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以为Helen同学是复读生,因为在她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非应届生的成熟、独立和果敢。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她有个北电17级导演系的好朋友。再后来,得知她导演的短片入围了中国-欧盟电影节,受邀赴欧盟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电影节。对于Helen同学来说,优秀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优秀的Helen同学的少女心事。

我以前不知道深夜是什么,不知道孤单是什么,不知道十二平均律是什么,自命不凡却又自视清高,直到经历了艺考,才明白,这一场我们所以为的孤注一掷,实际上是上天赐予我最好的礼物。

1

少年心事当拏云

「艺考相伴而行的朋友很重要,当然竞争对手也很重要。」

和很多艺术生一样,今年的年初,我便开始穿梭在各个城市参加艺考,每一场考试于我而言都是未知的,原本就不充足的时间被切割成了两半,一半忙于艺考,一半兼顾著文化学习,艺考前因为自己拍的短片得到部分关注,但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考官和来自全国的竞争对手对自己根本就是一无所知,不屑一顾,而身边的战友也偶尔半玩笑地对我「冷嘲热讽」。这样的局面对于曾经自信溢满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和落差,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开始怀揣不安和危机感,在几万人的艺考里摸爬滚打。

北京的冬天,足肤皲裂而不知,穷冬烈风,我们一个个头发蓬乱,皮肤干燥。在这个来去匆匆的季节,徒留无数次的希望在无数次的失望前撞得粉身碎骨,无数次的激扬在无数次的颓丧下摔得头破血流。艺考是现实的,每次走出考场,总会看到有人喜悦,也有人哭泣,有人前一秒仍满怀期待,下一秒便订好了回家的火车票,转身离开。每个人都比昨天更加明白梦想和现实那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也比昨天更加拚命努力挣扎,试图挤过那道窄窄的独木桥,哪怕明知是徒劳。

可能艺考是有一部分的运气,但我觉得幸运一定是眷顾努力的。还记得刚到影路的时候,因为陌生的环境和莫名而来的孤独感而形单影只,但后面渐渐身边出现了一两个朋友,偶尔的一两句寒暄和问候,就觉得干涩的北京突然多了好几分暖意,那时候的我觉得自己是极其不幸运的,刚来北京,离开父母的管辖,像脱了缰的野马,想要尝试自由至上的随性生活,差点没有了生活的节奏和原有的初衷,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难免开始变得多疑和自卑。

艺考相伴而行的朋友很重要,当然竞争对手也很重要。

2中戏制片的「独家秘籍」

「不要自怜,不要自傲,不要自卑。」

刚接触编导的艺考生可能不太了解制片专业,其实到现在我都没有太明白,但可以给你们分享一下我所掌握的考试技巧。

艺考下来,我拿到了中传的编导和数媒双证,以及中戏制片第四。

中戏和中传区别较大,中传的编导考试路子比较正,可能有个性的同学不太吃香。走个性化路线的学生走进中传考场,得摇身一变变成「乖乖生」,规矩地写影评和面试。

但中戏制片的考试真的需要每个同学有自己的「独家秘籍」,最好是能让老师记住你,在考试现场,即使只有几个小时,学会包装自己,但不要过分夸大。或许可以总结三个点下来的话,我觉得以下三点可以参考。

不要自怜。

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满足,开始给自己划定界限,慢慢的放松了力度。考南艺的时候我就犯了这么个错误,最后导致自己南艺首站失利,当我挂著两行眼泪去考南艺的导演,却觉得自己在考试的前一晚已经熬夜辛苦的背著台词和练习仪表,不断给自己十分可怜却无人心疼的心理暗示,直到上了考场,我才知道没有谁比谁不努力,只有比谁更努力,一个考场十个人,总会有一个人碾压全场,即使做不到最突出,但他们背后的付出一定是你无法想像的,不要总给自己施加同情,也不要过于祈求别人的期待,当我们还没有走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就没有十足的底气来界定真正的付出和努力是什么样的。

不要自傲。

艺考场上什么样的妖魔鬼怪都集齐了。不要因为自己在曾经的学校或者家乡排了一部剧或者出了一本书便沾沾自喜。艺考下来我觉得考官看重的不是我们过去的成绩,而是我们的潜力。老师们更喜欢去考察我们的性格。老师要是不喜欢你,你站在哪儿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是错的,但要是老师喜欢你,你放的屁都是香的。艺考场上,会有五花八门的考试题,究其根因就是观察不同学生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考中戏制片三试辩论的时候,并不是争个谁输谁赢,而是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看得出谁更沉稳,更有耐心,或者谁更开朗,有组织能力,而不同性格的人,则可能被区别成未来大学的一个班中的不同职位,我们不能排除这一点的可能性,虽然这样的几率很小,但是做自己,并且发挥自己性格的长处,一定是没错的。

不要自卑。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明自己就可以,但因为担忧太多,整个人也渐渐不自信起来。我见到过最沉稳自信的,是一个本科毕业又考本科的朋友。基本上每次考前培训都会看见他挂著满口的大白牙,可能是包袱轻,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出他慢慢的自信和坦荡,这样的心态也使他畅通无阻的进入国戏导演最后一试。但也有相反的例子,我特别好的朋友,因为过度的焦虑和自卑,在不断的攀比中渐渐暴露自己的自卑心态,但可惜的是没有经得住考差的打击,差点换上了抑郁,好在还有众多朋友的电话轰炸和暴击,那个朋友才得以躲避不幸,但我觉得,无论是自己最初以什么姿态初出茅庐,可以有不自信,但千万不要自卑,用平常心面对这场看似残酷的竞争,实际上它是给我们的艺术生涯多了一个谈资和创作的灵感来源。

3满满的感谢

「听话也是一种技巧。」

艺考是我觉得,最刺激,最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以后再也不会有曾经的那种感受。

想要感谢培科叔叔对我以慈父般的疼爱,艺考期间的照顾和耐烦指点,想念培科叔叔的有鱼,以及在故事课上对我们的犀利点评。怀念和陈姐在考上戏时的夜谈,我和天歌笨拙的演著小品,然后「死赖」著不走和陈姐聊到好晚,那时候第一次觉得平时不苟言笑的老师也有这么亲切的一面。还有杜叔、樊老师在考中戏三试前一天的反复提醒和测试,虽然在那晚被那几番语重心长和担心吓到,回房间后就抱著毛毛痛苦,留了好多的眼泪,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眼泪也算是没有白流。叶老师真的是一个超暖的老师,十月叶家班的同学在艺考始终都和睦相处,也是因为叶老师曾经的悉心叮嘱,叶老每次都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弊病,在我考试的时候才能尽量避免暴露自己的缺陷。谢谢笑斐姐,程玉哥,玥𬍛姐考中戏上戏导演前一直帮我抠台词到很晚,只是最后没给你们争气。晨曦老师在面试课的指点和影评的修改,以及子航大哥在高考前对文化考试的建议和「保命忠告」,还有wmy、咪咪姐长期的「定点观察」,每次迟到总会躲避她们的眼神,希望自己侥幸躲过一次挨骂。

最后还想谢谢Mr(薛桑闻到了八卦的味道:谁?),虽然他已经杳无音讯,虽然他没机会看到这段话,但还是想感谢,感谢他在人生上的指引,他耐心的聆听,他在凌晨四点的桥咖啡,还有他随行相伴的三联书店,有好多想感谢的话语,但也有好多的遗憾。我是个爱哭的女孩,那个时候还不够坚强,但是因为遇到了这些负责又贴心的老师,慢慢让我成长,不再是那个遇到困难的时候总害怕担心和哭泣的小女孩。

艺考前,陈姐说过的一个「技巧」很重要,就是,听话,听父母的老师的话很重要,尽量避免一意孤行。自己也是有几场考试,不那么听话而吃了闷亏,放弃中戏演出制作的复试而选择北电管理的初试,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有什么事情尽量不要憋著,还是要尝试著找老师聊,或者和父母沟通,心态和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发挥,提前缓解压力是上策。

以上都是我对于艺考小小的建议,妄言,姑妄听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