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聯繫實際


謝邀。

首先舉個栗子明確下購買性之出和轉移性支出。

我要買衣服,那花出去的錢就叫購買性支出。我兒子要買衣服,我給了些錢給我兒子,這個支出叫轉移性支出。從這個栗子可以看出:購買性支出更直接的影響商業活動,且遵循等價交換原則;轉移性支出是使用權的轉移,屬於改變了收入分配,且沒有交換髮生。

無論是購買性支出還是轉移性之出,都是政府治理的一種手段,兩者各有利弊。在不同的領域根據情況的不同採取合適的支出手段即可。而無論何種支出,重要的是加強監管,使資金使用合法合規,達到最初的目的,而不沒有被用壞最重要。(比如買到物美價廉的衣服,以及確保我兒子沒有拿錢去網吧打遊戲)


我真不會,您別邀請我回答專業外的問題了好嗎?這個問題請通曉宏觀經濟的知友們回答更合適,我僅有點生活經歷,而已。

國家政府不應代表社會任何階級,不應代表社會某個群體組織,政府應該代表整個社會,兼顧各個群體的利益,才可以做出最優決策,事實上,不論是代表奴隸主的奴隸制社會政府,或是代表封建地主的封建社會政府,甚至於代表資產階級的資本階級政府,他們都必然走向滅亡,唯有代表社會全體人民,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府才會欣欣向榮,誠如三個代表思想,是我黨乃至我國政府可以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財政轉移支付應該傾斜於窮人與欠發達地區。以人群來看,政府將富人的一部分稅收補貼給窮人,窮人將會用這些錢去購買產品改善生活,消費者購買力提升,富人就可以賺更多的錢,政府稅收也就更多,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使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

以地區來看,東部地區發達城市地方政府收入遠高於中西部地區。

東部城市產業人口都發展迅猛,即使沒有中央財政支持,發展的速度也絲毫不遜色。西部城市則陷入無錢改善基建,基建落後無法發展的惡性循環種,財政轉移支付應該傾斜中西部地區城市,這樣中西部欠發達城市的各種需求將會被釋放出來,這種消費同樣會形成良性循環。題外話:根據統計數據,截止2016年,長江經濟帶GDP達到33.3萬億,佔全國GDP四成,。如果我國政府能在發展長江經濟帶的基礎上,逐步修復黃河生態,大力發展黃河經濟帶,未來以山東、鄭州、洛陽、西安、蘭州為代表的黃河經濟帶崛起,北有黃河經濟帶,南有長江經濟帶,中華民族崛起可期,中國 必將成為超越米國的世界唯一超級大國。


個人覺得現在主要矛盾不是 怎樣合理安排與使用購買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 而是分稅制改革


很久沒有打開知乎,打開居然有個邀請,謝邀。記得很多年前我工作的時候,有一句在工作中非常流行:對內溝通比對外溝通更重要,對上溝通比對下溝通更重要。這句話大抵說明了在天朝目前的情況下,一切掌握著資源配置能力的機構其實都是沒效率的。回到問題本身,不管購買性支出還是轉移性支出其實都是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如果你相信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最有效率的方式,你就應該相信我們的政府目前的方式其實是最沒有效率的。沒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無論怎麼優化,放在歷史上看,都很難稱得上是合理的,哪怕當時已經盡了最大努力。


我國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是與中央政策性引導息息相關,比如,我國能源輸出大的省份或者其它自然資源輸出大的省份往往窮困不已。這實際上就是政策性引導,人為壓制的結果。而資源大規模大強度開發的後果往往需要所謂的窮省來承擔,轉移支付不是簡單的誰支持誰的問題,實質上是對這些省份的再補充與全國的再平衡。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沒有人是天使,這樣的補充和平衡往往不能夠熨平政策性引導的差異,如按能源輸出量,山西、陝西的煤會超過沙特的石油,但是對比兩個地方群眾的日常生活,即使有政策性補償,也是讓人瞠目結舌。再如四川每年水電輸出幾千億度,僅此一項政策性補償就會超過所謂的轉移支付。人為政策性痕迹太濃重,導致的不平衡或者人為貧困在法理上的合法性是值得探討,但對未來而言,政策性調整的力度還需要加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