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讨论的问题,是一个千古问题,手型。

我还记得大约10年前,分辨一个教师教的好不好,就看她学生的手型好不好,其实有道理也没道理,手型并不代表声音。

还有呢,近年来随著郎朗的走红,导致很多人开始抨击手型,大肆宣传手型无用论,或者郎朗都折指之类的言论,也是没道理的,郎朗那是为了声音,而不是站不起来好么。。

今天就来说说两大手型学派:外型派与声音派。

这两大派的争论,从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外形派评论声音派是野路子,不正规也不规范,而声音派就抨击外形派过于教条,刻意遵照手型却忽略了声音,对艺术鉴赏是极大的伤害等等。

今天就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我个人属于声音派,因为每个人条件都不同,我们身为教师也没办法要求所有学生手指都必须90°站立,有很多人的手指并不是圆指尖,而是尖指尖,这类手指就算把指甲全拔掉,也很难90°站立,这时候教条的要求卧鸡蛋或者立著弹,是没道理的。

并且在我心中,两派并不冲突,甚至说是相容的,因为在我看来,声音对了,手型不会差太多,反过来,如果用力正确,声音自然也就对了,所以所谓流派或者主张,不同的只是切入点不同而已。

其实外型派是教科书惯用的手段,因为教科书必须要直观的告诉你,是否正确, 并且教材都是几十年没更新了,所以,也能理解的~

讲一下外型派的优势与弊端

优势是特别的直观,用眼睛就能辨别,非常容易,但是却有非常容易被外型所蒙蔽,那就是这套外型下,是正确的发力与用力。

1、如果需要外型正确,那就需要一直盯著手指,那样视奏的能力就难以提升。同时,练习的过程也很难,而且外型派最常用的词就是卧鸡蛋,如果一直想著窝鸡蛋,那还能弹琴么。。。

2、紧张,无论是摆形状,还是卧鸡蛋,最容易形成的不是手型,而是过度用力而凹出来的手型,这样的手型是很准确,但是基本弹不了琴了,就像我们走路,越想走直线,越盯著脚下就越容易走偏,但是如果我们瞄著目的地,基本不会走弯是一个道理。

而声音派呢?也不是那么的完美无瑕,再来说说声音派的优势与弊端

声音派的优势在于正确,因为从声音找弹法是任谁都不会说错的。但是这个正确,却建立在一定的水平之上。

1、手型问题,一般都出现在初学者的身上,但是身为初学者,没有绝对的,辨别声音的能力,那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强调听,那建立一定音乐听觉之前,如果弹琴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这一点并不如手型派,手型派虽然教条,但是还是可以弹的。

2、声音派的重点在于支撑,对于初学者,基本也没有手指能力或者没经受过手指训练,也很难站立或者支撑,那就意味著,前期要无法避免的走一些弯路。

针对教学,其实分为三大块,一类是理论,一类是演示,还有就是辅助。

其实没必要去争谁更正统一些,在我看来,前期以手型入手,然后逐渐过渡到声音,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方式。

最开始初学,不怕孩子手指用力过度,因为最开始需要锻炼站立或者支撑的能力,作为锻炼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快的锻炼方式,其次,初学阶段,也很难理解声音,以直观的外型来强调,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随著程度提升,慢慢的转换到声音上。

从手心的卧鸡蛋,转换到掌关节支撑,从指间的勾著变成站立。

如果孩子不能理解,甚至需要教师辅助孩子,帮他撑掌关节,或者指尖站立,让他去感受。

总结:

其实无论哪个派别,不同的只是切入点,而不是说哪类完全正确或者完美无缺,任何学习方式,或者教学都有两面性,正确看待就好。

手型派是从整体外部逐渐渗透,而声音派是反推,从指间开始逐渐推出掌关节、手腕、手臂的发力,从而区分开。

还有就是针对手型,我一直认为是因人而异的,没有哪种固定的手型是准确的,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声音对不对,只要能弹出好听的声音,只要能完成复杂的技巧,无论是否好看或者所谓正确,弹钢琴的意义并不在于美观,而是在于演绎声音嘛~

好听,就是艺术。

最后,点个赞和分享表示对笔者原创的支持,在此谢过啦。

当然啦,可以踊跃留言,或许您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很多人呢?有问必答。

好咯,最后求一波关注,原创不易,不过您能看到这里,也是棒棒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