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老早就想写了,不过一直由于种种原因没发出来,布鲁希洛夫攻势可以说是WWI中最引人讨论的战役之一,诸公都知道此役俄军打断了奥匈帝国

的脊梁,迫使其盟友德意志帝国从各处调兵遣将,亡羊补牢,不过大家也知道,此役最终也成了埋葬俄军精锐的铁铲,最终使得沙皇俄国走上覆灭之路,此文我还是从德皇陆军视角出发,为大家讲讲布鲁希洛夫攻势如何从胜利走向失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第三个年头之际,欧洲大陆上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的士兵都已深陷地狱,在西线,法金汉为了实现其让「法国人流血身亡」的战略目标而冷酷的勒令前线三个集团军冲击著法国人的防线,而在义大利和奥匈帝国的战区,义大利人发起了第五次伊佐松河攻势,而在战线绵长的东线,却迎来了可疑的宁静,沙皇俄军似乎还未从德军自1915年5月开始的「马肯森攻势」中恢复过来,而德军的高级将领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开战到目前已经失去近300万人力的俄国人已经被打垮了,

「即使尼古拉陛下取之不尽的奴隶们还有三百万之众,我相信沙皇的官僚们也不可能把他们在半年内送上战场。」作为皇帝总部主官的海林森在1916年4月初的OKH会议上对不安的法金汉如此安慰道,德军总参谋长虽然是一位坚定的西线决战方案拥护者却还是对俄军长期的无所作为感到不安,「一想到几十万人会从某段战线突然冒出来对你发起进攻,你就会感到很不爽」。(当然,法金汉的不安仅停留在心理上,他佬并没有对自己的不安做出实质性安排)

在1916年3月底,十多万德

皇陆军在东线已经沿著里加-德文斯克-维尔纽斯-平斯克-乌克兰北部构筑了一段漫长的防线,这显然是不够的,更何况马肯森带走了最善战的第九集团军(下辖近卫军)南下巴尔干,于是,按照法金汉的命令,大部分东线德军都将处于防御状态(除了里加战区),以将多余的人力物力提供给凡尔登,在5月底,德皇威廉在法金汉的陪同下来到了设置在科夫诺的东线战区司令部,渴望得到大量部队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二人组乘机对德皇哭爹喊娘,甚至抛出了俄军一旦进攻东线将「瞬间崩溃」这样「自暴自弃」的话,不过,法金汉还是替皇帝驳回了两个戏精的要求,并明确:一切的战略物资和部队都将为凡尔登服务,东线暂时是安全的。

事实证明,这些或在左右互奶,或在戏精上身的德军大佬都被新任俄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布鲁希洛夫欺骗了,俄军根本不打算进攻德军,而是将重锤砸在「战五渣」的奥匈帝国身上,毫无疑问,在1914年-1915年在塞尔维亚,加利西亚和喀尔巴阡相继损失惨重的奥匈帝国陆军注定只能在东线扮演德军的「工具人」,而作为一战最杰出的俄军统帅,布鲁希洛夫计划用一场规模远甚于马肯森攻势的进攻打垮这个虚弱的对手,从而扭转战局,为此他不仅仅是改善了俄军一蹶不振的士气和糟糕的训练,更是通过昼伏夜出的方式将百万大军集结到乌克兰战区,这长达两个月的真空期骗过了同盟国几乎所有的东线指挥官包括一直在向OKH索取援军的鲁堡二人组也未意识到俄国人真正的进攻会在哪发起,当然,一贯精明的东线战区副参谋长马克斯.霍夫曼还是对战局发出了可怕的预言:

「俄国人必然会发起进攻,这不仅仅是为了减轻法国佬的压力,也是为了他们自己,不过他们不会选择在春季,因为这段时间是臭名昭著的『无路期』(化雪导致的泥泞),但俄国人肯定会利用这段时间调集兵力,之后他们会在5-6月攻击我们和奥地利人防线结合部,达成他们的突破。」

俄西南方面军统帅布鲁希洛夫

直到6月4日的时候,布鲁希洛夫「以沙皇之名」的庞大攻势开始了,数量庞大的俄军并未使用浩大的炮火准备宣告这次攻势的开始,而是精确的用炮火摧毁了脆弱的奥匈帝国炮兵,随后集中部队突破了脆弱的奥军防线,奥匈帝国第四集团军几乎在一瞬间土崩瓦解。

作为德奥防线结合部,驻扎在卢茨克的林辛根集团军级集群如霍夫曼所料遭到了潮水般的进攻,即使如此,德军并没有像自己的盟友那样瞬间崩溃,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们的指挥官亚历山大.冯.林辛根,这位在伊普尔和马肯森攻势中为自己赢得战功勋章的悍将穿梭在各团,各营的战壕间,呵斥著那些刚刚逃亡到这蜷缩在战壕里的奥地利人,号令他们与德国人一起殊死抵抗,就这样,林辛根的部队用机枪,轻武器和刺刀和两个俄国集团军一直战斗到了6月6日,直到6月7日凌晨,这支被孤立的集团军才主动带著伤员向后撤退,撤退之际,林辛根也不忘令约翰尼斯.埃本的第十预备军断后,以掩护奥匈帝国第二集团军。

亚历山大.冯.林辛根,林辛根集团军级集群司令,他和他的部队在挫败布鲁希洛夫行动中立下首功

随著卢茨克的沦陷,布鲁希洛夫的前锋终于得以横扫战线,并于13日抵达了科韦利以南。在前三天,超过20万奥匈帝国军人成为了战俘,5万人丧生,这一成功使布鲁希洛夫改变了他的计划,他希望从奥军阵地转向北部从而扩大突破口,从而扩大他的成功。

这个决定在笔者看来可以理解,却极不明智,可以说是使布鲁希洛夫攻势最终功败垂成的主因之一,布鲁希洛夫本可以通过调动科韦利的前锋军队向南前进,彻底包围奥匈帝国军队,从而摧毁他们。而俄军统帅却被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转而向北想一口气吃掉德皇陆军的南部兵团,这种思想本该在卢茨克之战中得到警醒,卢茨克之战已经证明了,即便在面对技术、训练等方面革新的俄国人,训练有素的德国人依旧能保持斗志血战到底,不管他们周围有多少俄国人。

6月8日,东线德军司令部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在收到奥匈帝国第四集团军已经被摧毁的第一份报告后,兴登堡已经决定将自己的司令部南移,不过当他还没来得及亲自指挥时他便坐上了火车前往柏林,鲁登道夫不久后随之而去,不用笔者多言,这二位是去夺权去了。

东线司令部的大权从此移交到了老迈的巴伐利亚亲王利奥波德手上,他在之前指挥著自己的集团军级集群,这位务实的军人在6月9日将自己的部队向南前进并构筑了防线,他并未调动德皇陆军在北部的部队,「里加-德文斯克和白俄罗斯地区必须保持目前的态势,我们不能排除俄国人在北部也准备发起进攻的可能性,」,随后他发出了向柏林的援军请求,虽然从战局已经进入白热化的西线调出部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举措,而且法金汉已经知晓,英国远征军马上要从索姆河一线对自己的侧翼发起进攻,但法金汉还是同意调出六个师交给东线。

利奥波德亲王,时任东线德军总司令,挫败布鲁希洛夫攻势的操盘手

利奥波德随后与法金汉一同与奥匈帝国负责人会谈,试图在义大利取得战功的康拉德在听闻第四集团军土崩瓦解的消息后「面如死灰」,奥军东部战线崩塌迫使他他不得不将自己的主力部队撤回国内。

目前利奥波德的第一件事便是必须阻止从卢茨克到科韦利的俄军部队,从6月7日-6月13日,布鲁希洛夫继续前进,打垮了奥匈帝国第七集团军,并夺取了布科维纳几条战线,不过对第七集团军而言幸运的是,俄军占领后的切尔诺维茨东部和德涅斯特之间的土地极其狭长,阻碍了俄军的补给线,这使得奥匈帝国部队得以苟延残喘。

6月13日,布鲁希洛夫的北进兵团开始对德军最南端巴拉诺-雅西的冯.沃伊尔施的部队展开强攻,沃伊尔施的集团军级集群大部分都来自于国土防卫师,不过即使如此在面对俄国人的部队这些国土防卫师的年轻人依旧不落下风,从13-16日的战斗中,俄国人竟然寸土未得。

冯.沃伊尔施,沃伊尔施集团军级集群司令,该部大部分由国土防卫师和新兵组成,却也出色完成了防守任务

为了保证德国人不从北部动用部队,俄军统帅部让北部和东部的俄军也发起了攻势,在纳罗茨湖东部,白俄罗斯西部的德军阵线,德国人都遭到了规模不小的进攻;在里加桥头堡,俄罗斯北方面军甚至发起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虽然这场攻势在德第八集团军的防守下被挫败,但还是加重了利奥波德的疑心,使得他确信俄国人还有余力在其他地方进攻,从而不敢从北部调动援军,这代表德国人不得不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仅靠一个半集团军的兵力与俄国人战斗。

6月17日,在德军第十预备军保护下饱受俄军连续十天追击的奥匈帝国的埃尔莫利不得不和他的第二集团军退向德军阵线,而俄军终于得以在卢茨克以西取得了突破,林辛根则退向科韦利以北,试图与驻守在普里佩特的利奥波德集群连成一线。

对于布鲁希洛夫而言,他的机遇便在于此,如果他的部队能够突破巴拉诺-雅西-普里佩特一带的德军,那么他的野心便得以实现,德军和奥军都将面临灭顶之灾。于是他下令自己的北进兵团继续进攻,试图撕破利奥波德和林辛根的阵地,很奇怪,在这一段关键时间的战斗却在很多文献中都是一笔带过,但结果无疑是一致的:俄国人失败了。

布鲁西洛夫的北进兵团包括两个集团军(第3,第8,第3集团军已由西方面军转隶属于西南方面军),在6月15日时这两个集团军加起来大致还有十二万的兵力,而他们需要对阵仅仅是已经精疲力尽的林辛根和兵力不过六万的利奥波德,这样的失败我们能从部分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录中一探究竟:

「林辛根得到了部分来自沃伊尔施的国土防卫师的支援,恢复到了拥有27000可战斗人员的实力,但这支部队还是很虚弱,仅拥有一个军的战斗力,利奥波德亲王将其部署在普里佩特以北,在那里的防线相对较狭窄,俄国军队无法展开他的人数优势,霍夫曼和赫尔曼(林辛根集群的行政主官)将两支集群的重炮集中部署在了阵地后很远的地方,以此来应对俄军的新战术,如果俄军集中炮火移除德军的火力点,那么德国人便可以马上利用自己重炮的长射程将他们摧毁,而且德国士兵向来是防御战的高手,他们已经在西线证明了这一点,于是只用了两天他们便沿著普里皮亚季的丛林和沼泽建起了一道防线,在随后的战斗中他们甚至可以顶著炮火用机枪和步枪杀伤从开阔地而来的俄国士兵。」

「此时卢茨克以西的陷入了一片混乱,俄国人拥挤在狭窄的森林不停地冲击德军阵地,在这时候他们和牲畜没有任何区别,只能被机枪全部射杀在沼泽里,他们失利后便向其他方向突击,迫使我们不得不派人驻守漫长的防线,有时候胜负全看两边在这片地方的人数,但即便阵地被突破也未必算作俄军的胜利,因为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群德国人或者奥地利人乘著俄军的补给和后续兵力没来得及跟上又来把守这片阵地。」

--马尔斯.霍夫曼

这样的战斗将持续整整二十多天,布鲁希洛夫不得不为自己对俄军的高估和德军的低估付出代价,在卢茨克以东,他的两个集团军也因为没有足够兵力合围而让大量的奥地利人得以逃出生天。

同盟国的指挥官们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毕竟这场灾难还在继续,法金汉于6月24日通过与奥匈帝国的一阵唇枪舌剑后终于确认了德军指挥官在阻止这场灾难中的决定指挥权,奥匈帝国无论是残兵败将还是新锐部队都将受到德军的指挥,残兵们甚至可以被归入德军制下加入战斗,当然为此德国人还是费了不少神,因为他们还得为此准备大批精通巴尔干地区复杂多样的方言的翻译。

到了7月中旬,布鲁希洛夫的攻势大部都已偃旗息鼓,7月16日,布鲁希洛夫停止了自己在普里佩特毫无意义的冲击,将两个集团军重整补充,从而准备再做进攻,而东部的突破集群在布罗迪停下了脚步。到了七月中旬,奥匈帝国第三集团军和卡尔公爵的集团军级集群将投入到那里去遏制俄国人,截止目前,同盟国已经调动起了足够的兵力发起反击,这些部队除了那些前文的奥匈帝国部队,还包括德军来自西线的六个师,巴伐利亚王室禁卫军,和来自白俄罗斯的格罗瑙军级集群,为了彻底挫败布鲁希洛夫,法金汉将反击时间设定在8月1日。

不过布鲁希洛夫此时依旧认为自己可以突破德军防线,因为此时俄军统帅部又将包括近卫军和两个军的部队加强给了他,在7月24日,他令这些部队同俄第三,第八集团军和从布罗迪赶来的第十一集团军对普里佩特的利奥波德和林辛根再次发起猛攻,布鲁希洛夫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取得突破,孤注一掷。终于,在7月28日,俄军突破了林辛根的两道防线,前锋已经从北打到了利奥波德集群的左翼,不过利奥波德此时也意识到俄军的前锋部队形成的突出部,他决定用一场迂回包抄粉碎布鲁希洛夫的进攻。

7月29日,利奥波德令从北增援而来的格罗瑙的军级集群火速向科韦利以南机动,再转向北方,在经过六小时的机动后,这一教科书般的德式作战准备已经完成了,在下午四点,格罗瑙的军从南发起进攻,斩断了俄第三集团军前锋的退路,俄军的八个师被困于普利皮特的沼泽中,俄军此时攻势难以为继,只得迫于解围,双方一直战至8月1日,眼看德军援兵源源不断的抵达,布鲁希洛夫叫停了攻击,命令三个集团军退回出发地,而包围圈内的俄军也由于德军 足够兵力扎紧口袋而逃出大部。

冯.格罗瑙,格罗瑙军级集群司令,他在科韦利以南发起的进攻彻底粉碎了布鲁希洛夫试图突破普利皮特的企图

这次攻击失利可以说已经让布鲁希洛夫看清了战局,他向北吃掉德军的大目标已经无法实现,截止当天,北进兵团的三个集团军已经损失将近四十万人,再加上德军援兵将近,他不得不下令前线部队转移重武器和物资,准备后撤,不过他还是准备做一场掩饰后撤的进攻,他将目标再次放在了奥匈帝国头上。

8月8日,俄军发起了两个方向的进攻,第3和第8集团军一路依旧指向普里佩特的德军,而另一路三个集团军则指向刚刚重组不久奥匈帝国第二集团军和卡尔公爵集团军级集群,这两支可怜的部队像两个月前被暴风席卷般摧毁的友军一样再次惨遭重创,损失了四万余人,不过得益于德第十预备军的断后阻击,他们没有像一个月前那样溃败成俘。

约翰尼斯.埃本,德第十预备军军长,在这段时间基本任务就是为奥匈帝国军队断后

8月11日,随著第3,第8集团军再次从普里佩特被德军击退,以及第九集团军攻占斯坦尼斯拉夫,布鲁希洛夫宣告暂时停止攻势,并向沙皇汇报自己丰厚的战果,从6月4日开始,截止8月11日,他已经歼灭了将近70万同盟国军队,此等功绩不仅是俄国,也是英法两国无法相比的,不过当他回首疆场之际,应该也看到了在这两个月里血洒疆场的50多万俄军将士。

布鲁希洛夫的进攻无疑是军事史的一场伟大革新,其意义也注定非凡,但它本应取得更大的战果,我们可以看到布鲁希洛夫本可从科韦利向南一路横扫乌克兰和巴尔干,假如有可能,西南方面军甚至可以在罗马尼亚参战后与其一同突入奥匈帝国的心脏,从而使其退出战争,扭转东线的败局。

但历史没有假如,我们还是只看到了:因野心勃勃从而犯了分兵大忌的布鲁希洛夫在虽然数量稀少却经验丰富的德皇陆军的防御下惨遭血洗,使得战略目标无法达成,只打赢了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最后使得沙皇俄国步入坟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