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佛教,我們知道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比較受歡迎。而且佛教對我們的文化影響非常大,我國有很多東西都是深受佛教的影響。我們在學習宗教的時候知道宗教有其自身的發展特性,不能強制的支持或者消滅。不過在我國歷史上統治者卻不這樣認爲。在我國歷史上分發生了四次大規模的滅佛事件。我們看一下具體是哪四次。

  這四次滅佛時間統稱“三武一宗”,主要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後周世宗柴榮這四個人滅佛的。說白了想把佛教徹底地抹去。我們看一下這些人的做法。

  北魏太武帝拓滅佛。太武帝滅佛主要是聽從崔浩的建議,改信仰道教。我們知道道教是我們國家土生土長的宗教,而佛教外來的。就僅此這一個理由,就使得很多人排斥佛教。太武帝誅殺和尚和尼姑,會寺廟,強制這些人還俗,沒收寺廟的土地等等。不過太武帝駕崩後,文成帝即位,下詔復興佛教,佛教才又逐漸恢復發展。

  第二個滅佛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周武帝下詔“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並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一時間,北周境內“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蘭皆爲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毀寺4萬,強迫300萬僧、尼還俗,相當於當時總人口數10分之1 的人重新成爲國家編戶。可以說周武帝這次滅佛對國家發展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三個滅佛的就是唐武宗李炎。佛教在唐朝的發展達到了鼎盛。當時韓愈爲了振興儒家文化所以倡導滅佛。而且韓愈的倡導裏面有利於發展國家經濟,加強中央集權,所以唐武宗非常認同。於是開始了滅佛道路。唐武宗的滅佛滅佛結果:“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爲兩稅戶十五萬人。”

  最後一次滅佛就是雄才大略的周世宗。不過周世宗這一次滅佛和前兩次不一樣,這一次整頓大於滅佛。而且保留了很多的和尚和尼姑。這一次之後佛教和道教、儒家之間的矛盾就沒有這麼尖銳。之後和諧的發展。

  其實之所以滅佛很簡單,就是爲了維護國家的統治。在三武一宗時期,佛教佔領了大量的社會資源。佛教不僅僅是我們認爲那樣吃齋唸佛,而且擁有很多特權。比如佛教徒不用交稅賦給國家;佛教擁有着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都不用交稅;佛教裏面的佛像和其他東西佔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這些資源如果用於發展的話國家可以減少很大開支;最後就是很多人接着佛教的名義來躲避稅負、佔領土地。當時之所以滅佛就是因爲佛教的做法影響了封建統治者的利益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