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生逢“靖康之耻”,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薰陶。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一万多首作品,无论诗词文,都具有很高的成就。陆游最擅写诗,其诗兼具了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最磅礴大气的一首七言律诗,就算放到盛唐,也属无双之作!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的春天,陆游当时已经61岁了,这已是迟暮之年。然而,他此时已被罢官六年了,只挂着一个空衔在老家山阴蛰居。想到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自己一身抱负无用武之地,于是陆游心中的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写下这首荡气回肠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细看此诗,可谓句句皆抒发了诗人的愤慨。起首两句,写的是当年陆游北望中原,壮心豪气有如滔滔江水,胸中大有气魄。但是未曾想,这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奸人当道,破坏抗金大计,自己竟然还屡遭罢黜。

宋代最磅礴大气的一首七言律诗,就算放到盛唐,也属无双之作!

“楼船”二句,则是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之事。公元1163年,右丞相张浚亲自率领江淮诸路水军,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当时陆游就在镇江府任通判,曾经参与过其中。

公元1172年,枢密使王炎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期间,陆游入其军幕,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如今,壮岁已逝,诗人揽镜自照,已是衰鬓先斑,让人悲怆。尾联用诸葛亮的典故明志,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宋代最磅礴大气的一首七言律诗,就算放到盛唐,也属无双之作!

《书愤》全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紧扣住一“愤”字,抒发壮心未遂的悲愤之气,但却没有一丝颓废之感。清代的李慈铭在《越缦堂诗话》曾这样评价此诗: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