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關稅並不能解決兩國貿易差額,決定一國貿易順差與否的關鍵在於該國內部的宏觀經濟因素。

  IMF研究人員在最新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基於對過去二十多年63個國家的34個部門的研究發現,兩個國家之間由關稅導致的貿易差額的變化,會通過貿易轉移從而被與其他貿易伙伴的雙邊差額變化抵消,這對貿易差額總量(所有雙邊貿易差額的總和)幾乎不產生影響。研究認爲,驅動貿易的是宏觀經濟因素。宏觀經濟因素的總體影響解釋了過去二十年雙邊貿易差額的大部分變化。這些因素包括財政政策、信貸週期,在一些情況下還包括匯率政策以及對可貿易部門的補貼。與上述因素相比,調整關稅發揮的作用小得多。與此同時,由於全球價值鏈的存在,關稅飆升會導致顯著的長期經濟成本和漣漪效應,給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研究發現,過去二十年中,決定雙邊差額和貿易差額總量的決定因素是宏觀經濟力量。這些因素包括財政政策、人口結構特徵和疲弱的國內需求,但可能也包括匯率政策和國內供給側政策。相比之下,雙邊關稅變化發揮的作用更小,很多國家的關稅已處於較低水平,互惠關稅減免對雙邊貿易差額具有抵消作用。

  但從更長時期來看,關稅的大幅和長期變化將塑造國際生產組織結構,因爲公司會調整國內和海外的投資和生產結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貿易成本(即關稅、運輸和通訊成本)的大幅下降,也伴隨着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及其複雜性的增加。這使各國提高了生產率,創造了就業崗位。

  研究發現,在當前全球貿易體系的一體化趨勢下,關稅飆升將對各國造成衝擊,並在各國之間形成漣漪效應,對世界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關稅上調尤其不利於產出、就業和生產率,不僅影響那些直接施加或面對關稅的經濟體,也影響價值鏈上下游的其他國家。

  對多數國家而言,當前製造業關稅普遍上調一個百分點帶來的負面影響大於1995年的水平。當關稅上調僅針對特定貿易伙伴時,一些國家可能受益於貿易轉移,因爲施加關稅國家的需求轉移至不受關稅影響的國家。因此,由雙邊關稅引發的與特定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差額變化,往往會被與其他貿易伙伴雙邊貿易差額的變化抵消,使貿易差額總量基本保持不變。

  IMF認爲,政策制定者應避免實施具有扭曲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如順週期財政政策或對出口部門提供大量補貼,導致嚴重且難以持續的失衡。除非宏觀經濟政策改變,將特定的雙邊貿易差額作爲目標可能僅會導致貿易轉移,但該國的貿易差額總量基本保持不變。因此,多邊層面削減關稅和其他非關稅壁壘將使貿易受益,且長期來看有助於改善經濟表現。IMF呼籲,政策制定者應該繼續促進自由和公平貿易,取消近期設置的關稅,努力減少當前存在的貿易壁壘。各國應該充分認識到,貿易自由化與科技進步都可以損害部分人的利益,各國政府應該積極推廣再培訓和求職協助項目,構建充分的社會安全網以及再分配稅收和福利體系,確保更廣泛的羣體共享貿易的收益。

  (經濟日報 記者:關晉勇 責編:李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