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有感覺已久,只是還未曾熬成一篇文章直至今日。

我曾看過豐子愷的隨筆,覺得此人文筆清新、心思純良,後來查閱關於梵高的書,看到有豐子愷寫的一本《梵高的生活》,同為畫家筆下的梵高,應該不會差。

藝術的產生來源於靈魂的痛苦,梵高的痛苦在於他在平民的臉上及生活中看到的那種深厚、溫暖的東西純粹的追尋和貪婪,他表達的方式是成為一個牧師般的救贖者或是繪畫。我想這大概給了他很大的解放和釋放。

但他的結局註定是悲劇的,因為他生活在自己所認為的美的世界中,完全不知道這個世界混亂、丑以及惡的存在。在他的人物畫中所表現出來的靈魂皆是美麗、溫厚的,這是對現實的一種扭曲。對於藝術來講是一種純粹,對於生活來講是一種缺陷。就像忘記了疼痛,一個人可以生活得更加快樂,但並不會更加健康。

相對來說,我更喜歡他最後一年的作品,有一種平靜下來的靜謐,但他的內心卻開始慢慢直面存在的真相。他懂得什麼是藝術的真相,卻無法解決愛。愛比藝術要複雜得多,因為它有很多面,需要很多妥協。梵高生命的最後一直生活在對於弟弟的愧疚中,那種悲哀來源於對愛的無法回應。他所期待的世界和自我與真實的世界和自我有很大的差距。他的解決方法只能是一個,就是放棄自己的繪畫,對於他來說,這是永遠都想不到的答案。當他發現真相以及無能為力的時候,他也就進入了一種虛無的狀態。愛成就了一個人,也毀滅了一個人。

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其實是一種精神病態,擁有扭曲現實的力量。但他的作品清晰地展現了人存在的一種狀態,一種寬厚、善良以及美的存在。這個東西不是高比例地存在與人性之中,而是存在與畫家的心裡。畫家純粹的表達讓欣賞者通過畫家的眼睛看到了這些原本存在的東西。這確實很美。

有一種矛盾在於,人類在盡一切力量尋求事實的真相,力求客觀全面,但是在人性的深處,有一些東西,不付出自己的偏執,卻無法拿到。我不願意再看到一個如此無力和絕望的梵高,但我真的欣賞他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那個溫暖的世界。

一百多年過去了,人性可曾變過?還是人類改變了人性起作用的環境?科學、藝術和美其實來源於同一個東西。願科學大廈的美,救贖世間一切痛苦的靈魂,謀求得人類的安詳與幸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