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稱“上巳節”,相傳是王母娘娘的生日,這天都有什麼講究?

  一般來說,傳統節日是表現一個國家文化底蘊的重要因素。而我國大多數傳統節日又與道家學說緊密結合,咱們今天要說的三月三上巳節就是受道家影響較深的一個古代人們眼中的娛樂節日,基於推崇道家的目的,道教將上巳節與道家神仙王母娘娘的生日聯繫在一起,使民衆信服。

  既然都已經標榜爲王母娘娘的生日了,那這裏面的講究可就多了。上巳節經歷了多個朝代的變化才成爲一個完整的傳統節日,最終變成了清明節活動系列。

  周朝初年的春社活動是上巳節的開端,萬事開頭難,一個國家要想開創一個有意義的節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剛開始的時候,上巳節的時間都還沒有確定下了,只知道是隨春社活動一起舉行的。後來之所以被稱爲上巳節也是因爲確定其活動的時間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既然是一個正兒八經的節日,也不能白白廢了這個名號,祭祀、春遊、踏青等等活動都還是要舉辦的。

  事物總是會根據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上巳節也是如此,每變化一個朝代就會賦予它一些屬於那個朝代專屬的含義。魏晉時期的上巳節就是後來人們流傳下來的“三月三”,意思就是每年三月三日這,則是以踏青、祓禊爲主要活動的上巳節。

  中國許多傳統節日都有它的特殊意義,比如中秋節吃月餅象徵着團圓美滿;端午節吃糉子不僅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也表達了人們祈盼安康的美好願望……。上巳節進行祓禊活動也是如此,由於如今上巳節已經被漸漸遺忘,因此很多人都對祓禊這個活動特別陌生,用白話來說,它其實就是指去河邊洗浴。

  所有奇怪的行爲一旦被賦予意義就變得理所當然。放在現在來說,一大批人去河邊洗浴就是一件及其荒謬的事情,但在古代,人們可能還會因爲無法在河邊洗浴而懊惱。當時的人們覺得上巳節這天在河邊洗浴能夠保佑人全年健康、生育順利。晉朝時,上巳節又增添了一項摘賞蘭花的活動,但要注意的是,蘭花需在上巳日那天賞摘纔會有特殊的意義,即消災守潔、求子等。

  上巳節正值春花爛漫時,無論是南北朝的祓禊、登高和曲水流觴的活動,還是唐代的踏青聚飲,或是宋元的水上樂趣,又或是明清的春遊,無一不是根據春天的特點來組織的活動。許多人嚮往微風不燥、陽光正好的天氣狀態,而春天剛好是這種狀態的典型季節,這時候恰好就是出遊的好時節。

  漢族人隨着時代的變化漸漸遺忘了上巳節,而少數民族卻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每個民族都有它獨特的節日文化,因此他們每個節日的取名自然也不同。壯族將上巳節稱爲歌節,侗族稱其爲花炮節……,反正上巳節的名稱千奇百怪,並沒有一個確定的名字,三月三是它,歌節也是它,花炮節還是它。吃透了它的意義後,名稱也只是一個形式的稱謂而已。

  上巳節從一開始就與如今的法定假日——清明節有着緊密的聯繫,不僅時間相近,活動也有共通之處,與之一起的還有寒食節,三位就像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既親近又有些許不同,但最終還是會和睦相處,畢竟流着一半相同的血液,因此三個節日的活動也可以在三月開頭那幾天一起舉行。

  小編覺得上巳節作爲傳統節日也需要被傳承下去,你們認爲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