝的。暗中聯繫瓦剌。給錢,只要內庫給得起要多少給多少。

攔不住回來了,讓他去南京,遠離朝臣。錦衣衛總指揮使,必須是親信!也別是于謙這類忠誠,他忠心於大明王朝,而不是大明皇帝。太監,靠不住...派錦衣衛盯死朱祁鎮,絕不允許大臣和他接觸,孫太后要看,我派人護送您去南京。

三餐管飽,女人您戒了吧。太監服侍,生孩子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您這邊不能生,我這邊得使勁生。朱見深也未必活著長大。

拖著...只要活得久,皇帝始終是我


類似的問題之前說過一次,再回答一次好了:

1、繼位前趁景泰朝各關鍵人物官位都還不太高,娶于謙、石亨、徐有貞、王直、胡濙、張軏、王驥、羅通、商輅、李賢的閨女為妃。尤其是于謙的閨女一定要趁她沒嫁人前下手。于謙就這一個閨女,而且還重女輕男,簡直是他的心頭肉。如果說在他心裡還有什麼能跟天下一樣重,那就是他這個寶貝閨女了。

2、如果第1步難度太大那就能娶成幾個算幾個,然後趁繼位前使勁生兒子,特別是跟上述那些重臣的閨女,生的越多越好。因為生出來再想殺掉可比沒生出來之前做手腳的難度要大得多。

3、瓦剌大敗也先求和表示要送回英宗的時候,暗中聯繫脫脫不花,告訴他:「太上皇一天回不來朕就幫你對付也先,支持你一直做可汗;一旦太上皇回來了朕就支持也先對付你,幫他做可汗。你自己想想該怎麼做。」

4、如果第3步脫脫不花不合作朱祁鎮要回來了,那就讓府邸出來的心腹太監去江湖上買殺手冒充瓦剌人,在瓦剌境內把護送團全殺了。反正是在瓦剌境內「瓦剌人」乾的,都殺光了死無對證,別人說什麼也沒用。

5、如果第1步于謙的閨女沒娶成,第4步也沒成朱祁鎮已經回來了,照例關進南宮。南宮裡只安排太監,不給女的。然後給朱祁鎮各種小黃書、春宮圖、春藥,好喫好喝的供著他,免得被人說虐待他。給他抽大煙,要多少給多少,他不抽就命那個拆南宮的太監把罌粟給他下飯菜裏,不信他不喫不喝,讓他發揮基佬的本質每天盡情沉淪,就是不能繼續生孩子。

6、重用錦衣衛。提拔于謙的女婿朱驥為錦衣衛指揮使,嚴密監控內外廷文武百官的動向,對抗孫太后在宮中的勢力範圍。在大江南北建立起情報網,專門收集各級官吏、文人領袖見不得人的罪證,像什麼狎妓、搞基、亂倫、偷人老婆、貪污受賄、搶佔民田、剋扣糧餉、偷稅漏稅、結黨營私等等,抓到把柄祕而不宣。尤其對於像章綸、鍾同那種缺德嘴損,以攻擊別人喪子來為自己博取名聲的言官,打是沒用的。以「忤逆犯上」的罪名處罰他們還影響自己的明君形象,這時候就拿出那些丟人的證據治他們的罪。——讓全天下看看他們自己都一身屎呢,還有什麼臉罵別人?即使遭到羣臣和孫太后的記恨,他們也會首先把賬記到朱驥頭上,這樣于謙就只能一心一意支持朕。因為一旦景泰朝倒臺朱驥勢必遭到報復,他閨女就要守寡了。

7、宮裡18歲以上的宮女每人賜銀,全部放出宮去自由嫁人;入宮2年以上的太監一律賞賜給各地藩王,告訴他們這是新帝對叔叔們的恩典,然後宮女太監全部從民間重選。孫後執掌後宮幾十年,樹大根深,其勢力滲透之深不是一個剛上位的皇帝能比的,不大換血根本無法瓦解她在宮中的勢力。

8、給所有京城的武官和兵士漲工資,尤其是守衛皇城的和錦衣衛。廣發佈告讓整個京城都知道這工資是景泰皇帝給他們漲的。

9、趁孫太后去南宮探望他時,把孫太后一齊軟禁。執行過程中不能讓任何除了府邸之外的太監宮女知道,因為難保不會有孫太后的殘餘勢力泄密。實際操作裏首先考慮錦衣衛,如果在第5步的考察中感覺朱驥或其手下不太可信,這種重要的事就不能用他。將御馬監的劉茂叫過來,讓他從四衛營、勇士營裏挑選以往與英宗有仇的,受過孫太后虐待的兵將,再加上郕王府的侍衛。人數不用太多,夠控制住孫太后及英宗的親信侍衛即可,人太多反而容易走漏風聲。一旦孫太后進入南宮,立馬把南宮一圍,二話不說先鎖門再說。皇帝需要親自帶隊,既然朱祁鎮奪門的時候都能親自上場用"太上皇"的頭銜鎮住反抗的守衛,那扣押太后這麼大的事朕當然也得親自上場,我看當著皇帝的面誰敢違抗聖旨?今天誰敢不聽指揮朕當場就宰了他!正好也可以趁機試探一番,有二心的回頭全部清洗。奪門那一整套景泰就應該趁于謙沒變心前提前幹,他不先下手以後死的就是他了。

10、繼承"一手抓筆杆子,一手抓槍杆子"的優良思想,讓親信太監在各層級機構、書院、軍隊、商會僱水軍,到處輿論宣傳為自己聚攏人心。普及朱祁鎮禍國殃民的罪人事蹟,孫太后極盡掩飾美化以欺瞞天下的私心。不論什麼單位考覈提拔人員的第一項就是「思想政治」凡是政治不正確的一律不以提拔。朱祁鎮的《罪己詔》列入書院必背文章,科舉題目就定為《論北狩帝的十大罪狀》,酒樓說書的書名就叫《南宮荒淫奢靡的日常生活》,為以後換太子造勢。凡是敢造謠煽動的,一律「夾掉」。

11、在全國大力宣傳皇帝打退外敵、親賢遠佞、查處貪腐、救濟災民的功績。每修一本著作就在文人士子中使勁宣傳,每下馬一個貪官就敲鑼打鼓的公佈又打了一個"老虎"。老百姓最恨貪官,迅速提升威望的絕佳途徑。

12、大張旗鼓的對於謙噓寒問暖、關懷備至——於愛卿你怎麼穿的這麼少,是不是沒錢買好衣服?來人,賜於少保一百兩銀子買衣服;——於愛卿你最近怎麼瘦了,是不是喫的不夠好?來人,給於少保備「X漢全席」要108道菜以上那種!——於愛卿聽說你病了?病的重不重?朕好心疼……來,這是朕親手熬的葯,朕來餵你喫(#`O′)……然後滿世界宣傳,讓全天下都知道皇帝對他多麼好。這樣他就再也沒法拋棄主子,如果他敢倒戈另扶新君,那一定會被世人罵"狼心狗肺""忘恩負義""霍光在世""董卓第二"。別說青史留名了,估計人品都要受到質疑。像于謙這麼愛惜名聲的人,他再薄情寡義也要掂量掂量。

13、撤掉于謙身邊的監軍太監,羅通繼續在外駐守山西,不必調回京城。我發現凡是參與奪門的幾乎全是跟于謙共事的,或者跟他有過交集的,于謙實在太能得罪人了,與其說他們是"反皇帝"不如說他們是"倒于謙"。既然他不能與人共事,跟誰共事誰造反,那不如就不要安排人牽制他了。也省得他老覺得皇上又不信任他了,又給他穿小鞋了,三天兩頭跟朕耍小脾氣,不是鬧著要辭官就是吵著要交權。與其讓他得罪更多的人,還嚴重影響君臣之間的感情,不如就讓他大權獨攬好了。他不是喜歡專權嗎?讓他專去,他還能造反咋地?就算他殺了景泰當投名狀獻給英宗,英宗也不可能原諒他當初讓自己在大漠喫一年沙子的仇恨。他再怎麼巴結英宗還能比現在更榮寵集於一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他如果自立為王,那全天下的朱姓藩王都會起兵討伐,就連他自己手下那些兵將都不可能跟著他造反。除非他殺了景帝,繼續軟禁或者殺掉英宗,然後扶立朱見深當傀儡。可是不管他軟禁還是殺掉英宗,等朱見深長大以後一定會報復,他的下場會比張居正還慘。所以,他唯一的選擇只能是一直跟朕合作,他還可以繼續權傾天下。要是他尾大不掉不聽朕的,那朕就"不合作"也不聽他的,反正沒有皇帝的聖旨他啥也幹不了,看他能怎麼著?除非他聽皇帝的,否則別想朕聽他的,他要是把景泰關起來假傳聖旨,那等他死了以後不論是景帝一脈還是英宗一脈繼位都會報復他。他只有把朕哄得高高興興的,朕才會繼續聽他的話。

14、在沒生出第二個兒子之前先不換太子,如果過了景泰四年直到朱見深作為太子要出閣了,朱見濟還沒死,但二兒子沒生出來,就先把太子換成朱見濟,然後召李東陽入宮做太子伴讀;如果景泰四年朱見濟死了,直到景泰七年自己的兒子還沒生出來,就以朱見深口吃為由先廢掉他。如果汪後反對照例廢掉她,立於謙的閨女為皇后。然後暗示朱祁鎮各非嫡非長皇子們的外戚:誰殺掉朱祁鎮就立誰家的皇子為太子。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然後任命于謙為太子帝師,留給他1年時間跟太子培養培養感情。這樣以後這個非嫡非長的繼承人就不能翻臉不認人,否則皇位就輪不到他了,有太子奪門之變也沒有藉口發生了。

15、如果第13步執行不了于謙身邊必須放太監的話,就還派曹吉祥和劉永誠去。等到景泰七年廢掉朱見深之後將石亨調去鎮守大同,把郭登調回來坐鎮京師。徐有貞調去外地,羅通調回山西。將曹吉祥、劉永誠、張軏、張輗、楊善調去南京,讓範廣取代張軏,提拔劉茂接替劉永誠配合于謙,掌管四衛營和勇士營。有傳言奪門之變前劉茂曾欲擒拿劉永誠未成功,此人應當是忠於景泰的,先提拔配合于謙一段時間看看,不行再說。

16、如果第14步沒有成功到了景泰七年12月還是沒有人敢殺朱祁鎮,那就只好宣佈立朱見潾為太子。然後正式任命于謙為輔政大臣太子帝師,掌管皇宮及京城內外一切軍政大權。把他提拔到跟張居正一樣的地位,相當於實際上傳位給於謙了。然後當天夜裡派人去南宮實行「擾敵」戰術,讓朱祁鎮一宿不得睡覺。然後朕早早睡下,第二天就親自去南宮撤出裡面所有人,命于謙親自帶隊把南宮圍個水泄不通,沒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進入,對外宣傳朕要單獨與太上皇「祕密長談」。專門挑早上朱祁鎮沒喫飯前封鎖,然後自己帶足一整天的乾糧和水進去目不轉睛的盯著他,自己喫乾糧就不給他喫,誰敢給他送飯送水立刻以「抗旨」罪殺了!朱祁鎮剛開始肯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我一直盯著他只顧自己喫喝是想幹什麼,等到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帶的那點乾糧和水早就已經喫完了。這時候他餓了一天又一宿沒睡,肯定又渴又餓又困,然後朕就趁這時候親自動手給他來個「斧聲燭影」!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都沒能殺了朱祁鎮那死的就是朱祁鈺了,如果成功了于謙就不用死了,如果失敗了反正一個月後朕也要死,早一個月死也無所謂了。這之後于謙是死是活就看他能不能鬥過孫太后和英宗了。朕都已經做了這麼多了,如果最後他還是死了,我只能對他說:咱倆的命實在太不好了,我現在是沒有什麼辦法了。也許10年之後再看看能想出什麼新辦法,反正現在只能希望下輩子投個好胎了…==


翻盤是不可能了,只能在去土木堡前殺了王振


趕緊抱一個藩王的孩子過繼一下就行了。


要使朱祁鈺逆風翻盤,我們不能單純的從後人角度去謀劃,事情已經發生,再謀劃有點事後諸葛亮的意思,我們應從當時的時局,首先分析朱祁鈺為什麼失敗,再尋求應對之策。

朱祁鈺的失敗,歸結於這幾個方面。第一,野心不足。土木堡之變後,形勢所迫,被推上皇帝的寶座的,他從來沒想過當皇帝,被逼無奈。第二,心慈手軟。也許是從未想過當皇帝,不免少了帝王野心,對英宗皇帝頗為仁慈,英宗歸來時,只將其軟禁起來。第三,失去根基。嘗到皇帝的權力味道後,朱祁鈺開始尋思帝位在自家傳承,廢掉前太子朱見深,立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惜朱見濟早夭,身後無人。同時,廢太子之舉受到孫太后與于謙等眾大臣反對,於是朱祁鈺賄賂大臣,強行廢立,導致失去孫太后和于謙等人的支持。第四,疾病纏身。朱祁鈺景泰七年,病重,奄奄一息,已無法理政,朝政癱瘓,導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擁立朱祁鎮復闢,自己身死人手。

分析了朱祁鈺失敗的原因,我們在逐一提出應對之策,但只是我們的猜想,畢竟歷史已經成為歷史,我們不能改變。第一,既然被動成為皇帝,那麼就化被動為主動,承擔起皇帝的責任,運用皇帝的權力,重用賢能,肅清吏治,加強皇權,其實這一點來說,朱祁鈺比朱祁鎮做得要好一些,但應該在位期間始終如一,一直任賢用能,發揮帝王權術。第二,養帝王之風,雷厲風行,忌心慈手軟。可在英宗歸來途中令其消失,栽贓於瓦剌,亦可在幽禁期間除去英宗,不留話柄。第三,根基不足,可設法保留根基。從一開始就不必廢太子,這樣也不會失去孫太后和于謙等眾大臣支持,孫太后在奪門之變時也不會裝聾作啞。或者朱見濟早夭,太子之位懸空,可使原太子朱見深複位,或使宗室後輩收養於己,立為太子,以後來朱見深繼位之後為其正名來看,復立朱見深,朱祁鈺不會身死人手,連皇陵也進不了。第四,疾病纏身之際,令複位的太子朱見深與孫太后監國,于謙等大臣輔政,可使朝廷無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