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在食堂吃午饭的时候碰到两个小伙伴,大家一起吐槽选修课要写的Essay。A同学上的课叫Environment, Food and People(环境、食物与人类),B同学上的是Digital Technology and Society(数字技术与社会),我自己上的是Creative Non-fiction Writing(创意非虚构写作)。

第一次了解到北美大学选修课之千奇百怪包罗万象,是在刘瑜的文章《牛校牛在哪》。来了才知道,所谓一千多页的课程列表,看起来美则美矣,实际上往往无福消受。首先,这对选择困难症实在是不友好;就算好不容易挑完了,抢课未必抢得到,看得见吃不著,总是意难平;真要是运气好手速快选到了,等Reading和Essay一起杀过来的时候,再想上的课也多少成了负担。

A同学说她的食物课,进去的人想出来,出来的人想进去。「讲吃的是有意思,但要是让你给一种食物写一篇介绍它的生产销售来龙去脉的文章,那就不太有意思了。」

B同学说:「那也比我好,我的文章写的是马桶。我宁可写吃的。」

「……为什么要写马桶?」

「Digital society嘛,要写一种智能科技产品,我最后选了马桶。」

A同学摇摇头说道:「我们那个essay,Citation还有特别要求,一定要引用至少两本文学类的书,我刷书刷得都快崩溃了。」

B同学说:「我的citation有一个地方写错了,交了个卖马桶的链接上去。教授一点开——你这啥东西呀?」

A同学说:「我现在看的那本书,倒是挺有用的,但是我想写的基本上也就是书里写的东西了,到时候还要重新组织语言再自己讲一遍,头疼。」

我刚交完一篇生物的Research proposal,心有戚戚焉:「Paraphrase最烦了。」

A同学:「一般人都写荔枝啊菠萝啊三文鱼之类的,我们班有个同学特别牛逼,她写的是火鸡——她奶奶养的那种。那种火鸡还特别稀有,全加拿大包括她奶奶在内就只有几个人养。她把火鸡的照片拿给教授,教授一看确实是单独的一个品种,就同意她写那种火鸡了。」

B同学和我:「……不过她citation怎么办呀?这文献资料很难找啊。」

A同学一拍大腿:「这就是她开挂的地方了!她全引用奶奶的话——一方面别的资料找不到,另外一方面她奶奶就是人形自走权威资料库。教授告诉她一种特定的引用采访对话的格式,然后她就全部写『我奶奶这样这样讲』就可以了。」

B同学:「那……那像运输之类的问题怎么办呢?」

「也问她奶奶呀!她奶奶养了几十年的这种火鸡,怎么运运到哪都一清二楚。像我还得吭哧吭哧去查荔枝进出口的资料,她直接问就行了——那火鸡可能还不出口,干脆就不用写了。」A同学一脸沧桑地戳著盘子里的菜叶子,「所以我们都还在啃书呢,她进度都已经80%了。」

——论有一个养稀有火鸡的奶奶对写好Essay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