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崛起(和衰落):大約在1500年到1900年之間,歐洲從歐亞大陸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崛起為世界事務中的一股強大力量。「西方的崛起」是西方社會某些特徵的結果,還是僅僅是歷史和地理上的偶然?


謝邀,推背圖上早有預測。根據P社遊戲《歐陸風雲4》上的說法,歐洲出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殖民主義、印刷機應用和全球貿易等思潮,比其他地區更有優勢。


推薦閱讀《大分流》


這個話題好大……真的仔細整理要很久。

淺淺淺的說點。

競爭生存壓力+技術積累+地緣位置。三者共同決定了文藝復興之後西歐的崛起。

10世紀之前的西歐,生存壓力很大,北方面臨各色海盜的威脅。南方是穆斯林不斷侵蝕伊比利亞。東方是各路遊牧民族日常拜訪。東南的拜占庭又天天唸叨羅馬榮光(雖然大部分時候在和波斯人,阿拉伯人玩,還經常自爆搞得生活不能自理)。

十字軍並不單是宗教狂熱,更主要是在環境壓力下,為了避免過度內卷,不得不對外輸出過剩人口。實際效果也不怎麼樣。但是至少讓歐洲又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西歐在7-12世紀過得是相當可憐的。傳說中領主活的還不如兩宋的小吏也不能說錯吧……

之後成長起來,趕上msl內亂,往南開始收復伊比利亞。北方的維京海盜逐漸被宗教同化。但是東方壓力卻越來越大。幸運的是蒙古人並沒有想在波德平原定居(一方面是距離敵人太近,另一方面當時這一地區並不適合放牧,大部分地區還是森林和沼澤,就像蒙古人一開始也並沒有想穩定控制中原地區,只想把河洛地區當成和南宋緩衝帶一樣),定居的馬扎爾人又開始逐漸被宗教同化(有沒有想到兩宋的那句「胡虜無百年國運」?)。崛起的奧斯曼人暫時還沒打過來。威尼斯還能相對平穩的壓榨巴爾幹地區。君士坦丁堡還有最後一口氣。

如果沒有大航海時代,歐洲被慢慢肥碩起來的奧斯曼喫掉幾乎是必然的(尤其是有法國這個二五仔帶路的情況下)。

戰爭頻繁的西歐在15世紀已經有相對成熟的鍛造工藝了(感謝頻繁地戰爭,感謝板甲騎士)。這極大地促進了鐵器的大規模使用。這是非常少見的。因為其他文明此時的鐵器主要還集中在小件鍛造和大件鑄造方面。而西歐出現了可以普及給一線士兵的半身板甲。

這點也可以說運氣好,歐洲鐵礦開採這時候正好是爆發期。又正好趕上戰爭需要。中國地區有技術,但是沒品質較好鐵礦脈。較好(也較為容易開採)的礦脈早在漢唐時代就挖的差不多了。

其他有好礦脈的地區並沒有這麼大的鐵器需求(說的就是你印度,南美,澳洲,非洲咱就不管他了)。

歐洲在13世紀之前,技術相對較好的地區只有東羅馬和北義大利地區。但是這兩個地區並沒有好的礦脈。隨著技術擴散,以及伊比利亞和法國東部地區鐵礦脈的發現,歐洲的技術發展步入高速發展期(其實中國歷史上也有類似的時期,主要是漢唐時代)。當然也因為此時法國集權力度加大(百年戰爭的成果之一),有能力大規模開挖鐵礦脈。

所以要說運氣……似乎也有那麼一點?

因為對比的一個細節,當歐洲在大航海時代大規模使用鐵釘,裝備金屬板甲的時候。我們這邊,鐵釘當然是有,但是數量卻不多,木釘還是主流。鑄鐵過脆,笨重,不適合作為釘子。其他武備方面,就算再努力,在沒有足夠的材料積累的情況下,也很難發展出優秀的金屬鐵器吧?

乍看鐵作為文明的象徵,赫梯人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就使用鐵器了,但直到工業時代,鐵才開始真正大規模進入千家萬戶。兩宋的鑄鐵鍋都是堪稱偉大的發明。更遑論反覆鍛打過的鐵板?你要玩技術發展前提不是你得有足夠的原材料給你去玩麼?

————————————————————————————————————

為什麼歐洲人選擇了大航海,而中國只是鄭和下西洋呢?

因為窮啊,不搞大航海,西歐要被奧斯曼人逼死了……葡萄牙人(以及之後的荷蘭人)已經被奧斯曼人玩的快死了。不得不繞整過整個非洲來大明採購陶瓷(還有大量香料,不過咱不產這個,主要是印度)。蘇丹的土豪程度是遠超出當時歐洲各國君主的想像的。所以當時整個東南歐,有成堆成堆的帶路黨給蘇丹帶路。宗教哪敵得過金子不是?

哈布斯堡拼死拼活也只能湊幾千人的隊伍支援。人家蘇丹動不動十萬二十萬大軍。沒錢難道靠愛發電?教宗靠愛發電,號召了多少次,有幾個人聽他的?又不是每個人都來自4V。

大明缺南洋朝貢的那點東西?但是搞下西洋是要國家財政支持的。國家財政支持的下西洋是要國庫買單的。龐大的船隊不僅耗費國庫裏不多的財政預算。和整個官僚階層搶飯喫。更是擠壓試圖壟斷貿易利潤的士商階層。他們甘心麼?

西班牙的大航海難道不需要國家財政支持?當然也需要,給哥倫布的錢不是錢?但是人家規模小,對財政壓力小。而且收益暴高啊,一開始那都是10倍往上的暴利啊。金,銀,蔗糖,棉花,香料在當時妥妥的都是奢侈品啊。

即便後面競爭對手多了,不是還有三角貿易麼?也就難怪整個歐洲都眼紅了。然後就是荷蘭人」合法」的競爭,英國人「不合法」的競爭(起碼有執照不是?),法國人陸地上來硬的,家裡還有新教徒內鬼……

你說一個好端端的西班牙帝國,就這麼被西歐所有人聯合起來搞散了。冤不冤?

用現在的說法,西歐一直在內卷,自己人殺起自己人來毫不手軟。一個西班牙帝國倒了,喫著他的血肉起來的荷蘭聯省被英法又聯手搞死了。荷蘭人急眼了連開閘放水淹自己的事都幹得出來。

聯省共和國倒了,英法又反目了。從路易十五一路相愛相殺到拿破崙帝國,一直到二戰前,英國最警惕的對手不是別人,都是隔壁這個不安分的造反分子。(當然期間這對好基友也一起聯手搞了幾次俄國,但是回頭法國就帶著一羣小夥伴在布爾戰爭中陰了一波英國佬……)

這麼高烈度的競爭,自然逼著他們變著方的超越對手。不然死無葬身之地。再加上殖民帶來的超額收益,大量的富餘資產又養起了大量的技術人員。技術進步能不快?

——————————————————————————————————————

最後扯扯地緣,能搞技術積累和大殖民的,在18世紀以前,全球屈指可數,西歐算一個,俄國算一個,中國算一個,奧斯曼算一個,僅此四家。還有半個波斯和印度。

波斯被奧斯曼人壓的抬不起頭。總不能越過帕米爾高原來中國吧?打不打得過另說,怎麼跨越戈壁就是個大問題。

印度作為臥莫爾帝國,一直在向南,向東擴張。其實不算失敗。但是一個是太慢(缺乏技術積累,以及落後的行政體系)。另一個是……英國人來了。

中國有明一代,一直在向西南和向東北穩步擴張。哪怕東南亞,中國的殖民地其實也在逐步建立(和荷蘭人競爭)。你甚至可以認為後金是不滿作為殖民地的待遇,所以才反了……朝鮮這個殖民地典型就不提了,連本子都有我大明的殖民地(雖然就是個海盜軍閥)。然而大清來了。改朝換代,一切以穩為先。收縮拳頭才能伸出去打人不是?大清在其他方向的擴張都超過了大明。唯一的問題在海上。因為南明最後的抵抗都來自海上。再加上當時太晚鄭家的存在。大清在海洋方向是全面收縮的。再之後……emmm,大英他又來了。

你不能說大明不努力,也不能怪大清不努力。實在是時也命也。中國對外殖民還要去哪?西北是地理屏障。北方咱還沒有俄國引進的冬小麥。養不活太多人。要知道後金也在餓肚子。朝鮮已經是實質殖民地。雲南還在搞改土歸流。總不能跨過雲南去聯統越南吧?往東日本窮的領主都在蘿蔔就白菜。大明還在往日本大量傾銷茶葉,瓷器,布匹什麼的。你說賣東西賺他們錢不好嗎?難道打過去?養不起啊。也就東南亞有點勉強的殖民地。但是大明?算了還是先把雲貴和東北搞定吧……

奧斯曼人你更不能說他沒有對外殖民,不然東歐那片地難道是白送的?克里米亞是天上掉下來的?技術積累也有。但是和大清類似。他是一個以小凌大的帝國。維穩第一位。強幹弱枝是必然的。更主要的,是奧斯曼人往哪殖民?躺著賺錢不好嗎?往歐洲殖民?海上被西班牙無敵艦隊pia飛了。陸地又被哈布斯堡和波蘭聯手圍毆(此時波蘭也在瘋狂擴張……)。往北已經夠努力了,但是這個妖嬈的俄國是哪來的?雙方乒乒乓乓打了近400年了……而且奧斯曼人連巴巴裏海盜都附庸了……已經到了擴張極限了。再遠後勤補給和行政管理都跟不上了。

俄國人的擴張殖民很晚。一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才開始大規模對外開拓。而且直面英國的競爭。所以主要是陸地方向的擴張。開拓的方向也主要是無人區……

於是,抬眼一看。能在16-19世紀對全球擴張的,只有西歐那一小塊地兒的那羣人了。那羣人自己還不對付,打了半天,也就出了英法倆基友。

而一開始,德國實際上是被英國養出來對付法國的。美國又是被法國養出來對付英國的……

結果到了二戰的時候,英國人的兒子德國過來把法國揍了。二戰結束後,法國人的兒子美國拉著好基友蘇聯把大英給拆了……世事無情,找誰說理去啊QwQ

——————————————————————————————————————

結論,運氣是實力的一部分。和什麼文藝復興,宗教,民族,哲學,人文什麼的都沒太大關係。

恰恰是歷史和地理決定了他們的宗教/民族/科學。而後者又推動了歷史和地理大發現。缺一不可。

中國現在的崛起也是歷史的必然啦。大家淡定,淡定。

謝謝觀賞。QvQ 花了一個多小時隨便寫的。肯定有很多錯漏。我就不上圖了。


題主估計更想問的是:為什麼文藝復興到工業革命等一系列推動人類社會進程的運動都發生在西方。

準備一下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是突然崛起,而是厚積薄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