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存在叫做中國和印度的國家,為什麼很多有關世界古代史的書籍和諺語仍提到「中國」、「印度」?

我記得中東有個諺語叫「尋求真理,哪怕遠在中國」。介紹古代史的資料,特別是世界通史,也總說「古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印度如何如何」。而大航海時代,哥倫布也總說自己去了印度。那些航海家也說要打通去往東方,包括印度和中國的道路。

但當時世界上並沒有叫做中國和印度的國家。

那麼,這些諺語和書所提到的「中國」和「印度」是一個什麼概念?


感謝提問者 @仙劍逍遙 邀請。

作為一個整體性的nation,中國不存在,印度不存在;那麼:

古風時代和古典時代,就存在一個叫「希臘」的國家嗎?

十字軍東徵的幾百年間,就存在一個叫「撒拉遜」的國家嗎?

文藝復興時代就存在一個叫「義大利」的國家嗎?

顯然答案都是否定的。

而事實上,無論是漢語和日語裡面的「國」,英語裡面的「land」,波斯語裡面的「stan」,在古代都更多地是指代一個邊界並不完全明白的地區。

那麼是否存在一個寫方塊漢字、出產茶葉、絲綢和瓷器的地區呢?存在。

那麼是否存在一個宗教思想極其豐富、炎熱但人口眾多而富饒的地區呢?存在。

那麼是否存在一個居民普遍信仰宙斯為主神的神話體系、說著類似的語言、商業和航海發達的地區呢?存在。

那麼是否存在一個居民普遍信仰伊斯蘭教、作為十字軍的主要交戰對象的地區呢?存在。

那麼是否存在一個位於亞平寧半島周邊、古代曾被成為伊達裏亞的地區呢?存在。


這要看是西歐人還是中東人。西歐的認知方式,中東纔是東方。「東方集權主義」這個詞,來源於對波斯對希臘的戰爭。按道理現在這些人的祖先,希臘和羅馬的時候並不是主角。應該是處於僕從軍或僱傭軍。西歐人的種族記憶中有強烈的對『東方集權主義』的恐懼,最早是對波斯的恐懼,後來中東這羣『異端』再後來『黃禍』。中東的再東很遠纔是印度和中國,中東這羣古代應該是二手或三手販子,個人感覺。因為他們記述的材料看下來,明顯感覺到跟神話故事差不多,怎麼看也不像來自一手資料或者實地接觸後再傳播

東方印度不是現在的印度,應該是代指南亞次大陸,最主要黃金寶石與香料『香料是相當重要,我認為重要超過黃金』,其次纔是遠東中國代指我們這個陸地大半島。

他們對中國和印度的認知不一定是一手信息。很可能是二手甚至三手、四手的信息。和貿易轉手很像。至少在中東的記述文獻上來看,他們就是兩眼一抹黑的這種。我嚴重懷疑,貿易商他們是轉手了好幾波人才到達最後中東 中東再到西歐。信息在流通中失真,最後中東的記述下來是神話似的,很大可能是道聽途說加腦補的結果。

至於中國,沒有海上通道之前,地形就是陸上大半島。古代封死陸上出口就必然閉塞 文明倒退。一條最大的通道 就是在歷史上濃墨重彩大幅篇章記述的西域,丟失西域要對外交流和貿易就只剩下一條西南小道,一是 特別不好走 二是 看朝代,很多朝代西南通道掌控並不牢靠,要麼發展生產力升級技術造船,走海路。總結規律:國力強盛是因為不丟失與世界交流,這個交流最主要是貿易與技術的交流。西域現在作用現代比較小了,古代丟失西域通道或西域通道被遊牧民族打斷,是文明衰落的最主要原因

至於這句話『追求真理,哪怕遠在中國』這裡的中國這個詞在這裡按西方視角 代指很遠很遠的地方。


瀉藥。

所謂的世界通史,或者是全球通史,現在通行的大部分世界史書籍都是二十世紀之後出版的,提及「中國」、「印度」有何不妥?

而且,所謂的中東、歐美諺語,我看到的也是現在人翻譯過來的中文版,原文是什麼樣子的也不知道,並且這個東西的翻譯都是存在隨著時代變化的。

而且,在《大唐西域記》《開元錄》《法苑珠林》中,多次提及「印度」,我國古代的古籍能夠提及印度,為何別的國家在寫古代史的時候就不能提及?

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隨地稱國。殊方異俗遙舉總名。語其所美謂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稱。言諸羣生輪迴不息。無明長夜莫有司晨。其猶白日既隱宵燭斯繼。雖有星光之照。豈如朗月之明。茍緣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聖賢繼軌導凡御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印度種姓族類羣分。而婆羅門特為清貴。從其雅稱傳以成俗。無雲經界之別。總謂婆羅門國焉。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萬餘裏。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廣南狹。形如半月。畫野區分七十餘國。時特暑熱。地多泉濕。北乃山阜隱軫丘陵舄鹵。東則川野沃潤疇壟膏腴。南方草木榮茂。西方土地磽確。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講道理,雖然我不知道古代外國文獻用什麼詞來代表所謂東方大國(也就是現代人所理解的中國)但是China我還是知道的。所以情況難道不是,外國人用各自的語言,選擇或者創造一個詞代表東方的這個國家或者東方的那個地方。譬如英語用的是China。說是瓷器之國。等到人英國人來到咱這交流說,我們那兒管你們叫China,咱們說,哦,我們管自己叫中國。得,就這麼成了,China就是中國的意思了,雖然人家本意理解是咱們這叫瓷器之國。或者再腦洞一下,一個英國人,完全不懂中文,他理解的China就是瓷器之國,等到知道一點中文,就知道China,人中國人自己給它一個中文的對應翻譯中國,雖然他可能也不懂中國是什麼意思。只是原本意識中那個叫瓷器之國的地方叫中國。管他呢,反正我也只會說China。所以這個問題難道不應該問,為什麼我們要把古代外國文獻中代表中國政權(朝代也好,咱們所處的東亞這個位置也好)的詞翻譯成中國。譬如跟漢朝,唐朝同時代的外國,不應該翻譯成我要去唐,漢嗎。所以真正的問題是「中國」為什麼能代表秦朝,大漢,唐朝,等等一系列在這片土地上存在的政權。至於這個問題,知乎已經有很多討論了。如果題主覺得我答非所問,請直接摺疊,我只是單純表達對題目的不理解而已。
我懷疑這個問題是在黑「夏不存在」的理論如果夏不存在,是的,中國在古代不存在


其實,在編寫《世界通史》和《全球通史》的時候世界並不是不知道中國和印度的存在,都說了是世界通史,那麼帶印度或中國也是沒有錯誤的。

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前(應該是這個時間)歐洲和東亞是沒有聯繫的,那麼如果世界通史是東亞人編寫的那能不帶歐洲嗎?

任何能寫出書的歷史大多都是有考證的,書中的印度指的大概是古印度,中國肯定就是咱們的中國啦。而且翻譯問題也在其中哦。如果去看原本的話,作者寫出來的China和India也都是後面所發現,如果《世界通史》是在發現中國和印度之前所編寫的,那應該概念就有不一樣的了


可能更多的是代表的一種文化,一種文明中華文明,印度文明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於春秋戰國時期,指的是今天的中原,而中華文明不就是中原的漢人文明麼?


中國並不一定是地理上的中國,而是有中國人和中華文化傳承的地方。


這,印度本來就不一樣,中國更不一樣,它們的社會結構都不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