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钮祜禄大表姐

香港,如果你只在这个城市花钱,而不在这个城市挣钱,那它还是很美好。如果想在这个城市体面生存,那么陷入绝望是分分钟的事。

01 香港,留不下

罗薇从港中文毕业之后,没有和一起从内地来的同学一样回苏州老家,她选择了接受HK德勤

所发的Offer。呆在这里的第二年头刚过完,还没有挺到Senior,兜兜转转还是回了家。走的时候罗薇仍然对这座夏天闷热到窒息的城市又爱又恨。

在港岛的3年时间,从刚毕业1.4w的Package,到现在快要到2w港币,罗薇的月光水平也一直在上涨。很难存钱,因为你的薪资上升了你的消费自然会上升,一想到这么省就算挨到S3都未能在半山租半间房,罗薇放弃了。

罗薇一毕业就进了德勤HK,自己所在的项目小组里内地的同学占了一半,个个都是又聪明又能扛事的同龄人,每天最放松的时间,就是走过一座座钢筋丛林间的天桥去吃饭。他们从一毕业开始就完全「贩卖」出自己的时间给一个又一个的项目,24/7 On Call是基本要求;偶尔看到某所又有经理级别的猝死新闻,目光停留一下就继续工作了。

那些「Keep them going」、 让他们信以为生的,是像毒品一样的Work hard play hard motto。

在香港待了3年,没有任何由来,只是看到了组里新来的小朋友,一副看起来比自己还稳重的模样,觉得好笑,也觉得突然就想回江南的老家了。

02 吃香的港校,迷失的毕业生

前天凌晨发布的排行中QS排名中,除了港大维持全球25位不变,港科大、港中文、港城大、港理工、浸会大学无一不是处于上升序列。QS的International Faculty这个指标下香港的几所大学都排的比较靠前。美国H1B政策的疯狂缩紧,英国梅姨转身离开后的留学政策还不明朗,内地留学生多少会考虑国际化的港校。国际化同样吸引来自欧美国家的留学生。

港校的吃香,并不意味港校出去的毕业生就同样顺遂。读书一路顺风,只代表你在考试这一套有固定规则的游戏能吃鸡,仅此而已。考试成功,并不代表做嘢会飞黄腾达。The real world doesnt work that way。

1

超过8成香港大学生愿意去内地工作

香港的产业结构已经高度成熟且集中,毕业的时候,如果不学医、不读法律、又不读金融商科,总忍不住羡慕学校里已经拿到投行或者国际银行offer的校友,月薪7万HKD;又或者是拿到Big 3咨询公司Offer的,这些人只要工作一年,里程数就已经够高档俱乐部的Membership。

在新华社5月份进行的「香港大学生内地就业意向」调查中,有超过80%的学生都愿意到内地工作发展。内地的工作机会更多、更丰富,是吸引当下香港学生的主要原因。

B站上有一则名为《香港大学生挤破脑袋进阿里巴巴实习》的视频。阿里巴巴为香港学生开放了「香港创业者基金实习生计划」,每年11月开放申请。相比在香港森严的职场等级制度,在阿里巴巴初级员工也有更多的机会被放权,去负责一个完整的项目。

2

去英美太贵,所以来了香港

小洁毕业于国内一所211师范院校,在国内TOP的教育机构工作一年后,不想再整天奔波于各个校区之间,重复教初中生自己早就忘记的初级语法。小洁想转行,考虑重回学校。去英国和美国一年的费用都在50万以上,而在香港对自己狠一点,25万也能扛过去。小洁最终申请了港大的Master。

在港大的10个月,小洁疯狂更新自己的朋友圈,从陆羽茶室的点心到天星小轮的夕阳,而且说话也越来越港。所有人都觉得她是不是去港大「水」硕士了。

她也一直坚持更新自己的游客朋友圈。直到拿到了网易的Offer,她又更新了朋友圈:

「工作之后重回校园,才能理解自己的匮乏,才能为自己博一个转身的机会。」

去香港的内地学生都有自己的初衷,有的是因为学费更便宜、学制短但认可度在国内高、想去更国际化的学校学习但又不想离家太远、或者小部分想定居在港岛的。但并非每一个都能像小洁一样目的明确,最后通过香港的经历达成所愿。

而那些始终坚持留在香港的学生都去了哪里?

03 想爬上中环顶端的年轻人

香港商科生,几乎都做成为中环人的梦。

中环人,广泛来说包含香港所有在中环金钟一带,从事金融、专业服务(医生律师,咨询,会计,广告等)、地产、企业管理的人,或者更准确的应该被称为Corporate人

如果把香港社会分三级,最下层是普通混迹于各行业的普通员工,上层是创业成功的巨鳄大佬,中层就是处于之中的Corporate人。

想成为中环人,名牌大学是入场券,体力和精神都能挺住无休止的OT(加班),能够「微笑地食屎」、扛得住KPI、也能玩得转办公室」纸牌屋」、不管前一天多晚下班第二天都能以精英形象出现在中环每一座大厦楼下。

刚刚毕业的香港新新职场人,在Instagram、微信、Facebook上的学长学姐已经是整天游艇度假,还时不时自嘲自己交几多税,这一切都刺激著年轻人的神经——必须找到一份在IFC的高薪工作。

但前辈的Instagram上却不会展示出来:当你真的拿了投行的Offer,先要老老实实熬过Analyst/Associate的几年,而这几年看似不错的薪水,除了每个月的房租、出行、每周五晚和同事去喝酒买单等各项费用,离你想像的一个体面的中环人,还差的太远。

每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对老板来讲,都是一个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只能完成基础的任务,老板还是要花很多时间教你。

但一开始工作就在香港工作,好处是会训练很强的抗压能力,以及培养很好的职业素养,不会得过且过,纵然这里是「日日开OT,OT又OT。」我们在内地讨伐著北京望京、后厂场村那些996的工作模式时,经历过北漂和港漂的人却会觉得:如果北京是Hard模式,香港就称得上是Devil模式。

04 用尽洪荒之力都买不起房

国际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4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房价最高的三个城市均位于亚洲,香港房价以套均$123.5万(换算成人民币为848万)的成交均价继续高居全球之首

在香港TVB一档真人节目《有房万事足》中,香港的年轻人在房价飙升的情况下,为了买房想出各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方法.

正在读大四的Vivienna,人生格言是买房改变命运。为了实现26岁前买房的目标,为此,她接了十几份兼职,每月收入达到四五万港币;择偶目标是有房的中年男子。

另一位40岁的Chris被称为「50元哥」,从大学起就立志要十年内攒钱买房,无论物价怎么涨,每天都只花50港币(约合44元人民币)。50元哥的人生格言是:自己不吃,房子也要先吃。

能用走的绝不用打车,能带饭的绝不去外面吃,能不约朋友的绝对不约; 谈恋爱很花钱,所以存钱期间他一直保持单身; 不管周围的人怎么换手机,他都雷打不动地用2G;   运动完去大学的运动场冲凉,不在家里洗,省水

如果不买房、租房呢?香港的租金依然是全球最高的。2019年香港学士毕业生平均月收入19917港币,就算住的远一点,一个月的房租也已经是收入的33%-50%。

05 去香港的内地学生

2008年前,非三大学生都有机会入大银行甚至投行工作。10年之后的今天,和你直接竞争的都是海外名牌大学毕业生,而且个个是1st Honour毕业。不管是内地还是香港学生,想留在香港工作,都要面临僧多粥少僧多,压力愈大的处境。

但仍然有不少内地的学生义无反顾奔赴港校。

Haily在内地念的法本,国内的律所、法院都待过,但最终毅然选择放弃诉讼、去香港申请JD(法律博士),香港不少律所可以接手IPO、M&A项目,更加国际化的环境和项目是Haily真正向往的。

香港的产业结构单一、成熟度很高,去香港就业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商科、法律、新闻,但仍然有有一些在香港不够主流的工作,比如互联网、创业。

香港的行业已经缺乏一定的想像力。

香港互联网公司一直都不被看好,认为市场前景小,但依然有互联网+金融的细分市场供给一小撮年轻人乐活著;传媒、新闻行业在香港并不能很赚钱(当然在内地也不能),但香港还保留著一些言论、资讯自由的微弱优势,孕育出《凤凰卫视

》、《铿锵三人行》的这片土壤仍然吸引著一些有新闻理想的年轻人。

无数个像罗薇一样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又离开,港岛的故事却永远不会结束。

最后,欢迎大家来到我们金融人的小圈子——今融道APP,为您答疑解惑的金融知识平台;推进金融业务的投行项目平台;迅速建立社交的金融连接平台。

数十万金融小伙伴儿在这里等著你哦~,请戳好文链接,下载后我们就可以相约了 ↓ ↓ ↓

好文链接:这是我见过分析世界格局最透彻的雄文,没有之一!

往期好文推荐:

今融道:岁月不饶人,又何尝饶过香港——关于香港女星、富豪、豪宅!?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今融道:为什么说香港的年轻人要被逼疯了??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今融道Finstao:魔都陆家嘴金融民工的一天是怎样的??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